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5《给予他人空间是帮助他人关键的一环》

2023-08-22 17:32 作者:李小为-  | 我要投稿

        云:其实,所有人都是讨厌我的。是我在排斥,我对人很难信任。

        小为:这个,回过头来想想,是不是跟你刚刚说的,临摹字帖很像。你说,如果老是觉得应该按照怎么样的法度来写。在一些不适宜的地方,会让我们越写越差。我们很在意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云:控制不了。

        小为:不去在意这个控制。反而不是通过控制去完成的。临摹字帖需要奇怪的控制,而书写性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过程中,慢慢掌握一些好的,适合自己的书写方式。

        云:但是我就是每天都很压抑,就算在家也无法做自己,还要想着应该怎么怎么样。

        小为:嗯嗯,有压抑这个...就是123456789,有些经历不太能跳过4567这个过程,直接从1变9去呈现结果,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云:我对自己是不是太变态了。总是和自己反着来,可能也和外界影响有关系。

        小为:嗯嗯。跟临摹字帖的人类似,有些人适合,有些人其实适合其他一些成长方式,但他被这种概念捆住了,就一直在临帖的旋涡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

        云:那我不知道怎么办。

        小为:不知道怎么办的这个过程,就当做必须经历的吧。不需要你怎么办,就是有时候躺躺,想写字了,就写写字,想聊天就聊聊天,不想了,就不想。

        云:那我每天都很痛苦。我几乎没有和人说话,想说也压抑着,也没人可说,也没什么说的。

        小为:找我呀,或者群聊也可。

        云:也不能每天打扰你。

        小为:不是说找我聊天,那就只存在找我聊天这一个选择啦,找我聊天就是某一个阶段的某一件事情而已。

        云:现在每天浑浑噩噩不知道干嘛。

        小为:那就浑浑噩噩,它其实是一段一段的,你浑浑噩噩一段时间,然后,其实你又会去做点什么,然后你又浑浑噩噩。

        云: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压着。但我又无能为力。

        小为:因为你生病了呀。就像我发烧了,我想去打球,我会没有力气,我不会强求自己这个时候必须上场,还要拿30分的。

        【小为提示:某些特殊的时刻,需要一些休息,这是周围环境,周围人以及自己可以慢慢去认识到的。但这有难度,我们的认知还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疾病没有被认为是疾病,那么就会在周围或者自己心里,有一种不能休息的压力或者舆论。】

        云:但是我就是会不自觉压抑。

        小为:嗯嗯,是的。是会不自觉,没错。(摸摸头)。

        云:我不知道怎么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会有怎么办的想法。

        小为:那就让它有怎么办的想法吧。

        云:而且更加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小为:那就受外界的影响吧。写字也是,我很想做完全的自己,可是,做不到的,因为笔也有局限性,跟笔融合起来,呈现的自己,才是自己喔。没有笔的自己的书法,是思维。思维可以一下子去到宇宙的边缘,这是它的特点和优势,但接纳我们的身体还在地球,才比较合理。

        云:别人对我的帮助无法到我内心,会让我更加厌烦。

        小为:那,我们对“别人的帮助”不用期待这么高,能到哪里是哪里。

        云:而且,我总觉得不需要别人帮助,万一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我就没办法了,不可能一直有人在我身边帮助我的。

        小为:嗯嗯,是这样,有时候就是换个人或者换一种期待。有人拉了你一把,ok,没人拉你一把,要靠自己走,也ok。

        云:我害怕和别人相处的关系过了,会影响到我的方方面面,让我迷失自己。因为我很容易讨好,我觉得我能不受影响才能和别人相处,交流。要不然我就会不自觉让自己受委屈,而别人一点影响都没有。

        小为:别人完全不受影响,倒是不太可能,太绝对啦,只是我们看不到。追求绝对,那是会很痛苦。

        云:我会不自觉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很受伤,要不然就是很排斥伤害别人来证明自己。

