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发育迟缓和谱系的典型,非典型,高低功能,阿斯的区别
ICD-10 DSM-5 对孤独症谱系的诊断上明确写出:
1、社交障碍、语言(非语言)沟通缺陷
2、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取向
3、幼年发病且共同损害日常生活功能
前两点共同出现则符合孤独症谱系的诊断。
简单解释一下这前两个条目。
1、人际交流分为语言和非语言,语言就是平常说话,非语言可以理解成肢体语言。日常生活的交流这两者缺一不可。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也能明确表达出他们想要什么,拒绝什么,因为他们能够使用摇头拒绝,指物表达等肢体语言。而谱系的“看,指”这些肢体语言是有损害的,加上大部分都有语言发育迟缓,构成了严重的社交沟通缺陷。
2、刻板行为意为频率比较高的,反复无意义的行为。分为:施加在物体上的(反复转车轮等),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反复前后摇摆,反复说同一句话),思维上的(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为什么苹果掉下来不会往天上飞?”)以及秩序上的(回家必须走一条路等)这些刻板行为会随着认知提升而发生变化,但行为模式是一直存在的。
以上两点需要同时存在才能诊断。另外,根据损害的严重程度,自闭的程度差别很大,但都归为谱系。通常情况下,谱系孩子都存在广泛发育迟缓(听力语言、手眼协调、粗大运动、视觉表现)等全面落后。
如果单纯的落后而没有核心障碍,则是“发育迟缓”。如全面落后又包含两条核心障碍,则是典型自闭症。
典型和不典型区别在于有没有广泛发育迟缓,如仅仅大运动落后,其他都正常,那就属于不典型。这个比较好理解,发育不怎么落后导致核心症状也不会很严重,通常我们都叫他们阿斯。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智力方面如果基本正常(没受损或轻微受损),都叫高功能。反之则是低功能。阿斯和高功能的区别是建立在智力都没有受损的前提下,有无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也用早期语言能力来区分)。
所以阿特伍德《阿斯伯格完全指南》一书作者说:有的高功能在得到了好的干预的情况下进入学龄期,跟早期被诊断为阿斯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临床上已经无法分辨)。意思就是通过干预和训练,发育迟缓的那一部分完全可以赶上来。
所以不用太过于纠结自家孩子属于什么,反正都是谱系,都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更没有必要去纠结是不是阿斯,广泛的发育迟缓是可以补上来的,但核心障碍很难消除,这也是为什么阿斯伯格已经被DSM-5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