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话:实践篇——品类策划如何从0-1落地?(上)

1、通过四项研究,发现新的品类机会 A、研究品类的分化趋势: 第一,竞争对手研究:考量竞争现状、市场格局。 第二,品类历史研究:探寻过往,判断未来,焦点放在【原始需求】、【多样需求】、【叠加需求】上。 B、研究消费者心智资源: 第一,个体心智研究:研究消费者对某类固有概念的集体认同程度。心智资源共识度越高,品类潜在价值就越高。 第二,群体文化研究:研究消费者的传统观念、变革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及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历史文化和不同种族文化。 C、发现新品类的机会: 根据品类分化趋势+公众心智资源,发现潜在新品类机会。 2、提出一个新概念,开创新品类 A、用技术,开创新品类 第一,延续性技术:对现有技术革新,甚至是升级或改良,开发新品类。 第二,颠覆性技术:属于革命性技术,可遇不可求,并不是创新品类的主要途径。 B、新趋势,开创新品类 第一,“不含有、零添加”的新趋势。 第二,“低度、低含量”的新趋势。 第三,“新包装、新方便”的新趋势。 第四,“天然的、有机的”的新趋势。 第五,“手工的、环保的”的新趋势。 C、用抢占,开创新品类 第一,大企业凭借资源优势,抢占小企业的品类创新成果。 第二,大企业凭借资源优势,攫取成熟品类的第一归属权。 D、用聚焦,开创新品类 第一,专注细分领域。 第二,锁定单一业务。 第三,占据单一品类。 第四,聚焦单一利益。 第五,传播单一信息。 E、用对立,开创新品类 当你无法创立一个真实的新品类,那让自己的品牌在认知或概念上,与领导品牌对立,成为一个认知上的新品类。 3、把新品类的概念,进行品类化 A、启用新品牌:新品类+老品牌名,浪费了一个占据新品类最大利益的机会;新品类+新品牌,一对一最清晰,是最佳选择,有公关潜力。 B、命名新品类:通俗、易读、易理解、具有通用性、既熟悉又新颖、避免过分有创意。 C、命名新品牌:独特、简单、顺口、寓意某种特性、代表某个品类、需要有一点创意。一定要与品类基调相关。 D、标志性视觉:外观、色彩、包装、标志、视觉锤。 E、聚焦核心品项:凸显品类特征,争取成为品类原型。 4、对成型的新品类,进行首次定位 (内容暂缺,留言索取) 5、把新品类,推向市场和消费者心智 A、界定原点人群:寻找新品类的高势能人群,或是寻找新品类的最易切入人群。 B、界定原点市场:寻找新品类的典型的、群众基础好的、有辐射性的起步市场。 C、聚焦初始渠道:寻找狭窄的渠道,保证自己在这个渠道,形成绝对碾压的优势。 D、站在对手旁边:不论是店址选择还是货架陈列,都要靠近对手,拦截它的客户,进入客户视野。 E、缓慢滑翔启动:最好以公关活动、区域试点、种草等方式启动项目。 F、投入时间耐心:里斯中国研究发现:从新品类的早期缓慢期到进入大众市场的转折点,平均需要6年时间。 6、主导这个新品类,获得最大的收益 A、心智领先:不仅确保市场领先,更要确保心智领先。 B、及时进化:完善品类优势+复制跟进者创新以封杀它+用巨额广告费保驾护航。 C、扩大品类:成为品类担当+容纳竞争对手+一起推广扩大整个品类。 D、发展定位:品类保持一成不变,定期调整定位,以占据最优市场、认知和位置。 E、主导品类:让自己主导整个品类,获得整个品类中最大的收益。 F、分化品类:主动推动分化,推出代表新品类的第二品牌,自己和自己竞争。 7、从单品类单品牌,到多品类多品牌 A、逐一推出新品牌:要聚焦新品类,克制扩张欲望。 B、避免家族化:确保独立差异,独立视觉识别。 C、独立但协调:各品牌要独立,各品牌要协调,最高决策层参与。 D、要长成大树:成为像可口可乐集团、宝洁集团一样拥有多品类多品牌的企业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