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容台人格体系】对人的思维能力定义和量化的方法(Tsumpf LifSus)

人的思维能力应该如何被定义和测量?
人的思维能力,是仅次于智商基因的社会发展最终端价值。但是要定义思维的优劣、筛选思维优秀的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思维能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
思维能力可以分成两大板块:先天的智商能力,和后天的认知维度、思维协调性。或者也可以分为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静态思维是一种能力累积,所以更容易被量化定义,包括人的逻辑认知维度、模因体系的优秀程度、以及对真理的认同度。而动态思维更取决于人的当下主观意志,所以更难被量化定义。包括信息输出频率,面对逆境的突破能力,以及打破僵局的随机能力。

先天能力,也就是智商,是一切能力的基石。智商的本质是思维在神经系统层面的活跃度。大脑神经活动经历多道转码步骤,最终会清晰具象化形成具体认知,比如各种哲学概念;再通过具体行为,形成诸如手工艺术品、工业产品这些具体物质。
因为思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神经系统活动,因此遗传意义上的智商高低很难被精确测量,只能观测智商的各个层级表象。
智商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动态、慢性、长效的。
就像体能测试,长期经受训练的人,往往在瞬时测试中表现比不经受训练的人要更好。但是从长期以及宏观表现来看,体能给人在生存层面的赋能,还是取决于基因而非训练。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判定能力的方法虽然不精确但很实用。先天智商高也并不能代表人在现实层面就一定能实现良性结果。并且,在研究底层神经活动这种微观因果理论的过程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难以被发现的、导致理论被推翻或者受阻的幺蛾子现象。而智商表象这种外在结果导向的数据虽然不够精确细致,但至少能保证正确性。所以,相比试图直接测试智商,筛选人智力的更科学的方法,是以现实结果为导向 对人进行测试和筛选,从而让高智商人在现实正道发挥自己的价值。
如果要测量人的静态能力,我们可以定义各种模因概念,构建模因载体,让具有优秀模因特质的人自动被这些模因吸引,产生同频共振。比如在模因网络当中对各种优秀模因的解锁程度,对认知的渴求度,以及对真理的执着度。而测量人的动态能力,我们可以观测人对外界的影响力,以及对命运的扭转能力。动态能力是一种对时空的搅动能力。
当然这些能力量化方式的观测周期是没有尽头的,人们可以通过成长来实现提能力提升,这让我们很难从一开始就能够评判人的能力。如果我们不得不从一开始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优质还是劣质,需要看这个人对舒适区和满足感的要求是怎么样的。不同人的满足感的差异,也定义了能力的生态位分化。对有些人来说,活着舒服就行。而有些人必须要活在真理当中才能感到幸福。对各种庸人来说,物质保障和集体认同可以凌驾于真理之上。这些都是基因决定的。我们可以构建一套元宇宙体系来测试人们对舒适区和满足感的期望要求,最终判断这个人究竟属于哪个能力生态位。

智商只是基因的随机突变。一个人的能力体系所属的生态位才真正决定能力在现实层面的结果。
能力绝对不能被一个简单的分数所量化,能力是在复杂的模因体系当中同频共振的具体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