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青玉谈诗词】填词时如何选择词牌

“词”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体,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我们都知道,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据统计总共有一千多个词牌,我们比较熟的有《渔家傲》,《定风波》,《浣溪沙》,《沁园春》and so on.
“词”在最初的时候是“歌词”,也就是说它是有配乐的。有很多词牌都是来自唐代教坊,这不过随着词的不断发展,“词”不断脱离“歌”,成为了单独的纸上文章,是文人十分热爱的抒情工具。
那么我们都知道,每一首歌的歌词必然是要与配乐相得益彰,你不能说你放《好运来》,然后给它填了一首十分悲伤的词。
所以,不同的词牌,它的调子不同,所表达的情感必然不同。
你不能说你为了炫技,去向女朋友求婚,然后给他填了一首《满江红》,她不拒绝你才怪...
这里就要引入一个名词,“宫调”,填过词的人应该都知道什么“仙吕宫”,“越调”,“正宫”:
宫调,起源于宋代,是元曲中音乐部份的曲调模式。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宫四调,合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 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音)的各个音级(声),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律),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调)。审察其间的诸种逻辑联系,包含律高﹑调高﹑调式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即是宫调理论。
宫调有“十二宫调”:正宫、黄钟宫、般涉调、越调、中吕宫、大石调、南吕宫、商调、商角调、仙吕宫、双调、小石调
(注:引用自百度百科)
不同的“宫调”所抒发的感情,所写的词意就不同。
比如:
《渔歌子》是“黄钟宫”
《清平乐》是“越调”
《点绛唇》是“仙吕调”
但是也有一些奇葩的比如《洞仙歌》它在一本书《乐章集》中“兼如中吕、仙吕、般涉三调”,那么这三种调子所对应的感情都可以填。
注:要注意区别同名宫与同名调,比如“仙吕宫”与“仙吕调”的关系,《虞美人》就是既是“仙吕调”又是“仙吕宫”还是“黄钟宫”。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录音机,所以只留下了文字记录,就是乐谱也是少之甚少,我们要明白也是很难的了,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古人所填之词的词意情感,对比相同词牌不同内容之间感情上的共同点。或者可以多去看看昆曲,参考里面的一些曲牌,其实词牌和曲牌的界限就在于词没有衬词衬字,词一旦加上了衬词衬字就变成了曲。比如《渔家傲》《少年游》《踏莎行》等词牌都在昆曲中出现过,可以根据相应的曲子进行参考。
安利一波《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哈哈哈
还可以根据第二手资料的记录来进行判断,下面是不同宫调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大家可以查找词牌的格律说明,看看是什么宫调,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
般涉调--拾掇抗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婉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so
不要在乱选词牌了,免得闹笑话...
敲黑板,划重点!!!
选词牌选的是“词牌调”不是“词牌名”。
你看《醉桃源》,多么潇洒快乐的名字啊!
但是这个词牌背后的故事是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到了两个仙女小姐姐,然后在那里住了半年,回去之后什么人也不认识了,亲人早已过世,原来他们的家乡已历十世,所以,他的调子是“凄音”。
然后不知道的人就直接快乐地填了一首快乐的《醉桃源》,最后被快乐的老学者快乐地怼了...
望自珍重,我不想有朝一日当上快乐的老学者。。。
一梦出尘到诗家,鉴古知今赏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