        小为:噢噢。

        云:所以,所有人都讨厌我。是我自己要这样。

        小为:那,把绝对性,放下,看看。

        云:不知道怎么放下。

        小为:我来试试。还记得刚刚你说找人聊天,没有人找,然后你说,不能一直找我。这个就是绝对性。

        云:哦

        小为:你觉得找我聊天就必须一直找我,其实不是的。

        云:嗯

        小为:你可以半个月找一次,一个月找一次。

        你觉得不能一直找一直找的判断其实是对的,合理的。但是对于找我等于必须一直找,这里就比较绝对了,这样,你反而一直都不敢找我了。

        【小为提示:对于事情的难度过分地夸大,容易让我们一点点都不敢开始。】

        云:可我活得非常无助,我又不想去认识人,我一点动力都没有。

        小为:一点一点来就好,没有动力,那就先不找,反正你都这么久没找了,对吧。又或者,你现在找了我,就是你有动力的时刻。

        云:感觉别人越关心我,越是在伤害我。因为他们好像都是无所谓一样,他们活得很开心,也一点都不清楚我是怎么回事。

        小为:对别人的绝对性要求放下,其实你说的是对的,别人就是会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不清楚并没有多坏。

        云:放不下,因为一直都在被干扰。

        小为:那,就像放下你觉得要一直找我聊天的感觉,决定找我聊天了,不代表就一直要找我,不代表每时要找我,每分要找我。

        云:我现在非常糟糕,我感觉什么都不干就好像有罪恶感,不满足别人就有罪恶感,在家也是一直这样压抑。

        小为:接着我刚刚那个意思,你现在不干点事情,不代表你永远不干事情,只是这个时刻,这几天,或者这段时间,什么都不干。

        云:但是太压抑了。

        小为:嗯嗯,是呀,确实会比较压抑。

        云:别人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而我就得小心翼翼,一直这样压抑。

        小为:把“都”、“就得”去掉试试,别人做事情,是比较理所应当,你比较小心翼翼。

        云:我现在也一直被影响,别人的这种自以为是的理解一直在伤害我,我根本无法摆脱。

        小为:别人可以自以为是,我们遇到了,我们只能去体验。

        云:但是这种影响太深入了

        小为:硬笔就是写不出毛笔的效果,那些人用硬笔非要写得跟毛笔一样,结果就不会写字啦。

        反而,我不用硬笔去写毛笔的效果,他们、大家还是会很欣赏我写的字的。

        当我没这样去做的时候,他们也是在心里觉得“啊,我不写毛笔的效果,他们就会看不起我,觉得我写得很差”。这是提前的一种预设,会有这样的角落,但我做给他们看的时候,他们会看到“噢噢,原来这样也很有魅力,也有人肯定和欣赏”

        云:我现在一点都不知道怎么办,也一点静不下来,总是在被影响。

        小为:那你试试

        有时候找人聊聊天

        有时候写写字

        有时候躺一躺什么都不做

        有时候听听歌

        有时候摆摆烂

        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办

        有时候别别人影响影响

        有时候很难受

        有时候说说话

        有时候不说话

 

        云:他们总是不愿意给我一个人的时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在关心,可是我需要这种一个人的空间,我觉得我这样才能恢复。

        小为:噢噢,那,他们不懂呀【破涕为笑】,要不,你写一段话,跟他们说说你的感受,就像你今晚跟我说的这些。

        云:我说不了,他们不会相信。他们就是觉得“我在关心你对你好”,所以我没有办法,然后他们就一直无限干扰。

        小为:信不信,是他们的事情。你做你能做的。如果说不了,试试写出来给他们看看。

        云:我太需要这种一个人的空间了,让我找回安全感,然后冷静下来。因为我不去说他们,他们就会一直变本加厉,觉得理所应当,可是那样的话,我根本静不下来。而且,他们有想帮,实际上又在伤害,我不知道怎么办。

