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你已经不爱了,只是你不想承认.

很多时候你已经不爱了,只是你不想承认.
很多时候你已经厌倦做老好人了,可你觉得自己没办法处理烂摊子.

hi 好久不见,是时候来更新点新玩意儿了.
开篇看似无关的两句话,是我最近探索出的一些我们的[共同之处]
开篇声明:本篇举例的个人情况不代表每一个人,如果大家耐心的看完,可以去观察自己是否存在这样的心理动态.仅此而已.希望大家都能走出沼泽,拥抱春天.
[我已经下定决心放弃他了,源源不断的难过到底是为什么?]
很多人都陷入这样的思考,我们已经知道对方不再是那个令自己觉得心动的人了,可还是忍不住的难过.
想找个原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难过什么.
我一次次的会面对这样的提问,我甚至能想起自己曾经也感同身受过的,心被揪起来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在难过什么,只是在某些瞬间,觉得窒息.
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深入了解后,我发现,大家往往会步入几个困扰:
1.我能意识到自己的好,他却认识不到. ------ 不甘心
在这个阶段中的人们,会陷入思路上的陷阱.我自我疗愈了那么久,我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棒,多么的优秀,怎么到了他那里就行不通了?
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会开始难为自己,我的优秀是假的,我是伪装的,我并没有疗愈自己,否则我怎么会还在意他的看法?
在这情况下,其实你们双方都很冤枉.
他刚刚学会应用题,你学完了函数
你行云流水的解题,他因为还没学过设 x 选择不看,并说你的方法很困难.
你说,你们谁错了?
谁也没错,因为你们评判的标准不一样.
你很好,你的自我疗愈没有问题,你确实度过了人生很低谷的阶段,觉得自己有了改善,可你还是想回到过去的状态,去让他看看你现在有多棒.
你还爱他吗?不见得.
你在争取他的认可吗? 是的.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在服装店里,拿起一件衣服说,这衣服,这设计,谁会买啊?
可你知道,既然挂出来,就一定有人喜欢有人买.

插播广告:
[在古代社会中,我们想要表达对一个人,一本书的喜欢.不说出一二三四是不被人信服的.
而在现在社会中,只需要“我喜欢”这三个字就够了.这其实包含着现代社会对人的尊重.对个人的尊重是个人解放的前提,是打破旧有等级体系的力量,是民主化的基础.可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又会让我们困惑,无论多么伟大,崇高,优美的东西,现在只要一句我不在乎,好像就能否定他的价值. “我喜欢,我愿意”变成了无法反驳的观点,这种轻率和傲慢,我们当然会感到不舒服.
由于我们现在的选择的可靠依傍是来源于自己的最高意志,于是选择就成了`“孤证.” 于是我们的选择就变得不稳定,我们就无法坚信自己的选择]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对你的不认可,才使你陷入痛苦.
还困惑吗?
他可以选择他喜欢,他愿意
你当然也有这样的权利.
放下不甘吧,期待西方人顿顿吃饺子可不是什么聪明的决定
2.想要捍卫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自我认证
如果接受了自己的不甘,还依稀觉得难过,那么你的难过,也许是像社交账号的认证环节一样.
我想认证自己是个“情感博主”,那么我可不能发自己做饭的教程.
你是不是对他的无情感到伤心? 我们是不是会在自己受伤的时候,去批判对方:[瞧你这个“无情无义”的样子!]
如果我心底里觉得 1+1=3 是错的,你觉得我面对 1+1=?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允许它等于 3 吗?
一定不会的!我可是在批判它呢!
那么当你批判对方“无情无义”的时候,你也在将自己“无情无义”的路封死
他忘了我,我当然不可能忘了他
他一点也不难过,我当然要难过.
喏,你自己看看,这种心理动态与爱他有关吗?
你在成为自己的身份认证平台,让自己做实这个身份认证.
类比到社交上,很多已经懂得课题分离的人,并不是真的在乎他人的看法,只是在过去的生活中,那个“温柔,体贴,随时接受他人的情绪垃圾”的自我身份认证已经完成了.
那么我们就会自己处理不了“场面难看”这个局面.
所以即便朋友对自己的过度需求已经对自己造成了困扰,自己也知道,对方没办法与自己共同成长了,却还是舍不得断掉连接.理由也是如此.
啰嗦了不少,这一次好像没有办法整理成逻辑步骤去实施了.
希望当你每一次被情绪反扑的时候,都会想到:我费了那么多辛苦走到这里,我应该享受我的美好.
过去的人事物,不再有益于我.
我愿意割舍,但我依旧真诚的祝福.
因为我知道我在新的振动里,闪闪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