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不正影响北斗定位精准度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精准度不仅仅关系到导弹打击目标准确范围,它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汽车北斗导航,如果精准度缺失,你在这个胡同,北斗定位显示的可能却是另一小弄弄子,造成路线错误,迷失导航线路,那么,为什么卫星定位系统会出现误差?这个误差精准度与导航定位人造卫星轨道正不正有着决定性直接关系
轨道正不正,也就是,是否为正圆形轨道,由于第一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经验不足,中国最早的一颗东方红号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就不是正圆形,它存在近地点和远地点,也许进动幅度并不大。
自然界,无论卫星,还是行星,轨道是否正圆,都是随机性的,也很少有绝对的正圆形轨道天体,但对于诸如人造地球卫星这种人造“天体”,那就不是随机性的由它去吧,而是根据需要有意而为之让它成为绝对正圆形轨道,这不仅关系到北斗定位精准度,同时也关系到航空航天定位精准度,诸如水星进动这种不规则轨道,一会而近日点,一会儿远日点,对于航空航天而言,如果航空航天也是这样一会儿近地点,一会儿远地点,不仅仅是存在距离上的定位误差,同时还存在速度上的不稳定误差(特注:进动轨道速度实际上也就是向上抛石头速度,抛石头那一瞬间速度最快,快到达最高点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向上速度停止,再向下由开始很慢,到越来越快重力加速度的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反复),如果飞行器在火星降落过程中,定位上不能精准,速度上也不易把控,它的轨道就如同向上抛石头,一会儿又向下越来越快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不仅仅是落地点定位精准度不好把控,降落过程中的飞行高度与飞行速度也不易相对应的操作把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前苏联那种降落失败,前苏联飞行器火星降落失败与飞行器在进入火星卫星轨道呈现大幅度进动有着直接关系。
什么叫大幅度进动?水星就是一会儿近日点,一会儿远日点的不稳定进动轨道,大幅度进动轨道只是相对而言,相对而言,七八十年绕太阳一周的哈雷彗星,那就是绝对的大幅度进动轨道,这种大幅度进动轨道对于生命天体那就是灾难性的,这样的天体也不可能产生生命,是否,正圆形轨道,对于天体而言,尤其是诸如属于地球这种类地行星生命天体而言,那就生死攸关了,北半球正处在严冬,偏偏在这个时间点节骨眼上,地球正好处在周期性百年一遇的远日点,那就是百年一遇雪上加霜的极端寒冬;反之,北半球正处在盛夏,偏偏在这个时间点节骨眼上,地球正好处在周期性百年一遇的近日点,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灾荒年,围绕太阳公转的地球也不是绝对的正圆形轨道,地球公转轨道存在小幅度进动,小幅度进动再加上周期性耦合,才使得地球有着周期性不稳定自然环境,但地球的小幅度进动轨道造成的周期性环境变化也只是以太阳为中心的轨道进动,而以地球为中心的人造卫星轨道进动那就关系到汽车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精准度和导弹目标精准打击范围了。
之前说过,在自然界中,天体轨道都是随机性的,相对正圆形,很少有哪个天体运行轨道是绝对的正圆形,也就是捕获期间是怎样轨道就随机性怎样轨道,一块石头一条轨迹,抛出去的每块石头轨迹都是随机性不重复的,但宇宙空间又不是绝对的真空环境,因此,理论上说,所有进动轨道天体多多少少都会被空间阻力修正一点点,空间阻力修正轨道的原理就如同天体将自身蹂躏成为球形一样,阻力是关键,有阻力才能够形成蹂躏之力,理论上说,稀薄空气之中的人造天体进动轨道更容易被空气阻力修正,但也只是仅限于微弱进动轨道,微弱进动轨道偏差北斗卫星定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精准,但对于进动太过于偏大的轨道就不适用于靠空气阻力来自行修正,因为,进动幅度太大,还没有等到轨道完全修正人造卫星就早已经因为失速而坠落,修正幅度是有限度的,仅限于微弱幅度的修正,因此,北斗导航卫星在发射过程中就必须做到精准的正圆形很重要,这就必须做到发射入轨过程中避免类似于“抛石头”一样的向上仰角发力,而应该始终遵循绝对水平方向发力引导入轨,无论想要到达多少公里入轨高度,始终都必须保持绝对水平方向发力,什么叫绝对水平?海平面并不是绝对平,但它是绝对水平,绝对水平方向发力也就是无论到达多少公里入轨高度都必须以海平面同心圆平行轨道方式入轨。关键词:什么叫海平面平行轨道?也就是与海平面平行的轨道入轨方式,就是绝对水平方向发力的入轨方式,更准确的说,海平面并不平,而是正圆形(正圆弧),标准的卫星轨道就是与海平面同心圆平行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