        小为:内心的静下来,这个跟书法上的风格有点像,是要求不了,刻意不了的。只能等它某个瞬间出现了,你再去体会,出现了什么,你就抓住什么。我书写性的字也是这样,然后人们说这是我的风格。

        云:我对他们的行为理解就是:“我来接管你的生命,我来操心,我来帮你”,让我不知不觉就感觉,我是无能的,我是弱小的,我是需要帮助的,我是没用的,就好像在一直这样暗示我。

        小为:噢噢,这个我懂。很久之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也是表达你这个感受的,电影叫做《触不可及》,它说的就是一个残疾人不满那些照顾他的人太小心翼翼,感觉自己像个没用的人。这个电影告诉大家,对于这个残疾人来说,不必这样,这是一个需要把握的界线问题。

        云:我一有什么起色,就开始各种讨论,就好像在说“这种人也行”,好像一直在否定我的存在。我本来就是需要慢慢恢复。

        小为:嗯嗯嗯,对,需要慢慢恢复。

        云:可他们好像拼命要替我生命做主。好像在说你已经恢复了,没什么了,反正你那么强就应该这样。

        其实之前我是很积极的,充满希望,但是我慢慢就这样被自我消耗完了。

        小为:【摸摸头】

        云: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关系?

        小为:是挺大的一个挑战。让我想想...

        云:你觉得他们真的没有问题吗?其实我经常都把问题归于自己,但是这太难受了。

        小为:他们有问题呀,他们做的不够好。

        只是...他们,就是会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我们只能面对。我们的思维很厉害,能一下去到宇宙边缘,我们用这么厉害的思维审视别人做得有没有问题,是期待过高了。

        害,只能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要去到宇宙边缘,需要从眼前的一步一步做起,比如敲一行代码,组合大数据,没日没夜地给AI喂数据,这是要求去到宇宙边缘需要做的事情。

        回到他们做的事情上,可能就是你尝试把你今天跟我说的这些感受跟他们说一说,是在今天这样平和的语气里去聊聊。他们不一定能立刻理解你,AI也不是投喂数据,就立刻能给我们造宇宙飞船,那这一行代码要不要敲下去呢?

        在这里,其实不需要责怪他们,也不需要责怪自己。你发现,责怪不是这个时刻,必须要做的事情,回到我们自身,要做的是敲一行代码。

        话说,你说的他们,是指父母吗?还是谁?

        云:应该是很亲近的人吧,认识不认识的,也都有。

        把关系拉近了,再这样去做,伤害翻倍。我又不能怎么样,我只能被接管。

        小为:嗯嗯,把你刚刚那些话,写出来,会有一些效果的。就是...综合影响因素比较多,你不用期待你写出来就天下太平,你写出来只是让事情有了2%的变化。

        云:我很固执,即使受伤也要去反着来。我就是不喜欢被这样否定。好像我的人生经验的成长都是他们的功劳,好像我其实是没用的,就一直是这种暗示的感觉。

        我感觉现在心态好些了,没有这些表达可能我迟早要崩溃。

        【小为提示:给予他人空间是帮助他人关键的一环,而不是通过帮助他人来索取他人的成就,证明自己有多好。】

        小为:(拍拍),确实是,他们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只是这种不对,只能去面对。

        云:我觉得并不是他们不好,而是他们在让我失去人生进步成长的体验,而这样会让我感觉自己的存在感被否定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还一直都觉得没有问题。

        小为:嗯嗯嗯,这是他们学识和能力上的局限。你也说得很好,我很认同。如果我们真的想去帮助一个人,是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和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限度。

        云:但我有时候也会去共情他们。因为以他们的理解是不可能意识到的,好像是不知者不罪的感觉,我又不好去说。他们不相信会有这种不良的影响,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吧。

