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C角色公布时的反响与现状
参战角色,无论上谁,必然都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满,问题就是看这一部分到底是大还是小。其实对这种东西不满也很正常,符不符合自己喜好都是主观视角,你不可能去要求自己去跟大流,抱怨也是应该的,就像我至今对暗影未参战一事耿耿于怀,现在还觉得食人花很恶心一样,估计你们也在部分角色上有类似的感觉,真正觉得无所谓的人非常少。喜欢一个角色,讨厌一个,都不需要理由。
不过现在来看,感觉随大流评价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尤其是跟欧美环境的风,时常出现欧美玩家说好就跟着说好,他们说不好就把角色贬得一无是处。这样其实不好。
我想通过DLC角色发布之初的反响以及现状的问题,来建议有这种过分紧跟欧美评价想法趋势的同学不要太过于在意这些人了。下文其中可能带有言辞激烈部分,望注意。因为我之前在其它地方发过这篇文,出现了一个因对号入座而直接上来闹事的无事生非者,我不希望在这里看到这种人。
纯文字,内容比较长,带一定流水账性质。
目前已公布的这些DLC刚出来时候的反响以及现状大概是这样的:
DLC 1:TGA公布,更多是惊吓,其实大家都挺满意的,真正有不满的除了部分极端平台玩家之外,还有一些就是带马后炮性质的了,所谓的P5S并不是指NS版P5且P5R依然没NS的份,对给这种和任天堂扯不上关系的第三方都不给自家角色的做法感到愤怒。有趣的是,没有人将不满归结于“动漫脸”角色身上,鬼佬对P5这种典型的日式回合制游戏居然没有意见,甚至还有人认为凡是有涩谷的游戏就是P5精神续作,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些人揶揄的“年轻人第一款JRPG”有关系。
DLC 2:日本国民游戏,海外人气相对较低,虽说达不到桃太郎地铁那种离谱程度但日本海内外知名度差异还是很大的。日本玩家一片叫好,国内也有不少DQ玩家,同样高兴。欧美那边非常不满,因为“动漫脸”+“剑人”,还是自己不认识的剑人,随即一帮子人就闹起来了。最讽刺的是,欧美鬼佬心心念念的卡卡罗特,其生父鸟山明正是DQ系列的角色设计,一个长着龙珠脸的角色为什么还有不满。当然,现在对这个角色不满的更多是其抽签机制问题,这和角色选材本身没什么区别了就是,充其量多个不知所以名字的问题。
DLC 3:原任天堂自家第二方游戏,角色参战其实就是回娘家。但Rare存在一个问题,他们除大金刚三部曲外的大多数游戏都是面向欧美市场的,这也就成了那边玩家的童年。日本本土接触的人很少,我们这里就更不用说,连第一方的神游机游戏名都不一定报得全,剩下那些乱七八糟的第二方第三方根本听都没听说过。欧美炸了,感觉都要上天了,当时甚至有评论说“E3 2019把最垃圾的角色和最屌炸的角色放在了一起公布,前者借后者的光”,国内复读机还在复读,而大多数东亚玩家对此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连这个角色是谁都不知道,以致于当时直播还有人说方特塞了钱。现在呢,已经没人管这个东西了,仿佛忘了当初喊得那么响的阵势,之前的翼龙、鳄鱼就是先例。其实《班卓熊大冒险》这游戏中规中矩,质量不错但整体也就这回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呼声。
DLC 4:SNK在欧美知名度也就这样,游戏受众不在他们那边,所以当初很多人并不认识特瑞,但他们也闹不出什么名堂,即便不认识这个角色,也没有理由去闹一个不是动漫脸的日产美国格斗家,这就很有意思了。反倒是我们这边反响非常好,不论角色出处《饿狼传说》,《拳皇》在我们这里某些意义上比《街霸》还要出名,有个来自KoF角色皆大欢喜,也没见不是草薙京八神庵就跑出来闹的。日本本土反响也很好。拉美地区当年的情况和我们这边差不多,对SNK也有很深的感情,所以也几乎是一片好评。
DLC 5:这个是最好玩的,第一张季票压轴角色,来了一个精准触碰鬼佬各种所谓“底线”的角色——《火焰纹章》出身的二次元剑客。有人开心,季票终于来了一个任天堂本家的角色,但这种开心的声音还是被那些谩骂盖过去了,数周内无理取闹无事生非者层出不穷,管子的点踩量也高得恐怖,甚至还有闲人跑每一个说这个角色好的视频下刻意刷踩。反倒是日本,欢呼的人数甚多,也有一些无感的,我们这边一半对一半,负面评价其中有受欧美影响的,也有本身就不喜欢三房的。后来呢,MKLeo拿贝老师拿了几次冠军,这些喝倒彩的反倒没声了。
