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王之乱 第十一节 得意忘形的赢家

2021-06-23 16:27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司马衷再次登上了皇位。

然而,朝廷上下的焦点并没有聚集在他身上,在洛阳城周围手握重兵的三位宗王才是真正的实力派,朝廷的大臣们,自然也纷纷对他们表示着自己的忠心。

司马伦的老搭档梁王司马肜,也就是司马伦的哥哥带头上疏,痛斥弟弟司马伦大逆不道的行为,请求立即处死司马伦。

司马遹被废的时候,司马肜为虎作伥;司马允政变的时候,司马肜袖手旁观;司马伦篡位的时候,司马肜又出来站台;现在自己的弟弟垮了台,司马肜立即翻脸,跟着踩上一脚。

对于这位宗王的所作所为,大家一致表示了强烈的鄙夷:一年后,司马肜去世,大家一致要求给他一个“灵”的谥号,对他荒唐一生的做一个总结。只是由于司马肜的老部下拼命反对,朝廷不得不妥协,给了一个不痛不痒的谥号“孝”,才终结了这场风波。

不过,当旧的最高权力者落下来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向他踩上一万只脚,表示对接替者的恭顺与服从。司马肜带的这个头,让许多公卿也跟着义愤填膺发起了对司马伦的炮轰。

在朝廷上下的一致声讨下,司马伦被赐予了一杯毒酒,和他的儿子们一起结束了生命。这位皇帝从登基到被毒死,只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可谓过把瘾就死,他也是“八王之乱”中第三个死去的宗王。

此外,司马伦的几个亲信,包括帮着司马伦一起对付贾南风的许超、张衡、临阵倒戈的伏胤等人都被诛灭了三族,连之前作壁上观的孟观都掉了脑袋。只有王舆跳反极快,也算立下了大功,才没被清算之前弄死司马允、逼迫司马衷禅位的罪行。

不过,司马衷内心有一个深藏已久的念头。这天的朝会上,司马衷终于吞吞吐吐提了出来:“之前……之前……阿皮(司马威的小名)抢夺玉玺的时候,把朕的手指头……给掰断了,朕想……处死他,不知可否?”

之前一直毫无主见的司马衷,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让许多人感到十分诧异,在他们眼中,这位皇帝和一个牌位差不多,却没想到,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能感受到痛苦和不满。

欺负老实人,确实没有好下场,司马威就这样上了加急名单。

此时,北线的司马颖首先进入洛阳,两天后,司马颙也随后进京。司马颙全程看戏,疯狂打酱油,最后时刻出来收割果实,但他发现,自己还不是最晚到的。

司马冏这时候还在阳翟和张泓僵持不下。张泓靠着几千人,死死挡住了十几倍于自己的司马冏的疯狂进攻。

司马颖没想到司马冏菜到这种程度,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出了援军,前后夹击之下,司马冏总算剿灭了张泓。

身为盟主,仗打成这个样子,还让司马颖抢得了头功,实在是丢人丢到家了,要是就这么进京,自己的声势显然要被司马颖死死压住。想到这里,司马冏决定玩个手段。他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集结了自己掌控的几十万军队,敲锣打鼓进入了洛阳城,凭借压倒性的兵力向世人宣告:我才是最强的。

这个小手段确实收到了效果,朝廷封司马冏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 、加九锡,成为新的辅政大臣。

而参与勤王战争的另外几位亲王,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见风使舵的司马颙因为有着关中都督这一层身份,得到了侍中和太尉的官职,也算不虚此行;司马乂得到了左军将军的职务,掌控了一部分禁军;而司马歆得到了镇南大将军、荆州都督的职务。

只有助力最多的司马颖什么都没有得到,因为他是司马冏掌权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也因而得到了最冤的待遇。

[1]301.11

司马颙先一步赶回了关中,而司马歆也即将准备回到荆州去了,临行前,他和司马冏、司马颖、司马乂一起祭拜皇陵。

四位宗王分成了两派阵营,正好和他们在勤王战争中的位置一一对应:北线的司马颖和司马乂,作为司马衷的弟弟是为一拨,而南线的司马冏和司马歆,作为宗室的远支又是一拨。

司马乂悄悄对司马颖说:“这个天下,可是先帝司马炎的基业,您应当维护好它。”言下之意,是提醒司马颖不要让司马冏拿下最高权力,应当让帝室的亲支赢得这个位置。

而另一边的司马歆则悄悄提醒司马冏:“司马颖可是皇帝的血亲,又和你一起立下大功,声望极高,应当留下他和你一起辅政,方便控制,如果做不到,就削掉他的兵权。”

“多谢提醒。”司马冏的眼光变得凌厉了起来。

等司马歆去了荆州,京城便只剩下司马冏和司马颖两位宗王各自拥兵几十万虎视眈眈,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长期僵持下去,司马冏自认为没有把握夺去司马颖的兵权,而司马颖也自认为玩心眼玩不过司马冏,两边谁也没有动手,都在等对方先出招。