        小为:那你是既要托起他们,又要调整自己。能知道需要托起他们,是层次更高一层的,也是能力强的一种表现。

        云:因为总不能一直和所有人对抗吧。

        小为:之前我有看到过一个例子,跟你这个很像。说的是,以前一个知识分子和老婆吵架,要求讲道理。可是,这是知识分子更擅长的事情,从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来看,知识分子不能通过高知剥夺伴侣的表达权。这是一种非常细致和耐人寻味的东西,我觉得跟你刚刚表达的想法有类似的地方。因为你更高层,所以是你在包容他们的无知。

        虽然他们在做一个伤害你的事情【捂脸】

        云:但是我现在天天都在怨恨,就是纠结,但又不能怎么办。

        小为提示:这一点,就是艰难的地方。
        ·我们退让,会委屈(他们的关心不断否定我存在的价值);
        ·我们对抗,会互相伤害(跟他们说可能又会道德绑架,“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还要求这要求那”,这常常是我们也不愿意诉说自己心里话的原因之一);
        ·我们包容,需要更高一层的学识和能力;
        ·包容之下,也需要有好的方法(比如上文说写纸条、或者是寻找心平气和的契机,聊聊看,又或者是像小为这样,编写文章从第三人称视角,让新一代的人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当世界还不完善的时候,有些东西就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承受的,期待他们一下去到宇宙边缘,只会让我们自己独自难受,并不能带来什么帮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面对漫无边际的宇宙,敲下那一行代码,当下该承受的承受,该面对疾风的就是要面对疾风

        小为:【咳咳】总结一下,就是,面对疾风吧。

        云:我不知道怎么办就总是浑浑噩噩混日子。我要么伤害别人,要么委屈自己。我要是去说这些,他们肯定觉得狼心狗肺。

        小为:你记住,这是一段一段的,不是找我聊天就一定每分每秒都找,不是这一下浑浑噩噩就永远浑浑噩噩。

        云:我要不说他们,他们又夺走我的体验,让我感觉很无力。就感觉总是不能以平等的关系面对。

        小为:你要表达的可能是你的感受,就像今天你说的感受,不用去表达他们做的很差。

        云:我不说。因为这样感觉我会欠很多,压力大。会让我觉得,他们都做好了,然后我就应该怎么样了,总是希望我立马就出什么效果。要不然他们就会觉得,你就是自己的问题,还一直怪别人。

        小为:嗯嗯,这个太让人难受啦。

        云:因为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好了,都照顾好了,我也并不能马上给出什么效果,我也想啊,可是现实是我需要时间去恢复。我现在虚弱无力,我也没办法做出什么调整,需要很长时间恢复。

        小为,嗯呐,所以说,你要成长起来,其实除了需要面对你自己的问题之外,也要处理外界给你带来的问题,是个big挑战。

        云:我觉得他们一定会有这种想法,就是“我都全部做到了,做好了,你怎么还这样,还不好转”。他们忽略了我是人,我需要时间,而不是机器人,一个按钮就解决问题。

        小为:对的。书法教程我三天就做完了,为什么我还不会写书法?这种认识还是比较幼稚的,教程只是做法的说明,还需要时间,需要练习量,需要不断重复,一点一点才能出来的。

        云:有时候,我表现得很好,只是强行去支撑一段时间,并不是找到了完美的状态。我需要去调整,但是他们好像在告诉我必须怎么怎么样,把我当做超人,我也想,可以压抑、痛苦、难受它就是会再度袭来。

        虽然他们非常好,我也没有怪他们,但在上面这些问题上,对于我的恢复,也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我没有办法立刻证明我自己已经完全好了,我还在恢复,还有浑浑噩噩的状态。

