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颜值女神,量化金融黄埔军校之路!

基本背景:
学校/专业:同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GPA: 4.78/5.0(成绩单上对应百分制为92.85/100)GRE:V155+Q169+AW3.0TOFEL:110(R30+L29+S25+W26)科研:一篇水论文,一个project实习:券商自营量化5个月,资管量化岗5个月,量化私募1个月,数据库公司1个月
申请结果:
NYU Courant Math FinUChicago MSFMCMU MISM-BIDA 16mNYU MFEBU MSMF
最终去向:
NYU Courant Math Fin
正文
(一)前言
兵荒马乱的申请季在今年1月份画上句号。在准备申请的这一年多里,虽然留下了不少遗憾,但也并不后悔。有些决定,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目光短浅,但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这可能是我能做出的最好决定了。最近几个月里,我先收到了诸多学校的拒信,然后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offer和wl。在这期间,我虽然会时不时吐槽一下各个学校的鸽王行为,但心情一直是比较平静的,反倒是父母每天一直为我焦虑担忧。
作为一位来自金工非target school的申请者,能被Courant捞一把真的是非常幸运了。我的英语基础一般,第一份相关实习开始的比较晚,也不是拥有超强自控力+超高工作效率的大佬。这个申请季不仅让我的英语水平和工作技能有了很大进步,还促成了我的思想和认知层面又一次迭代。写这篇总结既是为了回顾一下这段人生中的宝贵经历,也是想借机将自己的心得和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位金工申请者提供些许帮助。
(二)申请方向
相比于一些一进入大学就明确留学目标的同学而言,我开始准备申请时并不算早。大一时,我就读于环境学院,像大多数同学一样热衷于社团和学生活动。大二转专业到经管后,我依然没有考虑未来规划,只是大致有了留学的想法,但并没有开始搜集相关信息(请大家不要向我学习QAQ,还是要尽早准备)。
大二暑假时,我对比了一些留学机构后,选择了签约世毕盟。选择世毕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 专业性。在和世毕盟Z老师聊天的过程中,他的认真态度和对申请各专业的详细了解让我产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2. 战绩最强。这是我选择留学结构时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虽然战绩强与学生本身实力强有高度的相关性,但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都选择了世毕盟,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背书”,让我看到了世毕盟在很多人心目中的认可度。3. 费用低。相比其他机构,世毕盟确实不算贵,考虑到我自身的经济条件,世毕盟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机构。
我的计划是毕业后工作几年再回国,如果只读个master就回国的话个人认为出国读研性价比还不如国内保研,因为国内读研有更多时间实习,而实习经历是应届生找工作的硬指标。由于我本科专业为纯金融,在大三时期准备转码难度很大,而且还是想继续做一些金融相关的工作,于是可选的专业就只有金融工程和商业分析。当时世毕盟Z老师建议我“先把目标定高点,实在不行申请季再转”,于是我把金融工程作为主申方向。事实证明这样确实很有效,后来的申请季我加申了一个BA项目(CMU BIDA16),也有幸拿到了offer。
申请过程
申请过程其实有一点点套路,就像在游戏里把推荐装备一件一件合成一样。只要GPA、标化、科研/实习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再加上一些运气成分,拿到offer一般问题不大。刷经历这种事要赶早不赶晚,早一点开始着手准备会更加从容,也有更多试错的机会。但如果发现留给自己刷经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不要太过自责,后悔是没有用的,有后悔和自责的时间还不如想想怎么才能把余下的时间和资源都高效地利用好。我曾经因为经历匮乏一度想要gap,但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事实证明只要肯下功夫,还是有机会逆天改命的。
1. 关于GPA
