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人之下》番外《锈铁》第16(20)话?
写在开头
这一话的对决正如标题《你来我往》一般,唐门和比壑忍都开始施展各自的独门手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短兵相接,而且其中不少唐门高手的手段在后世弟子中并没有被流传下去【至少唐门篇中并未出现】,不禁令墨客扼腕叹息。

坑下之战
蛭丸刀
上一话收尾时瑛太突然现身偷袭梁五儿,斩断一臂,场面极为惊悚,哪怕是有乌梢甲护体也形同虚设。即使排除掉因为偷袭乌梢甲防御力量不足的因素,同样攻击到有防备的完整乌梢甲,瑛太的斩击依然可以令梁五儿破防中刀,而青山洋平偷袭唐皋则完全无法破防。从这一点上看,同样是斩击,瑛太的攻击力是远大于同为刀客的青山洋平的,当然,这其中更有可能是因为刀具的问题,瑛太的蛭丸刀显然威力更为恐怖。

毒王唐皋
唐门中人当然不会白给,应对反击也是极为果断,唐皋喷出大量毒雾包围瑛太。从之前的战况来看,唐皋的能力主要集中在用毒方面,种类和功能非常多,既有控制人体避免摄入一切有害物质的“百解”,也有针对不同敌人的克制性毒物,总的来说,“毒王”唐皋所施展的毒物都是极具针对性的,不存在胡乱施展或者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

炁浪
瑛太的应对则十分简单粗暴,直接用巨量的炁浪隔开毒雾。这一招在唐门篇中也有出现过,海量的炁浪浑厚且有如实质,强如大老爷唐家仁的幻身障,冒然闯入也会被炁浪破解。可见瑛太的这种炁浪即便不具备金光咒一类的强大防御力,也已经具有相当的实质性,可以起到破除隐身,隔绝毒气的作用。

但这种炁浪显然只能针对相对较为轻薄的雾气有效,如果是相对较重的物体则无法产生效果。梁五儿口中吐出的“红雾”,虽然外形极为类似唐皋的毒雾,但却不会被瑛太的炁浪隔绝,反而能够顺着炁浪涌向瑛太。这种特殊的“红雾”,在战斗之后被瑛太的同伴青山洋平判断为“刃具”。

刃具:含沙射影OR断魂砂
刃具者,刀具也,在日文里是刀刃物体的总称。当然,不排除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公寓丸打错字,是忍具。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当青山洋平用刀挑起残余的“红雾”,他所说的“刃具”或者“忍具”都是指梁五儿吐出的武器。
这种武器极为细小,而且会主动涌向“炁”所在的方向,而通过瑛太使用“神风剑”的剑气风力来驱散“红雾”的举动上看,“红雾”本身也并非拥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也就是说其并非受到操控的昆虫。那么,这种红雾的本相其实就是一种体型极为细小且数量巨大的刀具。
而在民间网络上,诸多关于蜀中唐门的传说中,唐门则有两款极为特殊的暗器,符合“红雾”的形象——断魂砂和含沙射影。

断魂砂出自古龙笔下的《白玉老虎》,文中提到唐门的暗器一共有7种,但江湖常见的只有三种,毒针、毒蒺藜以及断魂砂。断魂砂又叫追魂砂或者夺命断魂砂,顾名思义,状如细沙,实为细小刀刃,虽然不像毒针和毒蒺藜一样可以远距离发射,但是特适合近距离攻击,也不需要高超的手法,随意洒出一片黑蒙蒙的毒砂,只要有一粒毒砂落到皮肤上,那个人就必死无疑。
就算在唐门的暗器中,这断魂砂也是最霸道最可怕的一种。这种毒砂此米粒还要小得多,虽然不能打远,可是一发出来就是黑蒙蒙的一大片,只要对方在一丈之内两丈方圆间,休想躲得开,只要挨着一粒,就必将腐烂入骨。——古龙《白玉老虎》
含沙射影最早出自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同样作为暗器的代名词,含沙射影不但在金庸笔下的《碧血剑》和《鹿鼎记》中作为顶级暗器存在,而且在后世的武侠作品中也大量被纳入到唐门暗器的范畴内【斗罗大陆中唐门就有这款同名暗器】。
原来这门暗器是无数极细的镀金钢针,机括装在胸前,发射时不必先取准头,只须身子对正敌人,随手在衣内腰间一按,一股钢针就由强力弹簧激射而出。真是神不知,鬼不觉,何况钢针既细,为数又多,一枚沾身,便中剧毒。武林中任何暗器,不论是钢镖、袖箭、弹丸、铁莲子,发射时总得动臂扬手,对方如是高手,一见早有防备。但这毒针之来,事先绝无半点征兆,叫外人知者极少,等到见着,十之八九非死即伤,而伤者不久也必送命。这暗器他们称之为“含沙射影”,端的武林独步,人间无双。——金庸《碧血剑》
坑上之战
战局转到于姑等人这边,他们目前仍旧被大量红白蝴蝶包围,而之前能够溶解蝴蝶的唐皋已经落入陷阱之中,此刻只好由唐安出手。而敌人隐藏在暗处操控,如果不把她逼出来,那么源源不断的红白蝴蝶将不断消耗唐门的有生力量,甚至通过爆炸驱赶到陷阱中,再一次复制坑杀唐皋梁五儿的戏码。

