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霸王龙真的弱吗?盘点古生物中那些被纪录片和影视作品夸大的物种以及错误认知

2022-02-21 20:52 作者:゛琴吹䌷  | 我要投稿

Hello 大家好,我是琴吹䌷,今天本小姐和大家谈一谈古生物。今天要谈的是跟恐龙之类的古生物有关的事情。就是讲一讲,有一些被纪录片之类的给夸大了的古生物还有一些在纪录片中的错误认知。而且呢那些古生物不仅被纪录片给跨大了,并且错误一大堆。以前的老纪录片的认知不够导致数据错误并且古生物被夸大这可以理解。但是有些是完完全全没有事实证明并且胡乱编造的,甚至还有些错误是压根就不了解而弄出来的。今天就来说说几个被BBC纪录片和影视作品及营销号给夸大的古生物。以及那些古生物在纪录片中的错误认知。话不多说,现在就开始(本文一些部分和灵感借鉴B站UP主恐龙帝皇及黑色羊驼等)


含肺鱼


含肺鱼是一种生存于3.6亿年前泥盆纪的肉鳍鱼类。在BBC的纪录片《与古兽同行》里,含肺鱼被描述成了一种体形长达5米的大鱼,而且在纪录片中还能爬到岸边捕捉陆地上的动物。其中有个场面就是含肺鱼追击海纳螈然后爬到岸上将海纳螈给捕获。



事实


实际上这个所谓体形长达五米的含肺鱼只是BBC的一个卫星,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最大体形就只有4米多,能成为第二大肉食鱼类已经不错了。而且含肺鱼也不是鳄鱼那样的动物,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证据能证明含肺鱼能爬到岸边上以这种方式捕捉陆地上的动物。同样的,含肺鱼一般都生活在沼泽,而不是纪录片中的河流。还有的人说什么含肺鱼是泥盆纪的水中霸王并且统治了泥盆记的水世界。你说含肺鱼是水中霸王还算搭上一点。但如果你说含肺鱼统治了泥盆纪的水世界,那么你这是不把邓氏鱼放在眼里了。


海纳螈



海纳螈别名海纳皮冬,意为“海纳(Hyner)的走兽”,是一种原始的食肉四足生物,生活在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前的泥盆纪水岸地区。《与巨兽同行》第一集中介绍了海纳螈,但该节目将海纳螈的演化来源错植为头甲鱼并且还将配色还是参考火蝾螈的。纪录片中的海纳螈皮肤没有鳞片还能柔顺的上岸,而且还会大声咆哮。

事实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并不清楚四足总纲的生物是否有这样的发声能力。同样的,像以上提到的皮肤没有被鳞片覆盖还能柔顺的上岸这也是没有的事。因为早期的四足类和四足形类都是身上披着鳞片的,而且那些鳞片就像是铠甲一样保护着这些早期登陆动物的躯体。而纪录片里的海纳螈没有像现在的那些青蛙之类的两栖动物一样,皮肤柔软并且没有鳞片的保护,这是错误的。甚至更没有证据能证明海纳螈会以大声咆哮那样的方式来争取配偶什么的。另外,我们也提到。在纪录片中的海纳螈的配色是参考火蝾螈的。我们知道这种警戒色是在食物链低端才会使用,如果海纳螈的颜色真是火蝾螈那种的话,那么就很容易被猎物看到,甚至根本抓不到猎物而被活活饿死。还有海纳螈一般都生活在水中,只有迫不得已的时候才有可能到陆地上。BBC这样的纪录片他很多都是没有去参考,就直接乱做的。


节胸虫(古马陆)


节胸虫又名古马陆,是一种生活在石炭纪时期的节肢动物。是人类已知最大的节肢动物之一。身长可达到8.6英尺(约合2.5米)外形与现代蜈蚣类似,模样十分可怕,但实际上是植食性动物,在像《与巨兽同行》那样的纪录片中节胸虫会将身体抬起来。并做出蛇一样的威吓姿势恐吓对手。

事实



然而实际上它并不会做出这种恐吓对手的姿势,因为它这种恐吓对大部分动物都是没用的,并且它不可能会把自己的前半身如同蛇一样抬起来暴露自己的弱点。而且遇到天敌时,它只会将身体如同锅盖一样扣在地上。而且还有一部纪录片里古马陆还会爬树。这也是没有事实证据证明的。同样的,它也没有像纪录片中的那种表现出来的大颚。有时候生活在沼泽的大型两栖动物一般不会去搭理这种比较难啃的动物的。


滑齿龙

滑齿龙又名平滑侧齿龙,是一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它们粗壮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桨鳍的驱动下四处游荡。滑齿龙的长颚里满部尖锐的牙齿。滑齿龙的鼻腔结构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气味,这样滑齿龙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猎物行踪。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齿龙一生都在水中度过,因此它们也是卵胎生动物,喜欢在浅海域产仔。




滑齿龙意思是“平滑侧边牙齿”,是种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里短颈部的上龙亚目。滑齿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晚期的卡洛夫阶,约1亿7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在bbc的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中,滑齿龙被描述成了一种体长25米、重达150吨的海洋巨兽。滑齿龙在纪录片中有个名场面,就是在开头的时候跳出水面并把一头扭椎龙给拖下水。还有就是将一头大眼鱼龙咬成两半。因为《与恐龙同行》中的滑齿龙的形象经典。所以还有不少纪录片和影视作品以及游戏里的滑齿龙复原图的形象和配色都是用与恐龙同行里的。那么实际上的滑齿龙的体长和体重真的有25米和150t吗?

