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海军凤翔号HOSHO航空母舰 1939年

凤翔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1922年建成时有一个小岛,1924年第一次改岛型舰桥移到飞行甲板下前部机库前方,1926年换装全燃油锅炉,升降机扩大面积,1930年阻拦索改成横向加放空机枪,1936年第四舰队事件前面加强结构,1932年在上海初试牛刀,1937年再次侵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战列舰部队的直卫舰,无所建树的来回瞎跑,中途岛后退居二线作为训练航母1944年为训练新型舰载机,延长扩大甲板,导致头重脚轻,只能在内海活动,远洋能力丧失。模型展示的是1939年二战开战时的状态(脑补最强状态)。
1. 全甲板攻击,所有飞机一波流,在甲板风12米/秒,起飞甲板留下70米滑跑距离
2. 最大回收状态
3. 准备出击状态
4. 机库分解
以上推断可运作最大可运作载机量为96舰战13架,96舰攻11架合计24架
1939年
舰长 179.5米
舰宽 18米
吃水深度 6.17米
标准排水量 9330吨
满载排水量 10600吨
飞行甲板 168.25米×22.7米
航速 25节
续航力 8000海里/15节
10000海里/14节
舰员编制 550人
140mm炮x4
25mm双联x6









关于模型
1. 截短修型甲板
2. 去掉多余支撑
3. 重新定位甲板附件,梯子,天线,甲板指示灯,着陆指示杆,阻拦装置等
4. 主桅杆放倒并增加舰旗
5. 重新张线以符合甲板与主桅杆的变动
6. 添加日本军官,水兵,枪炮手,甲板调度人员
7. 舰桥玻璃镂空
8. 升降机加大镂空,添加机库
9. 添加水面及排烟
10. 添加96舰战和96舰攻
11. 脑补部分升降机还是沿用了44年改扩大了的升降机,扩升降机不像扩甲板影响航海性能,而且1939年在技术上也不是问题,为新型机上舰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