        小为:嗯嗯。

        一个是不能给予多一点时间,有点着急,觉得我都做好了,你就该给我好啊。这种压迫是让人难受的。

        另一个是他们没有边界的帮助,是在索取,而不是在给予了,剥夺了你自我成长的空间。

        云:我感觉很复杂,好像谁都没有问题,又好像谁都有问题。

        小为:是这样。需要分层处理,不能全部扭在一起解决,分而治之。

        云:好。

        小为:你呢,就是像你刚刚自己说的,一方面接纳自己的各种状态,同时又能理解他们。然后不同时段做点自己的事情,就像你说“我现在虚弱无力,我也没办法做出调整,需要很长时间恢复。”

        我觉得你在认识上,是非常厉害的了。

        然后,关于他们,他们也有自己的功课。也就是你刚刚提出的那些点,我都蛮同意的。

        你说的复杂,就在于你和他们如何达成互相的理解。

        你说的很对,好像也不是谁的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达成双方的理解,是沟通的桥梁少了,不是谁的问题。

        当然啦,也不一定是要他们能改变的,其实。就是多一些人能通过某种沟通的桥梁,理解到那些更好的认知。

        云:可是我非常害怕,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他们总是强大的一方,人一多,不一定会在意这些东西,都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在他们理解,就是我想太多,他们不会去真正面对我的伤,总是一带而过,不以为然,这就是最大的伤害。

        小为:对的。他们强行想让你改变,是不对的,你想强行让他们去改变,也是不科学的。就像临帖强行让一个人变成帖那样,也是不行的。

        只能说,遇到某些合适的人,他们看到了,他们能理解,我们的环境就会好一些。

        至于那些改变不了的,只能说,面对疾风吧!

        云:感觉我的受伤是不被他们所接纳的。让我难受,不被允许的关系,好像他们再也不允许我难受,这就让我很压抑,就不能完全平和地接纳我所经历的一切。

        小为:“完全平和地接纳你所经历的一切”,这个【捂脸】,老实说,是有点太难了。就像我们不能要求身体能跟思维一起飞到宇宙的边缘一样。

        我们也不能要求世界完美完美完美,该面对的疾风还是要面对的。

        云:其实这种想法很微妙,还是很重要。

        小为:嗯嗯嗯,对。微妙这个词也用的特别好,在实际相处中,很难把握那个点。

        就好像我的朋友认识一个患抑郁症的孩子,朋友很希望能帮助到他。但是他什么都不说,我朋友不知道什么时候他需要支持,什么时候他需要自己有一个空间,真的很微妙。

        云:我觉得有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我是想让他们觉得我没怎么受伤害,我不想这么依赖别人,我想自己成长。但是我其实又很难面对所有困难。

        小为:噢噢,所以有时候他们也会有错觉,觉得你已经ok了。

        这样的话,我好像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那,你想,这个对他们来说就太难了【捂脸】。他们也是在面对一个捉摸不透的疾风。

        云:是的

        小为:两个疾风碰到一起。

        不过,我觉得你有个很厉害的点

        云:我不厉害,我经常自我膨胀又经常消极。很难平衡所有的这些,经常自我怀疑。

        小为:我是说某一点很厉害,你不用把这个很厉害绝对化啦。某一点很厉害,不代表你要背负所有事情你都必须要厉害。

        但你某个点厉害,就是厉害的。还是那个“聊天不代表每分每秒都聊天”。

        我觉得你厉害的就是,你刚刚说“我觉得并不是他们不好,而是他们在让我失去人生进步成长的体验,而这样会让我感觉自己的存在感被否定了,他们没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聊天不代表每分每秒都要聊天】是一个很好的心锚,可以用来提醒你那些绝对化的语句。

        云:有时候别人感觉我厉害,但我并不感觉。我要是当真的,就容易着一个“自己很厉害”的相。总是让我迷失。

        小为:那你认识到刚刚我说的厉害只是一个点就行,既不用否认它,也不把它扩大化。

        云:但是我内在很匮乏,我很容易就迷失。我很容易去索取。我总是感到很匮乏,我做不好,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摆烂。

        我总是被莫名其妙的想法遮蔽,认为是真的。我是不是太追求完美了。

        小为:嗯嗯,书法上追求的书写性,就是打破完美的追求,反而能写得更好。临摹字帖追求畸形的“完美”,反而会写不好。

        云:可我就是执着这些,好像不在乎能不能写好。

        小为:那,这个就是你个功课啦,或者说,是你的选择吧。我反正最后是选择了书写性,放弃那种临摹字帖。

        云:我不知道怎么解脱出来。

        小为:那就从写字开始吧。你听说过全息理论吗?