滑齿龙浮出水面捕捉美扭椎龙


事实


实际上的滑齿龙并没有那么大,最大也就6米左右而且都不超过7米。根本没有bbc纪录片里说的25米150吨重那么夸张。滑齿龙之所以在当时被描述成了一种身长25m,体重150t的海洋巨兽那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家把蜥脚类恐龙的化石误当成了上龙类的化石,所以才得出了25米长150吨重的的卫星滑齿龙这样的怪物。虽然纪录片里滑齿龙跳出水面吃掉了岸上活动的美扭椎龙。但是事实的科学研究证明,上龙的身体结构是不支持它们跳出水面捕食。所以滑齿龙是没法跳出水面捕食在岸边活动的陆地动物。(与恐龙同行中的滑齿龙那算得上是BBC纪录片中最大的卫星)

滑齿龙的实际体长

虽然滑齿龙没有了纪录片的那种巨大的体型,但是它依旧是侏罗纪时期可怕的海洋掠食者之一。


蛇颈龙


蛇颈龙是一类个体较大的海洋爬行动物。 因有长而灵的颈部而得名。 体躯宽扁,四肢成鳍脚。 生活习性似现代海狮,基本上在海洋中生活,属双孔亚纲鳍龙目,个体较大,且长颈,因以得名。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在白垩纪末与恐龙及其他一些海洋爬行动物一同灭绝。蛇颈龙类可根据它们的颈部长短分为长颈型蛇颈龙和短颈型蛇颈龙两类。


长颈型蛇颈龙的脖子极度伸长,活像一条蛇,身体宽扁,鳍脚犹如四支很大的划船的桨,使身体进退自如,转动灵活。长颈伸缩自如,可以攫取相当远处的食物。外形像一条蛇穿过一个乌龟壳:头小,颈长,躯干像乌龟,尾巴短。头虽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内长有很多细长的锥形牙齿,捕鱼等为生。

长颈型蛇颈龙

短颈型蛇颈龙又叫上龙类。这类动物脖子较短,身体粗壮,有长长的嘴,所以头部较大,鳍脚大而有力,适于游泳。

短颈型蛇颈龙的克柔龙(上龙)

在很多一些以前的老纪录片及科普图书上蛇颈龙的脖子都是能弯曲。并且就像天鹅一样能抬起来。甚至还有不少一些在湖泊之类的大型水域里出现的一些水怪之类的不明水生物的目击事件。比如英国的尼斯湖水怪、中国的长白山天池水怪等等。就有很多人把那些所谓的水怪跟蛇颈龙联系在一起。甚至还认为有些水怪是存活下来的蛇颈龙



真相


虽然海洋里确实可能还存在着未灭绝的中生代的海洋爬行动物(在海里的确有很多存活至今并且成为了活化石的史前海洋生物),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关于蛇颈龙和有些水怪的事实真相。实际上,蛇颈龙能把脖子做成“S”型弯曲,并且像天鹅一样把脖子竖起来露出水面这纯属当时的科学研究错误。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蛇颈龙的脖子并不能弯曲。也就是说,它不能将脖子做“S”型弯曲,将脖子竖起来露出水面的,而且那样的话会造成脱臼。因为蛇颈龙的脖子根本就不能够出现大幅度的上下移动。无论是上下移动,还是左右移动,幅度都非常小。唯一的作用就是控制前进的方向了,另外,有些所谓的水怪。比如像尼斯湖水怪那样的水怪目击事件已经被证实是人为炒作和编造的了。还有,对于长白山天池水怪是蛇颈龙或者别的史前生物的说法,专家也不认账。首先是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而且长白山的火山曾经四次喷发过。因此是不可能有史前生物在这里面存活。就算真有史前生物存活下来,那几次的爆发也早就把它毁于无形了。所以如果看到有些营销号之类的说的一些所谓的水怪事件里的水怪是蛇颈龙这一说的,就能直接看出是假的了。(更何况,就算真有中生代的海洋爬行动物存活下来成了那些所谓的水怪。那也不可能只有一只。)


冯氏上龙


不多说,体长15米的冯氏上龙同样是BBC纪录片的一个卫星。实际上冯氏上龙的体长也就9米。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在《与恐龙同行》中的一个严重错误的地方,那就是纪录片里说什么侏罗纪才是巨龙时代。到了白垩纪蜥脚类恐龙都灭绝了并且鸟脚类恐龙取代了蜥脚类恐龙。这绝对是个严重的错误,如果蜥脚类恐龙在白垩纪时期灭绝了的话。那么,萨尔塔龙是什么?阿根廷龙又是什么?泰坦巨龙又是什么?难道那些所谓的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蜥脚类恐龙都是假的吗?实际上白垩纪早期才是蜥脚类最辉煌的时期,尽管在白垩纪晚期蜥脚类恐龙衰弱了,但它们并没有被鸟脚类恐龙取代。