GPA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百分制总成绩在90分以上就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成绩了,其中数学、编程和金融类核心课程的成绩最好不要太难看。申请金融工程需要修一些相关课程。我是金融专业的,除了必修的高数、线代、概统以外,我还跨选了三节数学学院的专业课:常微分方程(ODE)、数值分析和随机过程,其他可以选修的课程还有偏微分方程、实变函数等。编程方面,我只在学校修过VB、C#和SQL,Python是自学的,主要通过实习体现了编程功底。Python基本可以说是必备技能了,现在国内外很多公司都在用Python,如果学校有相关课程可以选修一下,也可以去b站找视频或看教材自学。金融类课程不是最重要的,但最好修过微观/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一些金融类课程。相关课程越多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自身精力。我当时补课时需要经常早上五点多起床赶校车去40km以外的另一个校区上数学课,期末考试也是两头跑,那一学期的几门金融类专业课成绩不太理想,所以关于补课还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2. 关于标化
托福和GRE都是过线即可,最好在大四前就解决掉,不要拖到申请季。托福最好在105以上,GRE最好325以上。托福是硬指标,必须要达到学校标准。但GRE达不到325也不一定会直接被拒掉,除了一些卡GRE分数的学校(据说哥大金数会卡GRE,但如果是target school的申请者一般问题不大)。GT的关键还是多多练习。阅读最大难点基本在单词,听力多多精听,口语可以根据话题分类多背语料,写作可以背一些替换的搭配和句式。我第二次考托福时只有92分,第三次考到了110,不乏有运气成分,但练习真的很重要。GRE math sub不是必须的,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考一下(我并没有余力)。
3. 关于实习
实习对于金工申请至关重要,在GPA还不错的前提下,实习几乎直接决定了申请结果。个人认为知名度+相关性>相关性>知名度,有时在一家小公司做与量化相关的工作比在大公司打杂更有帮助,因为不仅可以学到更多量化相关的知识,还能为以后找实习和工作提升竞争力。
第一份实习一般比较难找,如果家里有关系还是要尽量用关系,或者尽量找学长学姐内推(前提是自身实力足够)。没有关系的话一般还是要海投简历。一般买方量化实习有量化私募、公募/私募量化团队和投行/券商自营部门等,卖方有投行/券商金工组、衍生品团队、资管部门等,还有各大金融和非金融机构都有的风控部门等。找实习的渠道有很多,比如高校微信群(多加几个群就会多几分资源)、小程序(EliteGroup等)、App(实习僧、应届生、LinkedIn和Glassdoor等)、公众号(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九月OnTheWay和各种求职类公众号)。世毕盟也会经常发一些jd,可以关注一下。笔试可能会考一些数学和算法题目,面试一般问简历居多(简历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能讲清楚),也可能涉及到一些technical问题。(以我面过的机构总结而来,当然TOP机构本渣渣没面过QAQ)
大三下学期之前我都没有做过任何量化相关实习,而且GT一个都没有考出来。当时觉得背景欠缺太多,已经下定决心gap一年申请。但3月时去世毕盟听了龚老师的培训课,龚老师说:“你还有大半年可以做实习考语言,你就是懒的下功夫,懒得克服困难。”当时听了觉得太真实了,回去认真思考了一晚,决定不gap,背水一战冲一把。我的第一份量化实习是海投简历拿到的,虽然不是专门做量化的私募,但在日常工作中还是接触了很多量化策略和数据分析的工作。后面找实习就容易很多。为了弥补实习经历欠缺,我大三下少选了几门无关紧要的专业课,空出两个全天去实习,大四下也翘了不少课,但总体而言收益大于成本。(不建议学校课程安排合理的同学采用翘课实习法刷经历hhh)
4. 关于科研
对于金工项目而言,科研不是必须的,但对于其中偏学术的项目却有很大帮助,甚至可以代替实习。比如NYU金数就可能录一些实习背景较弱但科研实力较强的同学。我的论文是共同一作,内容和量化不相关,但涉及到了一些数据分析。Project就是课上做的大作业。这里有个小tip,如果觉得自己简历实在单薄,可以考虑将专业课的大作业强行做成量化相关的题目。这个小项目甚至在实习面试时被问到过很多次orz。如果学校有机会或自己有资源,还是要尽量跟教授做一些更加相关的科研。
5. 关于推荐信
一般学校要求3封推荐信,其中来自学校老师和实习的老板的至少各一封。所以实习的时候还是要好好干活,在学校也要认真听讲刷刷脸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6. 关于选校
