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箱”之囚人丨国产游戏《青箱》测评

2020-08-11 08:20 作者:情报姬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情报姬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文丨参商 审核丨村人

排版丨寒夜默姬


“每个人都有打破“箱子”的冲动与本能,无论“箱子”是不是在保护着什么。”

24号那天,正当我拎着手里的袋子准备回家时,许久未曾私聊过的另一位审核,突然私聊我说:“《泡沫冬景》开发商旅人计划那个游戏上steam了你知道不?《青箱》,我们准备找人写一写,这活你接不?”

实际上,因为三次元生活的变动,我的大部分精力已经投入到现实生活的工作当中。现在的我,在情报姬游戏部挂着审核的名头天天摸鱼,偶尔审审稿、和群友吹吹水,也许久没有给游戏部供稿过了。眼下,这突如其来的任务让我有点诧异,我看了一眼袋子里的药盒,想到28号开始的课程我还没备课。正准备拒绝,但字还没发出去,屏幕的对面发来了稿件要求以及一款游戏的简介。

片刻后,我长按了删除键,费力地单手打着字,发了出去。

“这活我接了。”

简介里的“现实”

如果问在进入游戏前,这游戏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什么,我会说:因为简介中对游戏剧情的概括。

(游戏steam商城界面)

《青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平桦岛的小岛上,男主谭延高中毕业后离开了家乡,孑然一身来到城镇闯荡。在这里,他没有亲人朋友、没有同学恋人。只能在便利店做着重复且无聊的工作,勉强度日。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似乎能改变自己生活、打破囚困自己“箱子”的契机。

如果游戏的剧情正如简介所言,这无疑是一款讲述当代农村青年中部分人现状的写实风格AVG。他们因为家庭条件与社区氛围,没办法得到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抑或是受限于成长环境以及人脉关系,不像“金贵”的城市小孩那样,在课外活动中习得或许将来可以谋生的各种技能。一旦跳出自己熟悉的环境,开始追逐所谓的“城市梦”、“发达梦”,难免会为生活所迫而奔波劳累,在压抑的氛围中逐渐麻木、逐渐失去自我。

我们不妨回顾下国产AVG中,两个同样以描绘“现实”而知名的“前辈”。在我非常喜欢的《高考恋爱100天》中,游戏主角们经历的“现实”,更像是寻常galgame中喜闻乐见的好感度设定,以“分数”的形式间接体现。即使游戏中实际上是存在完全无视成绩而一心泡妞,依然能走到好结局的方式。但这对于大部分并不看攻略的初见玩家而言,实际上违背了游戏氛围营造带给玩家的选择逻辑。

(《高考恋爱100天》)

而因为与时事相关,而更为著名的《篱笆庄秘闻》。它是以现实中的“雷电法王”为基础,加工创作而成的具有解谜要素的AVG游戏。但实际上,这款游戏所描绘的“现实”,更多是服务于游戏恐怖氛围的塑造以及解谜场景的合理性。对于其创作灵感的时事以及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只能一笔带过,并没有过多提及。

(《篱笆庄秘闻》)

由此,如果《青箱》的剧情真如同简介说得那般,讲述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勉强谋生的故事。这样小众但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对于小镇出身,将将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我而言,无疑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背景里的“现实”

初入游戏,最吸引玩家眼球无疑是它背景的设定。

制作组将《青箱》的背景,放在类似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代。在“0202年”的当下,曾经在网络中处于鄙视链底端的“90后”“00后”,已经不少人步入社会甚至成家立业,而他们将会成为这款游戏最主要的玩家群体。对于这部分玩家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

熟悉是在于,我们这些“90后”、“00后”,从小就受到父辈以及早年间香港电影、电视剧的熏陶,对这个年代的文化符号与生活方式有最基础的认知。陌生则在于,我们毕竟不是那个年代的亲身经历者,对此的所有认知都是停留在想象以及对影视图像的回忆。