        云:你之前讲过

        小为:噢噢,你还记得呀。意思就是局部就是整体,整体就是局部。

        你在写字上的观念选择会影响你人生的观念选择。我其实也是在书法里得到各种各样的体验,从而对心理学、对人生、对工作,对各种事物有这些理解和认识。

        云:哦。想起了余华的一句话:

        “我在《活着》之前的那些作品中,我觉得我就是我笔下人物的一个主宰者,他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我很多早期的作品中,人物基本上都像符号一样,我认为他们不需要有生命,《活着》之后,我已经懂得了如何尊重我笔下的人物,我觉得他们很重要,他们人物是有自己的生命的,尤其在《活着》写完以后,我跟福贵大概伴随有一年左右,我突然发现他有他的人生观,他有他的价值观,有些地方跟我是吻合的,有些地方给我不一样。到了《许三观卖血记》也是一样,你的作品里面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就是当一个作家开始尊重自己笔下人物的时候,那么这个作家就会尊重别人了。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就是,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人对我们有影响,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们,是吗,都会对自己产生影响,还有你阅读,你学习都会产生影响,但是后来我发现,写作也会产生影响,就你自己笔下写出来的人物,反过来也会影响你的人生观,影响你的世界观,这是那个《活着》给我带来的一个启发。”                           

                                                                                                 ——余华

        余华这段话很经典。

 

        小为:嗯嗯嗯,是的。局部和整体会互相牵连,当我们觉得整体特别复杂,特别繁杂,无法调整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试试从局部入手,局部有变化,会嵌入整体里面,有机地融合,发生影响的。

        云:我的心理无法平衡了,一边膨胀一边自卑,这怎么办。

        小为:把平衡丢掉,平衡是绝对化的。真实的我们就是起起伏伏的呀。

        云:嗯,感受到了。我就是这么矛盾,像个神经病一样。

        小为:那倒不至于。关于绝对化,其实是很多人都存在的,而你的区别是,你生病了。我在B站上也一直有做这样的内容,把人们从绝对化中分离出来,书法圈子也一样,大家都学习书法也有很多绝对化的语句。

        云:嗯。我总是不自觉陷入消极,我潜意识觉得我就应该这样。因为周围环境让我感觉,只要有一点好了,就会承担很多东西,而我是害怕的,让我不安,不能和平地过度。

        小为:这个,也有可能是之前长期以来习得的无力感,是保留了这样一种感觉,不一定是你无法去承担。

        这种感觉有点惯性。其实我观察每个人,也都会带有各种各样的惯性。我对吼的态度就是,,,这种感觉有就有吧,我也不管它了。就像上次我说我上台讲话会手抖的问题,我后来就是认为,它抖就抖吧,我该干嘛干嘛,该上台讲东西就讲东西,有时候还能拿手抖出来调侃一下,效果甚至更好,反而成为了一个加分点。

        云:在你看来,我的想法会不会太多了,还是我想的是正常的?

        小为:那要具体看是哪种。

        【小为提示:具体看待,不必把一切事情都一概而论。】

        像你刚刚说的那些思考,对他们的认识,对自己内心需要成长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想太多,我觉得是很好的思考。

        云:嗯。

        小为:如果是你觉得选择找我聊天就是要每分每秒找我的,那就属于想多了。

        如果是你觉得他们要完全接纳你所有、一切;完全理解你任何的心思,那也属于想多了。

        云:嗯。







45《给予他人空间是帮助他人关键的一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