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启示录》不是在复刻越战,它就是越战!导演科波拉的破产之作!

看到一个大佬的评论:“启示录”是《圣经·新约》的最后一章,记载了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上看到的异象。启示我们认真地反思我们的处境,思索如何鼓起勇气突破困境,去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那到这里观众可能就有疑问了:“既然影片讲述的是美国人对越战的反思,那为什么会对整个现代社会有启示呢?”
我是这么想的,《现代启示录》虽然题材选自于此,却不止于此。越南战争作为一个特殊的电影题材,由于其原因的荒诞与模糊性,导致其对人性的侵蚀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其他战争的程度。所以,越战电影也更加注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与对社会环境的动荡的反思。
主角一行人沿湄南河逆流而上,象征着人性到兽性的倒退,到了最后库尔茨上尉的王国,这里的人们已经看不到人性的存在,无论是越南人和美国人,个体意识已经完完全全被战争所带来的副产物侵蚀,更像是靠着本能生活的野兽。
战争的主体是人,但在战争中人由于处于随时可能死亡的处境下,生命个体在这里已经没有了选择生死的权力,所以人们不得不面对自己个体生命的尊严被剥夺的事实。所有的个性和意识都让位于国家的需要,个体生命受到伪利益之争的任意摧残、践踏,这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个体意识在这里被国家意志所替代、抹杀——这和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活出具有创造性的生命”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相违背。个体生命在战争中遭受巨大的精神创伤而变得颓废、癫狂甚至选择自行结束生命。
而电影中的威拉德和库尔茨,可以说是在这两个彻底疯狂的社会环境中唯一保持理性的人。为此,他们宁愿付出代价:要么是直面人性的最卑劣的阴暗面、接受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拷问,要么是选择与家人、国家彻底决裂,回到最原始的兽性中去思考存在的意义。
黑格尔说:“自然界事物只是直接的,一次的,而人作为心灵却复现他自己,因为他首先作为自然物而存在,其次它还为自己而存在,关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只有通过这种自为的存在,人才是心灵。”
当一个人面临命运的捉拿与社会环境的压迫,个体意识被消融,人被社会亦或是集体所需求的种种支配,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被淡化,个性在社会的冲击下被磨平,人类的本性和情感被抑制,失去了本该有的人文的精神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这是一种人类的永恒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