我是参考quantnet申请的,考虑到自身水平有限,没有申请普林、UCB和Baruch。其实一开始也并没有打算申请柯朗,因为往年柯朗一般只录数学系的同学,但还是抱有一丝侥幸地提交了申请。事实证明,有些事还是先尝试再去否定,而不是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跟风否定。此外还有一些没在quantnet上的神校,比如Stanford金融数学,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金融经济(MSFE)。如果担心金工竞争激烈,也可以辅申一些BA项目,比如CMU MISM-BIDA等。背景偏金融的同学还可以考虑诸如Stanford ms&e、Yale M2M等项目。
7. 关于申请季
在申请季前可以去一亩三分地、chasedream等留学论坛多多收集信息。金工项目的ddl一般在12-1月,很多项目都是rolling录取的,但如果提交的很晚,录取概率可能会降低。建议自己各种材料都准备好后就提交。很多项目的面试都是机面/video,可以去论坛里搜往年面经,世毕盟也会发一些面经。一般申请的同学都会自发建立微信群,这也是申请期间很重要的信息(焦虑)来源。
金工项目是比较看出身的,一般在target school录取的人数会偏多一些,甚至有的项目只在target school招人,非target school就比较随缘,可能要多一些亮点才能被对方看到。Target school有些学院内卷也比较严重。像我一样非target school的申请者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万一运气好也有可能拿到不错的offer。至于target school都有哪些,可以观察一下世毕盟公众号和留学论坛里报的offer大多来自哪些学校。
心态
在我看来,无论是申请,还是生活,心态永远是最重要的。根据风险-收益理论,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风险原则告诉我们,一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仅取决于资产的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无关。在生活中,一件事情的压力分为事情本身的客观压力和我们臆想出来的主观压力,让我们成长的往往是客观压力,与主观压力无关。理论上讲,只要心态够好,我们是感受不到压力和焦虑的。但是,申请季难免伴随着种种压力和焦虑。对我来说,申请季主要焦虑来源有三个:
1. 时间不够用
可能因为我没有罗志祥老师高超的时间管理水平吧,当时实习、学校课程考语言和文书等等多线程工作真的很让人头疼,好几个月都处于捉襟见肘的狼狈状态,情绪也有些低沉。后来我发现,保持充足睡眠和定期运动(我比较喜欢跑步和跳舞)真的是改善生活的良药,尤其是充足睡眠。对我而言,睡够七个半小时就能够保证积极的心情和较高的工作效率,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很多原以为做不完的事情也一件一件完成了。
2. Peer pressure
申请期间看周围人真的一个比一个强,本弱鸡甚至都不配申这个专业orz。Peer pressure是几乎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焦虑源泉(除了个别巨佬以外),不过相信经过了多年大学生活的毒打,大家都找到了应对这一压力的方法。很多人的优秀可能是几代人的积累,也可能是无法比拟的天赋、较早的自我觉醒意识和常人难以匹敌的自控力等等。与其感慨技不如人,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让现有的时间和资源效益最大化。虽然别人很优秀,但你也很棒,也许现在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但你可以变得更好。知命不惧,日日自新。(突然鸡汤?但本猪平时确实这样安慰自己的。。。)
3. 担心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
事实是,努力和回报一般都是不成正比的,选择、努力和运气等因素都很重要。但还是要尽最大努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人生不会因为申请结果不够好就毁掉,毕竟读书最终目的是工作,只要学到了知识、拥有了技能,在以后总是有机会发光的。
世毕盟
前面也提到了很多关于世毕盟的内容,因为它在我申请过程中确实提供了许多帮助。留学咨询机构能发挥多大作用其实是要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我在世毕盟的mentor是MIT Sloan MFin毕业的学姐,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修改文书,学姐都非常认真仔细,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培训师姐姐几乎每次都是秒回,她家的猫也是我的快乐源泉之一(笑)。Z老师也常常给我提供一些有用的实习信息和其他资源,也一直在关心我的申请进度。总之,对我而言,签约世毕盟确实非常值得。
最后说一句难以实现但又非常美好的话:祝所有申请者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