甲龙


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意为「坚固的蜥蜴」,是甲龙科下的一属。生活于白垩纪晚期,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去有点像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龙。在一些纪录片里常常看到这样一个情景,甲龙在纪录片中不仅很强,而且遇到霸王龙的时候直接一尾锤就把霸王龙给打倒。尤其是在《与恐龙同行》那部纪录片里的甲龙体型不仅被放大。而且直接一个尾锤就把霸王龙给打死。那么,事实上甲龙真有那么厉害吗?


《与恐龙同行》中的甲龙

真相

事实上这个甲龙它也是纪录片里的一个卫星,真实的甲龙才两吨。尾锤部分其实脆弱。所以说甲龙根本不可能把霸王龙给打死。


三角龙


三角龙是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植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垂克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在纪录片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就是通常霸王龙打不过三角龙,然后三角龙直接用它头上的两个角把霸王龙给顶死。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真相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任何被三角龙杀死的霸王龙的化石证据,反倒是科学研究表明霸王龙非常强大。一直以来都压制着三角龙。


棘龙

棘龙又名棘背龙,是一类著名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生存年代约1亿1200万年前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其分布范围包括如今非洲北部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尼日尔,以及南美洲的巴西东北部。在一些纪录片和影视作品里经常看到棘龙作为一种体长19米,并且很强大的凶猛的大型肉食性恐龙出现。尤其是在BBC的纪录片《远古巨兽大复活》中出现的棘龙,非常高大,并且很强。能打倒鲨齿龙。同样的,在许多影视作品里棘龙还和霸王龙作为对手多次有出现对决。在《侏罗纪公园3》,棘龙还把霸王龙给打败。就这样,在很多人眼里,棘龙成了一种强大的肉食恐龙



真相

实际上,棘龙体长并没有19米,而且它也没有那么高大。也就一个擅长捕鱼的恐龙。而且它跟霸王龙也不在一个时期和一个地区。因此是不会碰面的。就算碰面了也打不过霸王龙。别忘了如今这棘龙的复原图什么样子,谁心里都有数,曾经的棘斯拉早就不存在了。现在是渔夫棘龙,所以说还是让棘龙好好捕鱼吧。


棘龙在前几年的复原图


霸王龙


霸王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在这里呢霸王龙在许多影视作品还有纪录片里经常被植食性恐龙以及别的肉食性恐龙给击败,甚至还成了许多营销号和纪录片经常黑的恐龙。就这样在很多人眼里霸王龙是很弱的,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霸王龙真的很弱吗?


真相

答案是否定的,想想都知道不会是这样的。因为事实上霸王龙是白垩纪晚期强大的肉食恐龙,是白垩纪的食肉恐龙之王。唯独就只有南方巨兽龙和鲨齿龙能作为霸王龙的对手。在白垩纪没有什么恐龙是它的对手,就如同以上说的那些那样,那些在纪录片和影视作品里被认为强大的棘龙和三角龙还有甲龙能打得过霸王龙这样的。实际上的都属于是很多人对霸王龙的认知不够,然后对其他那些恐龙和古生物的认知也不了解。就认为它们是很强大的。所以在一些纪录片里,经常能看到一些被纪录片夸大的生物能打败霸王龙这样的情景。在后来科学的研究之后。很多人就已经对那些古生物有了正确的认知,而且那些在纪录片里被夸大的生物早就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威风。所以说霸王龙依旧是白垩纪时期的霸主。没有什么是它的对手。



好了,今天想说的都说完了,其实说实话,这是本小姐第一次做对古生物的讲解。今天来看这篇文章算是很长的了。以前的一些老纪录片对古生物的认知和数据错误这可以理解,但是往往有些都是直接编造出来并且根本不存在的。就像以上说的像滑齿龙那样的,往往因为认知和研究不足。再加上纪录片和影视作品的复原错误还有将其夸大等等。往往导致很多人都信以为真并且都认为有的古生物真的就是纪录片里那个样子。还有霸王龙那样,它明明很强大,并且就是白垩纪的霸主。但是由于以前纪录片和科学研究的认知不够,往往把别的古生物给夸大并且说成了比霸王龙那样的还强大的。就这样霸王龙在很多人眼中都不是强大的,直到现在我们都依然能在网络上发现许多无良小编之类的营销号还在用那些以前的老纪录片和科普读物在散播谣言并误导许多人。并且仍在用那些过去错误的古生物知识和资料还有自己编造出来的生物等等毒害着许多新人古生物迷。当然了,像以上那些,相信明白人都知道这些是以前的错误。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霸王龙真的弱吗?盘点古生物中那些被纪录片和影视作品夸大的物种以及错误认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