DLC 6:毫无疑问是我们这边最满意的角色,任天堂第一方的中国角色,虽说角色设计带一定刻板印象但也不能对这些人要求过高,而且还补全了发售初版没有收录早期NS第一方大作角色的遗憾。其实全世界对此都是比较满意的,真正不满意的是那一批极端分子,说任天堂即便上一个说汉语的中国妹子都不愿意去重视他们BlackLivesMatter诉求,对于这种人,其它地区的就算了,我们不是最应该看它们笑话的吗?其实这种拿BLM说事的还有很多,一部分论坛经常聚一批一天到晚精神不正常的超现实主义狂热分子去讨论塞尔达和林克应该是黑人的问题,如果在我们这边讨论这种东西那只会被认为脑子有问题。
DLC 7:能把推搞炸的玩意。MC受众广是一回事,更多的是,他们自己都想不到,一天到晚当乐子喊的起哄型角色居然真的上了,实际上性质和之前Sans套装一样,瞎几把乱喊结果成真,那就是狂欢。方块佬从某种意义上看和瓦路易基以及当年的翼龙、鳄鱼是同一种类型的角色,虽说有认真希望他们参战的,但更多还是无意义刷屏的原材料罢了。结果呢,现在也没什么人管它了,和那批同因刷屏起哄参战的角色一起蹲墙角。
DLC 8:这个也挺好玩的,SE旗下这两个可称为RPG游戏天花板级别的IP,虽说均起源于任天堂平台,不过后面因某些原因而导致现在一个偏索系一个偏任系。不知道为什么萨菲罗斯这个全版本只说日语的标准二次元剑士模板居然不会让那些长期喊不要动漫脸剑人的群体有意见,虽说不是没有但负面声音确实可以忽略不计。好像上一个出现这种不符合“欧美反感二次元角色”认知情况的角色还是雨宫莲。
DLC 9:这是最迷惑的,第一方游戏《异度神剑2》,吼姆拉希卡利,从2018年3月9号开始就有相当一批人在念,各路请愿排名都很高,其中希望莱克斯参战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指望看到这俩的,初版没有XB2角色还抱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现在跨过莱克斯直接上光焰,按理来说不应该是众望所归的吗?结果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狂踩。我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想要什么。古惑狼?雷曼?士官长?瓦路易基?奎托斯?还是卡卡罗特?我真的感觉,最后一个角色上的不是刚才那一批角色则一定会被这群人骂死,结果就是这样。
其实这些人挺扯淡的,要求一个日本游戏制作人根据欧美需求制作游戏,不应该引入那些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哪怕是制作人家乡知名度超高的游戏内容也有意见。我前两天看到一个同学的观点,他认为,最开始欧美不要火纹人是指不要再出现量产马尔斯的角色过分同质化问题,但现在就演变成“只要不符合自己预想就骂”的德性,DLC后来这几个剑士型角色其实都挺有特色的,不要剑型角色也没办法,现在大多数知名游戏的主角还是以剑为武器,哪怕是索拉这种一天到晚都在喊的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剑人(估计到时候这些人会用“钥匙人”搪塞过去),总不能弄欧美那些车枪球吧。至于动漫脸,废话,日厂大多做的不就是动漫脸么,不如说“不要日厂角色”算了,包括任天堂的角色。但这些人又对《女神异闻录5》异常宽容,真的搞不懂为什么。
实际上就大乱斗而言,欧美那边受众量广,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又因是成熟环境能提供不少有效的参考资料,可能思维方式也会受那边影响,糟粕也学了过来,他们说什么好那什么就好,什么垃圾那什么就是废物。实际上欧美那边对角色的评价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根本就没有共情,不说别的,光我们这边名气高的FC游戏丢他们那边谁知道是什么东西,反过来也是一样,要不然《塞尔达传说》系列也不至于拖到BotW才在国内大范围出名。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本身就是没事找事,看什么东西都喜欢踩,蝗虫过境,连一段《超级马里奥兄弟》初代1-1的原版音乐都能踩,几天之后又不知跑哪去发神经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FreeMelee事件本质上也差不多,一群人无理取闹。我个人觉得,欧美那边的资料确实有参考价值,可以学他们的思维方式,但不能什么都套,尤其是那些糟粕,我们这种生活在东亚地区的中国人本身思考方式和审美就和他们西方人有差异,有什么好同步的。
