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后金政权是如何使用明朝降军的?

2023-10-02 02:13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大清王朝的八旗制度在今天那是家喻户晓。这个由努尔哈赤设立于万历二十九年的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也算是给后面的大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八旗,即正红、正白、正蓝、正黄、镶红、镶白,镶蓝、镶黄八旗。当然颜色一般来说主要指的是旗帜的颜色,如果用盔甲的颜色去区分旗属那就显得有些不太明智,因为后金军队还有大量的官兵在使用甲片在外的“明甲”或者“明光重铠”,也就是用抛光过的铠甲片所编成的扎甲。

《清史稿•兵制》对于八旗制度做了详细的介绍“(清太祖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归附日众,设四旗,曰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复增四旗,曰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统满洲、蒙古、汉军之众,八旗之制自此始”一个牛录设一个牛录额真,五个牛录为一个札兰额真,五个札兰为一个固山额真,每一固山配左右梅勒额真,理论上来说每一个旗会有二十五个牛录,每个牛录有300丁,所以满洲八旗总计有六万余人,当然这只是理论之下的数字,不足采信,因为每个牛录的人数以及每一个旗的牛录数字是不断根据外界条件所变化的,早期降附的蒙古人和汉军也没有算在内部。

到天命八年,重新规定八旗官名“总兵为昂邦章京,副将为梅勒章京,参将为甲喇章京,各分三等。备御为牛录章京。什长为专达。又定固山额真行营马兵为阿礼哈超哈,其后曰骁骑营。巴雅喇营前哨兵为噶布什贤超哈,其后曰护军及前锋营。驻防盛京兵为守兵,预备兵为援兵。各城寨兵为守边兵。旧蒙古左右营为左右翼兵。旧汉兵为乌真超哈。孔有德之天祐兵,尚可喜之天助兵,并入汉军”天命九年,单独设立蒙古八旗。到皇太极崇德二年,正式开始了对于汉军的建设。

汉军在后金军队中主要承担什么样的作战任务呢?早期的部分后金汉军主要的作战任务就是操纵火炮,比如皇太极天聪五年八月,后金军攻打大凌河堡城以东的墩台“我汉军炮攻城东面之台、台俱毁,台上六人中炮死,其馀明兵遂弃台夜遁。我兵追及尽歼之,生擒一人”“十四日,陈兴堡台把总祖邦杰来降。汗赐缎袍一,并遣往该台招降。台人不降,且曰:尔欲降则降,我等不降等语,掷石不容进。我军遂以火炮击之,尽被焚死。归降男丁三十四名、妇孺十一口,获牛四、驴十三,即付马总兵官养之”。

到崇德二年之前,后金军队中的汉军和天命七年之前的蒙古军一样,并未单独设旗,但是其控制的汉军规模十分庞大,除了上篇文章所述的明军一系列的投降行动之外,汉军的来源还有少部分零星来投的明军人员,当然了,还有大量的强行抽调的壮丁。在天命七年,努尔哈赤曾经命令汉人二十人抽一丁为兵,派往各地协同满洲兵守城,同时也成为了后金继续进攻明朝的重要力量,在攻打广宁之前,努尔哈赤就已经拥有了“新练辽兵四五万”。

比如天命七年四月初八,努尔哈赤曾经下令“岫岩口遣诸申兵一百,汉兵一千;黄骨岛遣诸申兵三十,汉兵五百;金州遣诸申兵三十,汉兵五百,所遣之兵,著诸申汉人官员,务择可靠者遣之”所谓“诸申”就是女真兵,100个女真兵并带着1000个汉兵,30个女真兵并带着500个汉兵,各地的后金守军大致是如此的比例,除此之外,早在萨尔浒之战前后金军中就存在汉军牛录,这部分人的主要来源应该是辽东地区的逃兵逃民以及遭到掳掠的汉民。

而投降的明朝军队也大多数成了“旧汉军”,后金政权对这些降军不打乱其建制,以及原有的将领统辖之,这些将领诸如李永芳的实力也是越来越强:李永芳在明朝时在抚顺统辖的军队不过1100人,攻城时和他一起投降的只有不到600人,而到了开原铁岭失手之后他手下所能指挥的汉军却达到了上万人“今贼改元僣号,已并有两关、灰扒、鱼皮、乌 喇、恶古里、弓知介、何伊难一带海东诸国兵众,又令降将李永芳等收集三路开铁降兵万人,计兵以近十万”开铁就是开原和铁岭守军的残部,三路就是在萨尔浒大战之中遭受沉重打击的刘綎、杜松、马林三路军,在开原、铁岭战役之后,这些散兵被努尔哈赤收集起来,成为了最早的一批归附后金的明军。

后来辽阳失守之后,有70余城投降努尔哈赤,广宁失守之后,又有40余城投降努尔哈赤,在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中,祖大寿率领的大凌河守军在抵抗了三个多月之后被迫投降,大凌河城内有骑兵7000人以及步兵7000、工匠3000人、商人2000人,到其投降时还有军士11682人,守军将领三十七人,在此之前的长山之战,两万余明朝援军全军覆灭,自太仆寺卿张春以下33名明军将领被俘,除了张春之外,其余将领大多选择了屈膝投降。大凌河守军投降之后,其中的参将和副将每旗分隶四名,上百名都司和守备归于旧汉官。可见到了皇太极时期,降金汉军的数量更为庞大。

天聪五年的《八旗值月档》记载了长山之战中参战的后金汉军将领“是日,正黄旗张副将、杨参将、华游击、张千总、杨千总,镶黄旗尹参将、王游击、王守备,正红旗张副将、胡守备、薛千总、张把总,镶红旗王副将、扎游击、鲁都司、刘守备,正蓝旗薛副将、奇游击、杨游击,镶蓝旗参将德成、张游击、张游击、龙都司,正白旗胡守备、甘守备、闫守备,镶白旗李参将、杜游击、李游击往视之,见明马步兵合营,四面尽列大小火炮、鸟枪接战”参战汉军共计参将四个,游击八个,副将四个,千总三个,守备六个,把总一个。

到崇德二年,后金朝廷将降附汉军分为两旗,分为左右翼。崇德四年,将汉军分为纯皂、皂镶黄、皂镶白、皂镶红四旗,到崇德七年正式设立汉军八旗,其制度和满洲八旗与蒙古八旗相同,共有一百二十九个佐领,有官兵24500多人。到入关之后的顺治五年,满汉蒙八旗人口如下:满洲壮丁55000余人,蒙古壮丁29000余人,汉军壮丁以及守城守台兵丁46000余人,但是各旗之下的家奴却有217000余人,合计八旗各类壮丁347000人。毫无疑问,46000余人这个数字肯定是要远远小于后金在20余年的战争中所使用的汉军的总人数。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后金政权是如何使用明朝降军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