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人物志12】从放牛娃到太尉,灭蜀功臣为何冤死?——邓艾

2022-09-30 19:27 作者:红色的阿斯兰  | 我要投稿

虽然我更喜欢姜维,但也挺欣赏邓艾的。是个能人也是个狠人,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积累等待机会,也能在机会来临时候果断抓住,甚至创造机会。有战略眼光,有运营能力,有军事才华。只可惜,没跟对主君。

1. 关于邓艾的年龄

邓艾的生卒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公元197-264年,另一种是公元195-264年,卒年没有异议,主要是生年。本传里记载了“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公元197年生的说法主要是后面这个“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而曹操破荆州是公元208年。但后面年十二这个故事主要是说明他名字的由来,并没有说具体年月,也可以说他十二岁时曾经随母亲来到过颍川,并不能完全说明他在208年是十二岁(虚岁)。而195年生的说法则是来自本传他死后,晋泰始三年段灼为他伸冤时候说的那句“七十老公,反欲何求!”,邓艾被冤的时候是公元264年,这样推的话邓艾是公元195年生。不过,按照古人的说话方式,七十也可能是虚指,有可能是六十多接近七十的样子。所以邓艾的死时的年龄大概是六十五往上到七十左右的样子,只不过我选择了七十的这个说法。当时看到“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还是看笑了,这段灼真不太会找要点,司马懿老师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可都七十一了,你说他岁数大了就没雄心了可不合适。

2. 关于一些地理问题

很多历史地名,由于各个朝代改名字的问题加之地理变迁,现在究竟是那里还是有比较大的争议的。

关于段谷,据近代相关学者实地考察、考证,史料中所记载的“段溪水”即明清时期所称的“淮河峪水”,就是如今天水市东南的“罗家沟河”。 罗家河的源头位于今天水市秦城区东南的太阳山北麓,而罗家沟河的流向,也正如史料中所记载的那样,自南向东注入藉河,这也与《水经注》及诸多史料中所记载的位置与流向相符。

但是强川口和孔函谷,确实没有比较明确地位置,白龙江古称强川,根据姜维后来的撤退路线自沓中到阴平桥头,在强川口被魏军打败,那强川口应该是在沓中与桥头之间白龙江的一处河口,但这段有好几个河口,实在不好确定是哪个,只能在地图上概略表示一下。至于孔函谷,也缺乏明确的位置记载。姜维的撤退路线以及邓艾本传提及蜀汉北伐的机动方式“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姜维应该是顺着沓中沿白龙江船行撤退的,如果通过孔函谷能出现在诸葛绪后方,那孔函谷应该是白龙江东北方向的一条河谷,因为缺乏史料支撑,只是个人推测,所以没有放在地图上。至于诸葛绪的撤军方向,我认为应该是自桥头沿白龙江往北的一条山道,如果是往文县方向撤退的话,那姜维通过桥头之后沿白龙江往剑阁去,必然会经过诸葛绪的位置。所以,我在地图上概略表示的是往北。

当然,这是我根据目前掌握到的资料做出的判断,如果有历史地理方面的大佬,欢迎补充指教,不胜感激。由于还没学会那些地理up用谷歌地球做动画的高端技巧,只能是用谷歌做地图来表示了,估计人物志系列做的差不多的时候能够得到一套三国的谷歌坐标。

3. 关于世语

虽然《世语》大家能把他当成故事会来看,就是一个段子集,但裴松之特地注引在了钟会的传记里,应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在视频里还是说明一下。

4. 关于结尾唐彬的话

其实我最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有过怀疑,邓艾既然是被司马昭将错就错冤枉的,那有没有可能是唐彬故意这么说以来突出司马昭干的有道理?后来仔细读了唐彬的传记之后,我发现唐彬这个人是一个挺正派的人,不是那种为了维护领导随便说瞎话的人,所以还是把这段记述补充进来了。其实从邓艾分析诸葛恪的结局来看,他并非不懂内部政治斗争,只是不够敏感,或者说司马懿和司马师对他的信任程度很高,到司马昭的时候,邓艾依然是按照之前的行事方式,认为没有问题,但司马昭对于父兄的老臣,很明显,没有那么多的信任。总体上来说,邓艾的悲剧更多的是遇到了司马昭这样的领导。

5. 最后说一下关于蜀汉和季汉

我猜估计又会有人纠正不是蜀汉是季汉,其实从后世史学界的角度来说就是蜀汉,因为我们为了方便还分了东西汉以及后面历史的一众“后汉”,就是为了方便区分而已。至于有的人物,比如蜀汉的人物在他的角度,他不可能称自己为“蜀”,包括一些人物对话,所以我用了季汉,比如刘备建立政权的时候不会称自己是蜀汉,而是汉。后世的角度,做视频的话,为了便于区分就沿用史学界的“蜀汉”“蜀国”来称呼。至于从邓艾的角度说的话,估计就是“蜀国”了。这个问题以后不再赘述了,喜欢刷就刷吧,我也不会回复。

【三国人物志12】从放牛娃到太尉,灭蜀功臣为何冤死?——邓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