我挺期待隼龙参战的,除我自己喜欢这个游戏、角色及音乐之外,还有一个原因,FC忍龙三部曲在国外影响力太大了,差不多和恶魔城一个级别(当然现在肯定没得比,横版忍龙早不出了,恶魔城后来又出了月下),但隼龙又能被这些人划为“剑人”,我比较期待这群瞎几把喊的人是怎么得罪欧美最早一批玩家的,到时候让这些老玩家去对付这批不知好歹的玩意。
欧美一些超高人气角色其实都挺诡异的,尤其是卡卡罗特、漩涡鸣人这些本身出身动漫的角色,这些人不要动漫脸游戏角色又要动漫角色,而且这几年有关MHA角色呼声也莫名其妙的高,知道去年这个时候发生的事后应该都了解MHA是什么德性的东西了吧。
希望大家可通过光焰参战遭欧美差评一事认清这群人的性质,我们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再写一些无聊的凑字数文字吧,我个人对这些DLC的感觉,纯主观看法。
DLC 1:刚开始觉得很好,很早就听说P5为近年来JRPG不可多得的一部优秀作品,如果任天堂以P5角色上大乱斗来让游戏本体登录NS平台皆大欢喜,Atlus当时公布的“P5S”很可能指代的是“Persona 5 Switch”。不过在雨宫莲公布之后,P5R依然与任天堂没关系,P5S虽有NS版但是由光荣制作的无双。这就导致自己当时成了刚才所说的后面那一种马后炮,认为雨宫莲占格子。之后,因我这边有人很喜欢这个角色也就看开了,后面的P5S也证实根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双,游戏质量非常高,还是P5(R)的后日谈,这就导致我巴不得现在再来一个P5角色,因为我真的很想在大乱斗听P5R和P5S的音乐。
DLC 2:Vergeben很早之前就说有个SE的DLC,SE首选FF和DQ,所以新角色必然是出自DQ的,只是看到底是DQ3还是DQ11的主角而已。所以这个角色出现的时候我是没什么感觉的,或者说意料之内。至于资料,后来自己找了两位DQ老玩家帮我实时提供资料,也没出什么问题。
DLC 3:怎么说,好在2018年10月因全景图流言去了解过这个游戏,也云通关过,看E3时至少不像其他人那样完全不知道这个熊是从哪出来的,我觉得这个角色肯定有资格上,再怎么说也是从任天堂出去的,参战大乱斗相当于“回娘家”,只是对它们实在提不起兴趣。
DLC 4:这个是最有意思的。之前有一个已进行多次成功爆料的流言称日后将有一个使用锤子类武器的女性新角色,结合当时太田顺也说了“希望东方角色上大乱斗”的场面话,一时使不少人认为这是暗示博丽灵梦,我自然觉得很扯。后来,在前一次正常直面会的两天前,英国任天堂于大乱斗新闻中的版权列表误加了当时还未宣布合作的新第三方厂商SNK,我也开始审视这个流言的准确性,把目标聚焦在同为巫女的SNK看板娘娜可露露身上,由于自己要写资料,于是用那两天的时间收集了各种娜可露露的相关资料。所以最开始宣布特瑞参战的时候我也挺不满的,原因很简单,我准备了两天的资料说没用就没用了?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也觉得无所谓了,反正自己对这两个角色兴趣都不大,准备资料也只花了两天而已,罢了。
DLC 5:终于来了一个自己想要的角色了,任天堂自己家的,至于是不是火纹与我何干。
DLC 6:让自己最开心的角色之一。其实早前3月公布DLC 6为ARMS角色时,我特意写了一篇分析文,我自己太喜欢ARMS了,NS早期和寝室的同学天天打,自己两个账号时长加起来也破了百。虽说自己最喜欢的机甲妹,但这个角色一看就上不了大乱斗的。自己也很喜欢面面,大乱斗上一个说汉语的角色真的很好。更重要的是,DLC终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角色了(贝蕾丝换皮不算)。
DLC 7:Vergeben两年前说的角色终于出现了,但还是从各种角度上感觉是一个特别离谱的角色,强度怎么样和我没关系。那天晚上对着MC Wiki一点一点做翻译稿,后面还碰到字幕软件花屏的问题,折腾到凌晨5点才搞完,头疼。
DLC 8:原来同一系列的第三方IP也能来两个独立角色啊,还是之前被揶揄为最不上心第三方SE的角色。其实后来也知道,SE旗下那堆游戏的版权都比较复杂,不论是DQ还是FF在授权方面都不是仅靠任天堂和SE就能解决的,理解归理解,但内心还是有不满的。所以说SE能用一个新角色来证明自己的诚意是非常好的。尤其是这次还收录了自己最喜欢的FF音乐,圣子降临版本的Fight On。真有你们的啊,SE(赞赏)。
DLC 9:喊了那么多年的还有大家终于成真了,但怎么也想不到樱井政博会跨过莱克斯直接上光焰,所以说不知火舞还是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