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周问答丨耳朵还要专门训练?听声音不是每个人的本能吗?

2022-01-17 13:16 作者: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本周问题☟

据说语言学上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小时候没听过的发音,长大后耳朵就不够敏感,很难再听出来了。想问下周老师,在音乐上是否会有同样的情况?小时候若没有训练过耳朵,会导致成年后无法听出更多音乐的细节吗?

——阳光彩虹小白马


看到这个提问,我们首先去核实了一下语言学上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现象。

发现确实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存在一个专门负责语言的区域,叫布罗卡斯区。12岁之前学习语言时,信息可以直接存储到这个区域,12岁之后,这个区域的灵敏性逐渐下降,语言信息只能存储到记忆区,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反应就多了一道工序。这就是语言学上的布罗卡斯理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学习一门语言的最佳时期是在12岁之前。过了这个年纪,大脑对于很多语言信息会变得相对不敏感,学习的困难程度会加重。

学语言是这样,那么在音乐学习上,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吗?这或许是很多琴童家长焦虑关心的问题,也是很多成年后才开始学音乐的爱好者所担心的事。

所以,小时候若没有在听力上练就“童子功”,长大后真的会有某些音乐的细节再也无法听出来吗?


以下是Yusi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心里都清楚,但是在音乐学习的实际情况中,却总是不自觉地忽视对耳朵的训练。所以今天看到这个问题,看到大家开始关心“耳朵开发”、“听感训练”,其实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毋庸置疑,对于耳朵的开发,自然是越小开始越好的。耳朵听感的提升包括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区分不同音高和声音效果的能力等等。

听音乐就是一项非常简单有效的开发耳朵的方法,如果从小就开始听,且受过长期的听感训练,那么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区别就会成为一种下意识的本能,长大后不管是在听音乐还是学语言上都会有非常大的助力作用。比如不少研究表明:大学里学习第二外语的学生中,从小学过音乐的往往学习能力更强,掌握的效果更好。

所以,“童子功”的确不仅仅在于手上的技术,耳朵的开发训练也非常重要。

但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很多琴童在学音乐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真正在练耳朵。家长或老师重视“弹”远远大于“听”,这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枯燥的乐器训练,而感受不到音乐真正的美妙之处。

所以,真心希望如今正在学音乐的小朋友,可以在听感上得到更多的训练,把握住耳朵开发的“黄金期”。

说到这里,或许又有不少人着急了:如果已经错过了这个耳朵训练的“黄金期”该怎么办?真的会有很多音乐中的细节再也听不出来了?

大家不用这么焦虑。

首先,在音乐上,不管是任何年龄段,只要不是耳朵出现了生理性问题,一般来说不太存在有某些音永远听不出来的情况。

相比起语言来说,音乐的标准更简单、统一,不像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方言,存在很多稀奇、罕见的发音。音乐中的音都是比较普通和常见的,比如说要演奏一个音高为440赫兹的音,那不管到世界哪个地方,发出来的都是这个音。所以,只要大脑、耳朵健康,只要你愿意听到更多的音乐,就不用担心某些音再也听不到。


如上所说,在人耳可接受的范围内,听到音乐中的所有声音,并区分不同曲子之间的差别,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只不过可能在成年之后,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和积累,比起从小养成要费力一些,但并不意味着永远无法达到。

所以,对于一些“超龄”的琴童或现在才开始接触音乐的成年人来说,现在开始进行听感训练也并不晚。当然,这个阶段的听感训练,就不仅仅是指视唱练耳中,听出音高之间的差别、和弦的变换与衔接了,更要下意识地去努力听懂音乐的表达。就像我们听别人讲话,不能只停留在他用了哪些词汇、语调,而是真正听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包括我自己也是,我并不是在生下来就经历多么严格、系统的耳朵训练,而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耳朵,在漫长的积累中,才达到了现在的一个状态。

第三,不要过度迷信天赋,天赋与童年的积累也可能会消失。

音乐学习中,很多人都很崇尚天赋。有天赋确实是一种优势,但某些情况下,也是一把双刃剑。比如有些人天生就有“绝对音感”,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也可以靠本能区分不同的音高。这是让无数热爱音乐的人都非常羡慕的能力。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绝对音感是有可能会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而消失的。可以想象,当原本有这样天赋的人,在失去了能力后会多么痛苦。

而值得一提的是,没有绝对音感的人,在通过后天的累积与训练后,也是可以达到类似状态的。比如很多人会觉得我有绝对音感,事实上,我很清楚我没有。但是当我在某个阶段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对音乐特别熟悉,也可以轻松地听出某些音高。

所以,没有先天的天赋并不代表后天无法掌握某种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兴趣、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努力。

包括童年时的积累也是同样,小时候练就的童子功,并不代表可以享受一辈子。如果成年后没有珍惜,持续保持进步,同样也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还有什么好焦虑的呢?与其陷入不必要的纠结与懊恼,不如从现在开始行动,毕竟,“现在”正是我们余生中最早的时候。


每周问答丨耳朵还要专门训练?听声音不是每个人的本能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