致各位亲戚:我过年回来吃饭,能不能别搞得像审判?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马上就要过年了,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群人。
一群一定会在春节出现的人。
虽然一年只见一次面,但他们却表现得无比热情,仿佛如你的至交好友一般。

考了几分?排名多少?想考哪里?
赚钱了吗?结婚了吗?买房了吗?
来自亲戚的关心,犹如洲际导弹,精准击碎了当代年轻人对家族的热情与向往。
宁可窝在家排位连跪20把,也不愿和亲戚共处1秒钟。

你能在各大社交平台看到年轻人对亲戚的吐槽。
简直可以说是不同的家庭同样的经历。


而要数过年见亲戚最令人恐惧的情景:
莫过于「和亲戚吃饭」了。
要是亲戚在沙发坐着,你顶多跟他们寒暄几句就玩手机,或者进房间了。
要是和亲戚吃饭,好家伙,你走都走不掉,逼着你和亲戚正面对线。

问题的严重性,在亲戚还没来之前就已经暴露无遗。
为了给亲戚一个好的印象,你至少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第一,收拾房间
前一秒你还是穿着睡衣、喝着可乐、抱着薯片的肥宅。
下一秒就得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当一天的乖宝宝:

第二,起早买菜
亲戚来拜年,那怎么都得好酒好菜招呼他们吧。
得了,你还得早起陪爸妈去买菜:

等亲戚来到你家后,年度大戏才刚刚开始。
妈:“你怎么不跟你家二大爷打招呼呀?”
我内心OS:“废话,我怎么知道他是我二大爷??”

妈:“客人来了你要给他们倒水啊,20多岁了还没点担待吗?”
我的内心:“emm行吧…”

等到开始吃饭后,饭桌则成为了亲戚表演的舞台。
甭管你什么年龄段,亲戚们总能:
无视年龄鸿沟
抹平城乡与性别差异
找到最“恰到好处”的刁钻角度
几个字给你聊出当头暴击

如果你还在读书,亲戚恨不得知道你10几年来的求学生涯,生怕漏掉一场随堂小测。
尽管他们不知道,同样的话去年你也说过一遍。
“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啊?班里排第几?”
“偏科吗?以后高考怎么办?”
“女孩子怎么能学理科?”
每一句话都让你血压爆炸。

假如你上了大学:
“打算考研吗?”
“读的什么专业?心理学?”
“来你猜猜看,我现在在想啥?”

“空乘专业?那能帮我搞几张机票吗?”

“食品专业?那今天咋不下厨做饭呢?”

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往往要费很多口舌去向亲戚解释,有时甚至是对牛弹琴。

如果你已经工作,亲戚的话会让你结结实实地体会到社会到底有多么的残酷。
从你的工资、年终奖到就业前景,亲戚们刨根问底,让你毫无隐私可言。


然后,就到了亲戚们最喜欢的婚恋话题。
如果你没对象:“为什么不谈对象?”
如果你有对象:“为什么不结婚?”
如果你结了婚:“为什么不生宝宝?”
如果你有了宝宝:“为什么不生两个宝宝?”

从“单身→结婚→生娃→离婚→再婚”
一条龙全流程一手操办。
发誓始终深度干预你的后半生。

最秀的是,有的时候亲戚问这问那一大堆,只为了凸显他们家的孩子有多么的牛逼。
“我家孩子得了全班第一啦”
“我家孩子保研啦”
“我家孩子月薪百万啦”
“我家孩子结婚买房啦”
让你生气也不是不生气也不是,好好的一个春节就这样淹没在亲戚的口水之中。

酒过三巡,亲戚吃饱喝足后,就会开启“哲学家模式”,跟你唠嗑各种人生大道理。
最后还要点评一番,总结你迄今为止的功过得失。
在那一刻,他不再是厂里的保安,而是指点江山的孙仲谋。

最后的最后,你还要去洗比人高的碗!还要整理厨房和客厅!
你会思考你今天到底在干嘛,我打几把游戏追几个综艺它不香吗?

当然了,站在亲戚的角度而言,他们也有苦难言。
由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同,导致他们跟我们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正因如此,他们才很容易问出那些没有边界感的问题,毕竟他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


而站在我们的角度,其实我们也不是讨厌所有的亲戚。
有的亲戚交谈起来还是很愉快的,相处起来也很开心。

我们讨厌的,也许只是那一小撮不礼貌的亲戚罢了。
他们毫无分寸,随意冒犯我们的底线。
一年来一次,一次恶心我们一年。
这样的亲戚,不见也罢。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还没能学会怎么自然的拜年。
别看网上“怼亲戚”的攻略一堆,正常情况下谁敢随便怼嘛。
说到底,可能还是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在家族的地位不够高吧。
等有一天我们登上人生巅峰,就可以底气十足地说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