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
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指的是挂在列车车身,标示着列车的始发站、终点站、车次、列车等级的一种铁质(有时也是电子式、覆膜纸质或布制)的牌子。
车迷们俗称为“水牌”。
一个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分别包含以下的元素:
1.始发站和终点站。始发站和终点站均用黑色的宋体字标示在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上。
2.始发站和终点站的汉语拼音。用颜色条标在始发站和终点站一行的正下方,颜色条的颜色一般以车身颜色一致(22型、23型、25B型绿皮车车底为深绿色,25G型红皮车车底为橘红色,25k车底为深蓝色,25T车底为蓝紫色,由于铁总2015年1月1日起刷绿普速列车,部分指示牌颜色条改成绿色)。
3.铁路路徽。位于始发站和终点站站名之间,正圆形,图标构成为谷穗环绕的红色的中国铁路路徽。(但北京市郊铁路S1、S2线的市郊列车运行指示牌始发站与终点站站站名之间是北京市郊铁路标志而非国铁路徽)
4.列车等级。位于铁路路徽上部,用较小的黑色宋体字标示。列车等级一般分以下六种:普客、普快、直快、快速、特快、直达。
5.车次。标示在铁路路徽正下方,往返车次之间用单斜杠“/”表示。套跑车一般将所套跑的车次全部标注在下方。
2000年以前的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只存在始发站,终到站和列车等级,不存在其他元素。而且当时的车牌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标准,有的区段指示牌上还有广告,或者有的指示牌采用的字体,图案都各不相同。2000年火车大提速之后,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才开始使用了统一样式。
演变
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的演变:
最早为木质,后来为铁牌,到如今改为纸质。
出于列车运行安全以及防盗的原因,铁质指示牌已经都改为纸质指示牌。但部分国际联运列车还在延用铁质指示牌,如K27/28次 (北京-平壤)、K3/4次(北京-莫斯科)(但由宁局担当的Z5/6次(南宁至越南同登间使用T8701/8702次/在越南境内称为MR1/2次)列车是个例外)。
其他类型
电子式指示牌
这种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只有在改装后的车厢及动车组中才有(北京北——延庆的柴油型动车组没有这种装置)。安装在电力动车组每节车厢的左(右)侧车门旁,以LED电子滚动的形式将始发站、终到站、车次等信息表示出来。
覆膜纸质指示牌
在某些路局,为了临客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的需要,便用塑料覆膜的贴纸贴在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的悬挂处。如今,一些铁质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频频发生失窃,路局便用覆膜贴纸形式的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来代替铁质车牌。北京铁路局(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管内普速旅客列车是纸质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运用最多的路局。
套跑水牌
所谓套跑,指某一列车不止运行一个线路,利用发车空闲时间跑一趟或多趟短途甚至长途旅客列车。如k972/k969、k970/k971次列车(通化-青岛北),k970/1到达通化之后(约发车时间次日11:15左右),该车到达通化之后就有很大的空闲时间。这段空闲时间,该车执行“通化-大连”(k7385/6次列车)的旅途任务,使用第2组车底开行(k972/69 k970/1次列车有两组车底),其中另一组车底折返。形成了套跑关系:k970/1-k7386-k7385-k972/69。这种“跨局套管内”(跨局列车与管内列车套跑),我们称为(大圈套小圈)。
既然有了“大圈套小圈”,那肯定会有“大圈套大圈”。(即某个列车同时运转两个长途线路),“大圈套大圈”的“代表”当然是Z67/Z68次列车(已停运)了。z67傍晚从北京西站始发,次日上午到达南昌,随后次日下午不开Z68,而是把车底送至井冈山站,开行Z133/4次列车(也已停运)。Z133到达北京西站后开行Z67回送南昌站。套跑关系:Z67-Z68-Z133-Z134。
水牌集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