步身法
唐安应当是目前已出场过的唐门人中最为厉害的絮步高手,其身法不但迅捷异常且自带残影特效,这一点上,即便是后世修成“枯木身法”的唐新,在速度上也未必能够媲美,只能说两者各有千秋,唐安的身法胜在迅捷飘忽,唐新的身法则完全令敌人无法察觉其生机气息。

但是仅仅依靠身法本身,是无法摆脱红白蝴蝶的追击,唐安显然也并没有兴致在敌人面前秀一把身法功夫。他在蝴蝶丛中东绕西拐看似在躲避攻击,实则是在试探操控者的位置。而当敌人发动攻击的一瞬间,必然会露出破绽。比如爆炸的碎屑就能帮忙找到那个潜伏者。

那么问题来了,这片落在蝶头上的碎纸片,是来自谁的呢?是来自唐安还是那漫天的红白蝴蝶?

忍法:纸蝴蝶
如果是来自红白蝴蝶,那么这是非常说得通的。这种使用折纸蝴蝶所施展的忍术,在《火影忍者》中就有小南纸遁的先例。这种纸张忍术如同佐井的墨遁,我爱罗的沙遁,其实并不属于遁术,而只是忍具(纸张)的应用形式,并不是改变查克拉基本性质的能力,只是用查克拉将忍具改造后方便使用的一种形式。

而在日本大化改新时期,日本宗教神道教中就有一名以蝴蝶形态闻名的神祇“常世神”。《日本书纪》中传说祂可以使老者还童,贫者致富,她的御神体是虫(称常世虫),羽化后则是黑色的蝶。后来常世神教派被视为邪神铲除了,但是日本人对蝴蝶 “重生”变化的这种喜欢却没有因此而停止,还继续影响着日本人的精神层面。譬如用蝶纹做家徽的世家多达200多家,可见蝴蝶重生在武士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至今,日本信仰神道教的新婚夫妻,依然会用装饰了代表新娘新郎的雌雄纸蝴蝶的清酒来庆祝婚礼,这也是日本蝴蝶文化的一种延续。
皇极天皇三年秋七月,东国不尽河边人大生部多,劝祭虫于村里之人曰:此者常世神也。祭此神者,到富与寿。巫觋等遂诈托于神语曰:祭常世神者,贫人到富,老人还少。由是加劝舍民家财宝、陈酒陈菜、六畜于路侧,而使呼曰:新富入来。都鄙之人取常世虫置于清座,歌舞求福,弃舍珍财,都无所益,损费极甚。于是,葛野秦造河胜,恶民所惑,打大生部多,其巫觋等恐休其劝祭。时人便作歌曰:“纵闻此为神中神,太秦打惩常世神”。——《日本书纪》

趋避术:纸人替身
如果碎纸片是来自唐安,那么唐安的替身异术也就有了解释,即趋避术:纸人替身法。
中国民间各类巫觋法术中大多都有一类送替身的法术,流传很广 ,据说可以化解童子命。由专业的巫师神婆找一个纸人或草人,当成“童子命”本人的替身,做一场法事之后,马上烧掉替身,相当于找一个纸人或草人,替代了当事人受罪,那么本人不会有祸事。
这种替身法术在道家等正统宗教中都是被严令摒弃的,因为替身法术趋吉的一面是可以挡灾,但是其能力的反面则是可以通过诅咒,把自身的灾祸转移给他人,也就是常说的扎小人,巫蛊之祸。

替身巫术的本质正是转移巫术。这是一类在中国社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巫术,其本质就是转嫁灾祸,巫术的使用者通常用找替身和直接转移的方法将灾、异、祸、疾、鬼魅等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容进行转移。
先秦时期,《周礼·天官·甸师》中就有着类似的记载“丧事代王受眚烖。”所谓“代王受眚灾”乃是以甸师(即官方祭司)通过移过于己的形式来文饰故王的无德。而到了秦始皇时代,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逢灾祥便令秘祝(秦代司祈祝之官)“移过于下”,这同样是对转嫁灾祸巫术的忠实利用。至汉文帝时期,文帝将“秘祝”视为皇帝不德的标志,将其废除。最终,在汉武帝时期,明令禁止“止禁巫祠道中者”,即除了国家规定允许之外,其他所有发生于民间的祝诅巫术、移祸巫术及其他祷祠行为都被禁止。

所以在漫画中,唐安往往敢于尝试虚无僧的白莲业火和蝶的爆炸蝴蝶,其本人完全不受伤害,这种替身法术,就是将灾祸转嫁给一个外形及其酷似自身的替身纸人,而正因为是纸人,所以才能走出完全毫无重量的步法。也正因为是纸人,操纵其行动不难,但操纵纸人做出和本体一样的攻击却是万万不能,所以唐安的替身在蝴蝶丛中全程只有躲闪,没有攻击。

因此,墨客认为,这片飘落在蝶头上的碎纸片,恐怕来自唐安纸人替身的概率更高。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唐门篇绵山之战中与唐明夷同归于尽的女忍者,恐怕和这位蝶关系匪浅。毕竟两人施展同款的“隐身斗篷”,人物形象都有相当的类似(眼睛颜色和发型)。而这对“姐妹花”何苦来中国呢?既然来了,那么交代在唐门就是其不变的命运。



码字不易,跪求点赞!!!评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