司马颖找到卢志讨个主意,卢志给他分析了一通形势:“齐王号称有百万人马,结果跟几千人的张泓打成这个鸟样,对比您的功劳,可见是一个菜逼(司马颖也没好到哪去)。但现在齐王想和您共同辅政,这就是两雄不能并立的局面,对您可不利。现在您的母亲正好生了一点小病,您可以借机请求返回邺城,将辅政的位置交给齐王,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您越谦逊、越退让,就越能赢得天下人的心。”


司马颖点了点头,转头就去朝见司马衷。

“兄弟这次立下大功,真是辛苦了。”

“这都是齐王立下的功劳,和臣并没有什么关系。”司马颖表现得十分恭敬。

“齐王这次立下了大功,陛下应当将辅政的位置托付给他,臣的母亲生了病,这就请求返回邺城伺候母亲。”

“好……好,那你就去吧。”司马衷答应了。

司马颖立即告辞出门,去拜谒了太庙之后,便直奔邺城而去,只让人给司马冏送去了一封告别的信。

收到信的司马冏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司马颖走得这么干脆,这是不是想回去积蓄力量?于是他急忙飞奔去追司马颖,想借着告别的名义探听他的虚实。

司马冏紧赶慢赶,总算追上了司马颖。

“成都王怎么告辞得这么匆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连送别的机会都不给我啊。”司马冏打着哈哈。

“太妃如今生了病,做儿子的放不下心,因此告辞的匆忙,还望齐王海涵。”司马颖一边说,一边流下了难过的泪水,丝毫没有谈及辅政相关的事宜。

“既如此,就恕不远送了,替我向太妃问安。”看司马颖的样子,司马冏并没有完全放心。

而成都王辞去辅政之位,回封地照顾母亲的故事,很快便在洛阳城传开了,京城上下都在传颂成都王的事迹,司马颖结结实实涨了一波名声。

多说一句,虽然司马颖是成都王,但作为平北将军、镇北大将军,他的治所其实在邺城。益州的蜀郡、犍为、广汉和文山共十万户原本是他的封国,但此时已经被流民起义所占领,已经全部没了。因此朝廷将他的领地侨置到南郡的华容、监利、州陵和丰都四个县,但司马颖此时仍然有着染指中央权力的野心,加上自己镇北大将军的职务算是个实职,因此司马颖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封国,而是在治所邺城活动。


虽然司马冏没有完全放心,但司马颖好歹已经回去了邺城,眼不见心不烦,做一做必要的安抚工作就行。于是,司马冏授予了司马颖大将军的职位,同时授予了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黄钺、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还赐予了九锡之礼。

官大得吓人,然而都是虚的:司马颖此时在邺城活动,显然不能掌控中央军和尚书台,而司马颖本身就是邺城的一把手,假黄钺给予的生杀大权和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荣耀本来也就是个象征意义,虽然这一般是权臣才有的待遇,但此时司马颖显然还没有权臣的实力,给予这么多头衔,司马冏无非是想要司马颖安分一点,不要给自己节外生枝。


在卢志的建议下,司马颖推辞掉了容易惹来麻烦的九锡之礼,做了许多招揽人心的举措:首先,为自己的幕僚卢志、和演等人表功,给予了他们极高的待遇封赏,随后,又向朝廷申请从邺城调拨了十五万斛米运到遭遇过战争的阳翟赈济灾民,还从自己的封国拿出钱来祭奠在北线黄桥牺牲的将士们,还埋葬了司马伦一方战死的四万多士兵。

司马冏专权,司马颖让权;司马冏在京城攫取最高权力,司马颖去邺城服侍母亲;司马冏在阳翟大打出手,司马颖在阳翟赈济灾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朝野上下对司马颖的赞誉一浪高过一浪。

不仅如此,司马颖还博得了许多名士的支持,最著名的便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中的陆机和陆云。


在司马伦得势时,入洛的陆机因为在诛杀贾谧的密谋之中有功,被封为关中侯,司马伦篡位前,陆机正担任着中书郎,负责着诏书的起草工作,因而在司马冏解决掉司马伦之后,陆机便牵连了进来,被怀疑是篡位诏书的作者,要被拉去砍头。司马颖拼命求情,才救下了陆机一条命。过了些时候,他又推荐陆机当了平原太守,弟弟陆云当了清河太守,陆机因而保下了一条命,可以继续为官。

[2]陆机

陆机兄弟因而对司马颖感激涕零。不过,也并不是每个名士都有着和陆机同样的想法。同为江东士族的顾荣,就和他们不同。

顾荣入洛以来,和陆机兄弟一起并称为江东三俊,名声鹊起的他因而被司马伦的儿子收为幕僚。虽然是司马伦的属下,但顾荣做了许多厚道事。比如,在司马伦和司马允的争斗中,司马伦准备杀光司马允的属下,是顾荣多方奔走,保下了不少人的性命。又有一次,顾荣和同僚们宴饮,看见一边为他们烤肉的人相貌不凡,也很想吃烤肉,于是顾荣切下一块肉给了他,同僚们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是干啥?顾荣回答:“哪有天天烤肉的人不知道烤肉是啥味道的道理?”


