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下架车辆第一期——M36坦克歼击车
对于一款游戏来说,将一些道具下架与删除总是会让玩家们叹息的。 坦克连也是一样,它曾拥有很多让其他同类型的游戏所比不过的优势,但现在的它却早已将其删除或放弃了,或许有些游戏热爱者可能会在游戏包体中寻找到能够证明它们曾经存在的过的残余文件,但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就比如本期所要讲述的,曾经存在于坦克连经典原版和从未在竞技版资料片所上架的美系四级反坦克歼击车——M36 杰克逊 坦克歼击车
通常情况下,一款武器装备的改型研发工作会在其原型投入生产前就开始,因为谁也不知道手里的装备会不会"入役即落伍"。举个例子,M4谢尔曼坦克的研发工作在M3格兰特刚刚定型的时候就开始了,而虎王坦克的设计工作在亨舍尔和保时捷的虎式坦克仍处于竞标期间就已经启动。美国坦克歼击车的发展也不例外,M10狼獾原型车刚刚走下生产线,研究人员就已经倾力于下一代坦克歼击车的改装。
M10 - 狼獾 坦克连歼击车 画作 M10狼獾的原型车于1942年1月开出美国费舍尔工厂,强大的三英寸主炮令其能够轻松对付德军此时的主力中型坦克,不过军械局并没有因此就放松警惕。 苏联方面在此时给美国提供了有关对手新型重型坦克的信息。经过讨论研究,美军认为手上的M10坦克歼击车无法击败对手的重型坦克,其搭载的76.2毫米主炮穿甲威力严重不足。 情报中的"德军重型坦克"就如一柄达摩克里斯利剑悬在头顶,下一代坦克歼击车的研发工作必须要抓紧了。为了加快进度,新车辆还应沿用现有的底盘,并且安装一门高初速90mm高炮。委员会在42年10月批准了新车辆的研发,并且特地拨给了研究小组一门90mmM1高炮(另一门正准备装在M6重型坦克上)。M1被直接装到了第一批次的M10上,并且将其更名为T7火炮。由于90炮只比76炮重290磅(131公斤),所以安装上是没什么问题,但原本在M10上就很严重的炮塔平衡问题此时进一步加剧,已经到了手动飞轮无法旋转炮塔的地步。90mmT7更大的炮尾也令炮手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看来新车辆需要一个新炮塔。
90mmM1高炮,坦克安装版本被称为M3,坦克歼击车版本被称为T7
至于为什么经典里的叫90MM M3P,应该说的是原型,不过以前的经典中这门用于杰克逊的火炮叫 90 MM-T71
90mm坦克歼击车在1943年3月3日获得了T71的代号,新炮塔的设计工作交给了雪佛兰公司,虽然说是"设计",但总体布局和M10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炮手被安排在火炮的左边,装填手在右边。指挥官坐在炮手的后面,并有一个配备12.7mm机枪的环形机枪架供其使用。炮塔的装甲比M10更厚:防盾的厚度从2英寸(51mm)增加到3英寸(76mm),侧面从1英寸(25mm)增加到1.25英寸(31mm),倾斜角度为20度。炮塔尾部装甲达到了4英寸(102毫米),起到炮塔装甲配重块的作用,同样作为配重的还有11发炮弹,布置在后部作为第一弹药架。新车采用的是M10A1的底盘,因为此时正好在量产M10A1,M10和M10A1的区别就是M10用的是375马力的GM6046而M10A1用的是450马力的福特 GAA 。战斗状态下的原型车只有28吨,保留了坦克歼击车相对于坦克的主要优势:机动性。最高速度估计为每小时30英里(50公里)。 原型车的表现还算合格,不过炮塔还需要一些小改动比如抬高炮尾弹药架,重新设计方向机手轮等等。这些小问题都解决后,马西·哈里斯工厂( Massey - Harris )就开始了T71的大规模生产。投产在1944年4月就开始了,不过直到该年7月T71才改名为M36,这时候马西·哈里斯都生产了近300辆了。
M36坦克歼击车的防护力与M10系列相差无几,两者均归于M4谢尔曼坦克一类,因此正面防护也最厚处达到了108毫米,而炮塔防护方面,炮盾装甲厚达75毫米。车体侧后面防护则较为薄弱,仅有38毫米。顶部前期更是没有任何防护,后期加装了装甲板也仅能防御破片流弹的袭扰。值得注意的是,1944年7月到12月,从前线召回了500辆左右的M10,将它们重新武装为M36。 为了提高产量,美国机车制造公司( Locomotiv )也加入到生产行列中来,到年底前完成了413辆。费舍尔公司则是利用手头的M4A3底盘进行了适用性改装,改装后的新版M36被称为M36B1,虽然测试没什么问题,但军方觉得既然旧底盘没什么问题就不要用新底盘折腾后勤,所以批准的生产量很少。 到1944年底,美国工业界已经生产了1400辆装有90mm火炮的坦克歼击车。1945年,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机车厂( Montreal Locomotive Works )对手头的200辆M10A1进行了90mm火炮的升级,之后M10A1底盘的历史就结束了(因为M10A1在44年停产),之后的M36都使用旧的M10底盘进行改装。生产制造重新回到了老的M10底盘上,由于改进了生产工艺,为了和之前的M36进行区别,这部分M10底盘的车辆被称为M36B2。 蒙特利尔机车厂共制造了52辆M36B2,其余的672台由美国机车制造公司生产。在1944-1945年,美军总共收到了2324辆各型M36。
