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
1. 距离《流浪地球3》上映还有1273 天,2023 年 8 月 12 日。 2. 李帅:流浪地球二的整个制作过程是逐步创作的过程,虚拟拍摄相当于打了一遍草稿。实际拍摄并非完全对照虚拟拍摄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实拍完成后,剪辑调整又是一遍一遍尝试和创作的过程。视效工作需要围绕并配合展开,对于直接对接的分包方达二十多家,每次调整都涉及物料分发,效果沟通,周期梳理,商务调整一系列操作。任务前期基本确定了整个工作流程,视效剪辑部门可以很快响应,基础工作和总监效果会议就可以同步展开,极大节约了沟通时间。 项目初期,各路总监,cg总监,td总监,制片td总监,it总监和各部门主管需要针对流浪地球 2 定制一整套软硬件流程方案,并且通过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迭代测试来满足实际制作的需要,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通力解决资产交互的疑难杂症、流程上的兼容问题、文件管理问题、版本管理问题。视效部门在预拍摄阶段大概完成了全部视效制作量的五分之一,镜头量大约是实际制作量的五分之四。所以初期拟定分包计划的时候,需要视效总监和制片结合,对影片的理解和多年从业经验进行预估,并且将影片从场次效果等维度进行分类,再根据分包方的擅长和特点进行筛选,敲定档期,沟通效果及预算,结合意见进行各种排列和组合,最终形成五套不同方案供选择。 确认方案后,我们联系了约100家国内外分包方就效果和预算聊一轮下来,一两个月就过去了,这中间还有资产、设计等,已经开始推进的工作同步进行。那时候,视效总监,制片团队常常为了分发物料,和国外团队会议沟通搞得24小时连轴转,这里面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反复确认与核实。事实证明,这个阶段为后续所有工作夯实了坚实有效的基础,视效规模化生产思路也在不断沟通中逐渐形成。 3. 因为流浪地球 2 体量大,周期紧,我们要与大量外包团队甚至是国外团队来共同完成。如何保证外包团队正常收发文件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及早地制定了基于阿里云的文件传输方案,以保障我们给外包分享资产和外包大小样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