由此,制作组需要考虑的更多是“玩家眼中的那个时代”而并非现实的情况,这会为游戏气氛营造一种独属于“回望过去”的浪漫感。事实上,在游戏流程的前期,我们的确能感受到制作组在塑造这样的年代感方面的努力。

(《金鸡》剧照  2002)

首先,游戏采用了类似于“三渲二”或者实景临摹的写实画风。这样的画风或许相对于现在很多AVG的色彩明亮画风显得有些复古,寥寥数笔勾勒的人物立绘相较现在也显得不太美型。但在这种画风的表现之下,家里的老式电视、手中的录像带以及影像厅的票卷等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无一不栩栩如生。充满八十年代风格的街景、阳光之下海边的沙滩以及男主回忆时经常出现的金黄麦田,这些插画的出现,也提醒着玩家——这里并不是我们熟悉的二十一世纪。

而后,游戏中的文笔相当出色,文本中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描写也颇有时代气息。无论男主对大城市中出现的移动电话“大哥大”的讨论,抑或是男主的同事抱着固定电话和女朋友“煲电话粥”。都能让我们联想到港片当中,握着“大哥大”指挥小弟,只手遮天的黑帮大佬;以及因为与心上人通话而内心悸动,无意识用纤纤玉指缠绕电话线的懵懂少女。这样能够具有“画面感”的行文,其实是很难得可贵的事。

(游戏画面)

在这两项的基础上,游戏的剧情演出非常的出色。无论是彷徨迷茫的男主偶遇神秘废墟时,那从“脸朝地面”到“展望星空”的镜头拉动;还是在某些剧情高潮或小高潮时,文本的表现方式从传统的底部方框浮现转变为其他方式的弹出,并且能更好的让玩家的get到情景中的氛围......这样的演出效果不胜枚举。客观的说,受限于引擎,我们也确实没办法强求这款游戏真做出图像的动态效果。但在这种可以被形容为“PPT超级加强版”的游戏类型中,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出色。

游戏的画面、行文与演出,一同为玩家构架了这么一个故事:生活当中,只有重复的路线、重复的操作、重复的故事以及恒久不变且没有情感交集的的身边人。由此,游戏的将男主面对现实压迫的百般无奈,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也直接反应一个现实问题——当农民的后代,逐渐开始以“逃难”的心态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来到大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这一点上,今天的现况与三十年前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唯一有所疑问的是,他们的离开,真的是完全出于自我的意愿吗?还是说,因为他接收到的讯息中有什么要素,蒙蔽了他的双眼?

本来,这将是足以让玩家情绪投入的展开。可是,当我在游玩到这些可以称得上优秀的内容时,我并没有很激动,甚至没有代入到男主的视点当中。这是因为,把时间调拨到20分钟前,第一次打开游戏的瞬间,这游戏带给我的“惊喜”,就让我心中隐隐约约感到不安。

为什么游戏菜单的BGM,会如此的诡异。以至于更像一个......恐怖游戏?

文字里的“现实”

通关之后,如果说《青箱》有什么是最出乎我意料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剧情。

虽然我并不是一个视频作者,但是看到制作组在steam商场页面的请求,以及我个人的判断。认为这款游戏任何一丁点剧透都会影响游戏的体验,所以并不会过多的提及剧情本身。

如果要我做一个评价的话,我认为:这是一款剧情架构比较优秀,能够做到在玩家出乎意料的地方反转之后再反转这类操作的游戏;同时这也是一款更倾向于作者表达创作欲望的AVG,即使立意不算特别新颖,但这种情况本来就极易走向作者自嗨、文本晦涩难懂的盲区。

然而实际上,综合steam评论以及我个人体验,对于这样的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我相信大部分玩家都已经在这其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正如游戏在简介中所言:“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重复而无聊的学习和工作,仿佛冥冥之中有什么在桎梏着我们。本作着眼于这种囿于“箱子”的苦恼和渴望打破“箱子”的冲动,将其演绎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当我们日渐为生活的苦闷而烦躁,为找不到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叹气时,总有人告诉我们:你这是矫情、你这是做作,“我们当初都是这样过来的。”。面自己以及别人这样对自我内心感受的质问,用加缪的话来说,人们有两种选择,“肉体的自杀”或者“哲学的自杀”。