M36 B1 使用M4A3底盘
M36 B2 使用M10A1底盘 尽管美国人在北非遇到了虎式坦克,1943年时还从苏联人那里得知了黑豹坦克的存在,可直到诺曼底登陆前美军高层还觉得靠着75mm火炮的坦克就能打赢战争。这样的狂妄自大导致霸王行动的早期阶段美军不仅没带上M36,甚至连用76mm火炮的谢尔曼都没有。诺曼底纵深的德军装甲部队很快碾碎了美国人的先头部队,军方这时候才想起来叫上M36前来"猎豹"。虽然英军17磅炮使用脱壳穿甲弹( APDS )能够轻易打穿黑豹的首上装甲,但美军的M176mm坦克炮即使上次口径穿甲弹( APCR )也很难穿透,打虎驱豹的任务还得交给更大口径的M36。
1944年7月19日,M36还没踏上法国大陆之前就先运了两辆黑豹回来练手。靶场测试表明,M77穿甲弹可以在600码(550米)外穿透黑豹首上装甲,在1000码(914米)外可以穿透炮盾。当然这只是靶场测试结果,实战中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第730坦克歼击营在44年12月在野战靶场对黑豹坦克进行了打击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当角度过大时即使是在150码(138米)外瞄准首上的炮弹仍然会被弹开,不过此时如果选择打击炮盾的话仍然有很大的概率穿透。得出的结论有些令人沮丧:即使安装了90mm火炮,坦克歼击车的打击方式仍应选择侧袭,利用优异的机动性攻击黑豹的侧面。为了能稳定击穿黑豹坦克的正面装甲,非得请出初速为1000米/秒的次口径穿甲弹不可,但这种珍贵的弹药一个连队一个月只能分到12发。
一辆被M36所击毁的猎豹,于1945年3月13日雷马根战役期间拍摄
这辆猎豹似乎是侧面中弹 虽然测试结果没有多惊世骇俗,但是实战中这仍然是此刻美军装甲部队能够依赖的最优秀的火力,并且M36也在战斗中反复证明自己的价值:1944年12月10日,侦察兵在布兰德芬格霍夫农场( Brandelfingerhoff )附近发现了两辆黑豹,抵达的M36排(隶属于610坦克歼击营)只看到了从谷仓后面伸出来的炮管。M36用高爆弹打碎了谷仓,然后打掉了黑豹。当天该排又打掉了另两辆黑豹。 前线部队表示M36不适合进行远距离射击,但有时候也会不得已为之,M36部队报告过4200码(3840米)和4000码(3657米)的命中,前者在11次射击中4次命中,目标黑豹烧毁;后者在6次射击中1次命中,目标坦克(不明)逃离现场。11月24日,第776坦克歼击营与黑豹坦克相遇。 M36的一枚穿甲弹从200码处击中了黑豹的侧面,在装甲上形成了一个两英尺宽(61cm)的缺口。另一辆M36在1500码(1370米)上用高爆弹击中了黑豹,炮弹震碎了装甲反面杀死了成员。1500码被认为是最佳的射击距离,虽然90mm火炮在4000码上仍拥有可以接受的弹道和穿深,但为了准确命中目标仍需要多次射击,敌人坦克成员在车辆损坏后也更容易逃离现场,所以不建议刻意进行远距离射击。
一辆处于伏击状态的M36,型号似乎是M36B1
一辆漆有冬季涂装的M36,摄于1945年1月卢森堡,不过黑白照片似乎没法清晰表明涂装的样式 当向坦克歼击部队询问90mm火炮的看法时,成员们首先对90mm火炮的表现感到不满,但却反对换装更大口径的火炮。他们的理由是更大口径的重炮在发射时有着巨大的声光焰信号,敌人会迅速反应过来进行躲避,而90mm火炮初速较高没有预警,敌人很难很快做出应对。同样有意思的是,当初抱怨T26E3重型坦克上的90mmM3火炮,并要求在T26E4坦克上安装长管T1590mm火炮的部队(比如第三装甲师和第九装甲师),对M36的评价却不一样。斑马特遣队的调查显示部队非常喜欢M36,并且希望"带来更多的M36!"当美国人审问一个在装甲部队服役长达8年的德军装甲兵他最害怕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说"M36和巴祖卡"。 不论如何,M36都在这里表现出了属于它的能力。 不过在战后,美军很快进行了大裁军。大部分M36坦克歼击车遭到退役封存处理。在50年代,部分M36在加装车体机枪等改良后,又以军事援助的角色出口到多个国家,并参与当地武装战斗,继续发挥一些余热。 游戏内展示图 经典原版
地图:战火残垣 - 基辅重镇
地图:巴库油田 - 石油小镇
地图:北非沙漠 - 阿拉曼机场 竞技版资料片
地图:花田小镇 - 西西里
地图:山麓村庄 - 静谧小镇
地图:山麓村庄 - 静谧小镇 截图均为游戏内实拍 该系列内车辆均为现阶段未上线/已下线车辆,该系列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