等到司马伦被杀,顾荣也因此被牵连要被杀,而当初为顾荣烤肉的人,正是被派去抓他的人,多亏了他的求情,顾荣被保下了一条命,和刘琨一起被司马冏收为手下。

朝局上变幻莫测的局势让顾荣感到危机重重,而身为江东士族的他一直不被北方的高门士族看在眼里,被认为是乡巴佬、大老粗,这让以顾荣为代表的江东士族们天生在朝廷上就矮了一等。

[3]顾荣

出于顾陆两家世代的交情,他劝陆机兄弟和他一起辞官回江东避隐,遭到了陆机的拒绝:此时的陆机,还对司马颖抱有希望,想让自己的才能进一步得到发挥,这也成为了陆机悲剧的根源。

不过,顾荣毕竟是江东三俊之一,不是想辞官就能走的,那样于朝廷和司马冏的名声上都不好听,搞不好自己小命也要玩完。这时候顾荣便开始羡慕起当初和他与陆机兄弟们一起在江东聚会的张翰。

张翰是贺齐的曾孙贺循推荐来洛阳当官的,之后,贺循也因为不被重视,为朝局所担忧,辞官回到了江东。张翰觉得自己这个官做的也没意思,加上十分思念故乡的莼菜和鲈鱼,便一声招呼不打就跑回了江东,留下了“莼鲈之思”的故事。

人家想走就可以走,我想走还得费点心思。顾荣一声苦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开始每天喝得大醉,以此躲避公务,司马冏也越来越受不了,把顾荣从自己的幕僚中开除,顾荣于是一溜烟返回了江东。

有了张翰和顾荣的带头,江东士族们便纷纷效仿。不过,在之后的故事里,他们还会再次出现。

[4]莼鲈之思

朝局上的紧张气氛并没有随着江东士族们的纷纷离开而降低。随着司马颖回到邺城,在洛阳担任左军将军的长沙王司马乂便成为了司马冏的眼中钉。善于玩弄权术的司马冏给了他一个虚职,提拔司马乂当了骠骑将军,让自己的亲信何勖担任中领军,将禁军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司马颖、司马颙、司马歆出镇地方,司马乂被剥夺了兵权。同时,为了让自己的执政更加稳定,司马冏将王戎、王衍等人再次提拔成为朝廷上的重臣,利用他们的声望给自己站场。

“父亲,我终于回来了,我会让齐王这一脉的名声更加显赫……”司马冏终于搬入了父亲司马攸昔日在洛阳城的故居,想起父亲生前的荣光和死前的萧瑟,司马冏颇有些动情。

接着,司马冏就霸占了齐王府北边的市场和南边的房屋,扒开了一百多间建筑,进一步扩大王府,然后凿穿了皇宫千秋门的墙以让自己的府邸和皇宫连接起来。做完这一切,司马冏觉得自己大权在握,开始飞扬跋扈,沉于酒色,任用亲信,引起了许多公卿们的不满。


司马冏以为,掌控了禁军,自己便可以高枕无忧。他却没有想到,和之前的杨骏、司马玮、贾南风不同,此时掌控地方的宗王开始成为中央执政者最大的威胁了。之前的失败者司马伦正是被治所在邺城和许昌的司马颖和司马冏所击败的。禁军,已经不能成为掌权者的安全保障了。

公元302年,司马遹的小儿子司马尚夭折,这意味着,司马衷再没有自己的后代了,这让帝国的继承人出现了空缺。虽然司马衷正当壮年,皇后羊献容也有着生育的可能,但朝野上下,已经不对这位皇帝抱有希望了,现在,每个宗王都有染指帝国最高权力的机会。

狼群们红着眼虎视眈眈,而呼声最高的,便是朝野上下一致称赞的成都王司马颖,他是司马衷的弟弟,以皇太弟的身份当继承人,乃至接替这个皇位,是公卿们一致认为的最好选择。

只有一个人反对,他便是司马冏。

如果司马颖当了皇太弟,司马冏之前为自己争取的地位便不复再有,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出现,他选中了司马衷的十三弟司马遐年仅八岁的儿子司马覃过继给司马衷当儿子。司马遐一年前刚病死,司马覃还没有成年,也没有其他的监护人,这便是司马冏选中他的理由:这实在是太方便控制了。

司马冏顺势当上了太子太师,成为了继承人的监护人,而权力自然而然可以继续把持在他的手里了。

站在高位上的他,即将面临真正的危机。

参考资料

[1]房玄龄(唐)等·《晋书》

[2]司马光(宋)·《资治通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八王之乱 第十一节 得意忘形的赢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