活下来的人中,有的人畏惧人生没有意义的痛苦,选择放弃在这方面的思考,向各式各样“别人”告诉你的价值观投降。他们开始信奉成功学、PUA,接纳各种信仰与人生观,乃至于某些听着很高大上的“XX主义”,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他们只会觉得“因为我是XXX,所以我应该做这些”。

例如,如果认同人不奋斗天诛地灭,会努力赚钱加班到通宵,把“996”视作人生福报;再例如,对于一个将“自己只应平凡”并将其视作人生信条的人,思考“我存在有什么意义”这件事,只会让他们哈哈大笑,觉得做这些毫无意义。这时候的他们,安安静静的盯着“the instrument”显现的色块,理直气壮的告诉你,这样的生活不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吗。这就是“哲学的自杀”。

(名著插画)

也有部分人不甘心于就此罢休,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从未放弃,直到有一天突然明白:既然别人、社会、世界都没办法让我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那为何我不为自己创造意义。哪怕创造出来的意义以及为此践行的道路,与世俗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让别人觉得幼稚可笑,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因为——

我活着的意义,不在于我做的事情他人评价的对与错。而在于我生命消逝之前,曾做过什么。

虽然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手臂伸展的距离都小于或等于“箱子”的长度。但当我需要把手伸到更远的地方时,为什么一定要有个“箱子”阻止我?

(《俄狄浦斯王》剧照  1967)

瑕疵里的“现实”

不得不承认,《青箱》作为制作组的第一款游戏,还有很多对内容的处理稍显青涩。

在最直观的画面表现上。首先,可能因为工时、疫情等现实的因素,插图素材重复利用非常严重,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张。而且正如我上文所说的,游戏的画风略显复古。甚至可以说,实际上游戏的画风与橙光游戏中流行的风格相当接近,这可能会给部分玩家予以廉价感。另外,作为一款AVG,居然没有图鉴功能。

(人物立绘)

在BGM方面,游戏部分曲目很好听。游戏进程中,BGM的插入对气氛的烘托相当到位。但它渲染的那种情绪,跟玩家对这款游戏剧情上的第一印象是否一致,是有待商榷的。

剧情上,除了女二在剧情中的角色转变铺垫不足而略显生硬之外,整体而言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另外有一个小小的担忧:在故事的最后,男主需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抉择,但这个抉择对于玩家而言并不是一个游戏“选项”。也就是说结局是一开始就已经定好的了。可是,用这样的开放式甚至带有一点点“意识流”的行文,描述一个“这一切都值得吗?”的反向选择故事。对于没有对上电波的玩家而言,这是一个很有可能会引起争议乃至谩骂的结局。

文章的最后,就游戏标题的“青箱”,我有一点浅薄的推测:

“曾祖彪......彪之博闻多识,联系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将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此为“青箱传学”之典故,典出于《宋书·王淮之传》。

这里的“青箱”,是指王淮之先祖历代入朝为官,博学强识,将所记的史事掌故存放在一个青箱之中,代代流传。“青箱传学”除了形容一个人家学渊源之外,更有传承历史的含义在其中。自然,“青箱”就是传承历史、保护历史的容器。   至于这一大段文字和剧情有什么对应关系,谁知道呢。

---  End  ---

微信公众号:情报姬 

B站:情报姬  

微博:情报姬_   

 知乎:情报姬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一键关注我们哦↓↓↓

更多游戏杂谈,点击可达

《打音游的人到底有多牛逼?》

《我在不可描述的游戏里复习英语四六级:那些迷惑游戏的路子有多野?》



“箱”之囚人丨国产游戏《青箱》测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