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迷信】中国的历法正朔
2022-12-2 14:24:45
前言:历法正朔是一个文明的尊严象征,更代表一个文明的智慧高度。
现在的人一说到“钦天监”,就觉得这个与迷信挂钩,什么占星术、谶纬的。并且会补充一句:这是什么年代的老黄历了。仿佛老黄历就和婚丧嫁娶有关。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迷信,并且把中国的智慧都丢掉了。历法正朔是一个文明的尊严象征,也是代表一个文明的智慧高度。
今天我们用的是西历和农历(落下闳历),为了与西历相对,想到的是落下闳历法,殊不知这种历法也应该来自西方(可能是苏美尔等)。因为中国没有拜月的需要和传统,陕甘宁边区而来的中国为何需要了解潮汐的规律呢?就如同一说到上帝就仿佛是西方词汇一样。

一说到阳历就会有人觉得是西方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就仿佛说是西方来了一样,然後中国传统的历法就只有农历一样。而且这个农历按月亮进行,它能种地吗?农历应该有很精确的根据太阳的时间种地,怎么一会一年350多天,一年又380多天呢?
不止中国,韩国、越南为了复兴自己的传统文化,也纷纷据“落下闳历”为己有。然而今日中国可以使用更好的历法,那就是黄帝纪元历。
本文就是要正本清源,介绍中国的历法和世界观。
历法介绍:中国自古以来用的就是太阳历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用的就是太阳历。比如这个是姬英明家传的《圣太一天历》,圣太一,就是伏羲氏。也就是说这个是伏羲女娲历。2022-12-2 14:30:27古有多古?大约8000年前,因为纪年就记录到那一年开始的。
关于历法还有相关的正本清源故事。2022-12-2 14:44:43

大概的故事就是:伏羲氏大约感知到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365个祝福)。过了几年(或者几个周期),女娲感知到不对劲,怎么是365天差一天呢?原来一年大约有365.25天。于是她补了一天,简称“女娲补天”。虽然感觉很奇怪的解释,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历法的精确程度是人感知到的。2022-12-2 14:32:05
历法的开端是以一年的青龙星宿高出地平线为标准的,简称龙抬头,也就是惊蛰。所以惊蛰就是龙抬头(正本清源呗)
後来,人们使用了黄帝纪元历,因为轩辕黄帝是第一个大一统中国的人,北方用的是十月历,南方用的是十二月历。为了大一统,重新修订历法,(以及造了一些字),以冬至作为一年的开端,因为这是天象,不是任何个人的意志(也可以说是老天的意志)。
轩辕黄帝实际上是三月三诞生的(三月三降轩辕)大禹诞生于雨水(三月初五)所以夏朝寅月建正,商汤诞生于大寒(腊月初八)所以是腊八。所以丑月建正
周朝则是重新子月建正(冬至首日)。周文王诞生于二月十四,周武王是二月十二,周公旦二月十八,古公亶父也是二月间的人。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是周天子祭祀最为繁忙。。。。

所谓的甲子纪年也是从这个开始的。

除了这两个本土的太阳历法外,还有彝族有十月历十二月历十八月历等。
2022-12-2 14:35:05
汉朝时,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七年历成。《黄帝历》2594年(公元前104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也即《太初历》。创立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则,以“加差法”调整时差。《汉历》是融合了《节气历》(阳历)、发端于西亚的《太阴历》形成的阴阳合历。
《授时历》的编纂始于西历1276年,由郭守敬、王恂率太史局负责进行“四海测验”后制订,以至元十八年(西历1281)冬至为元。采用太阳回归年(即365.2425天,南宋杨忠辅《统天历》)为一年。
我推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惊蛰和龙抬头分开了。以及秦朝建亥,可能是听说了上古时期新王朝统治旧王朝以後,向前挪了一个月的结果,于是也挪了一个月,配合着邹衍的“五德轮回”学说,建立自己的正统。这么说来秦朝还是挺迷信的hhhh。2022-12-2 14:54:19
西历可以参考这个:
https://mp.weixin.qq.com/s/4isppbp_kWt4_FqQBPJafQ
2022-12-2 15:10:12在西历的世界观里:历法分为3种,从而会产生中国传统历法是落下闳的农历的说法。这何曾不是被西方话语权的渗透呢?
历法简单来说就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
阳历亦称太阳历,以每一个太阳日定义一个日期,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当今被国际社会广泛使用的格里历(又名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
阴历亦称月亮历或太阴历,以月相的变化来计算日期,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
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会设置闰月。
所以按照这样的说法,中国的农历应属于阴阳历,而非阴历。
2022-12-2 15:11:22小结:历法是一个文明的尊严,也代表着一个文明的智慧高度。
历法的核心是调闰和观象授时,以及元启点和观测位置。
我们要破除迷信,建立文化自信,就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历法的核心是什么?是周期。而周期的核心是什么?毫无疑问,是通过调闰来实现稳定。
重点来了:对于黄帝纪元历如何调闰呢?我们都知道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一闰的说法。但是还有一个是大家没有说到的:三千二百年不闰!
3200年不闰很重要。我认为三千年一大数就是根据这个来的。四年一闰相当于一年365.25天。百年不闰是36524天。四百年一闰是146097天。3200年不闰,是当下的西历不曾有的地方,是最重要的。3200年不闰就是1168775天。除下来就是365.24218天.
那么一年是多少呢?一个太阳年多少日呢?
回归年是365.2422日,而地球公转周期是365.2456日。这就很精确了。3200年不变的历法,是4719年前就使用的(马上要4720年了),更早之前探测的。
回归年是什么?地球自转有个轴对吧,但是这个轴也围着这个平面转,就像陀螺一样。陀螺旋转的原理是:陀螺一面围绕本身的轴线作“自转”,一面围绕垂直轴作“进动”。
这就会导致春分秋分不一样了。两个春分之间的回归年是365.2422日。而很明显以上古的测算标准,是回归年太阳日的计算了,以及通过观测日影来看了。
小结:历法的元启点与观测的位置非常重要。

那么调闰是不是万能的呢?答案并不是。我们可以产生一个精度的概念:以3200年为周期(800年为春,800年为秋),它的精度是1/3200=0.0003125年。然而在现代仪器的测量下,太阳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19907年左右,是个自然数,有无数位有效数字。
其它的猜测:
因为落下闳拼凑历法原因,惊蛰和龙抬头分开了。
以及秦朝建亥,可能是听说了上古时期新王朝统治旧王朝以後,向前挪了一个月的结果,于是也挪了一个月,配合着邹衍的“五德轮回”学说,建立自己的正统。这么说来秦朝还是挺迷信的hhhh。
关于西历,来自中国的嫌疑很大:教皇何德何能能知道一年=365.2425天呢?不应该是中国人在元朝的观测结果直接被采用的结果吗?(所以1582年砍掉了10天)2022-12-2 15:17:13
或许是3200年不闰的说法,天历的制作者认为:3000年是一个大数,而现在处于太始阶段2022-12-2 15:18:29
我们确实领先了西方不少,但是很明显现在西方已经精确到了秒的调闰了,说明西方也是有自己的地方在。个人认为:中国人道理不少,但是原理少。西方人掌握了原理,于是超过了我们。落後就要挨打,是技术落後就要挨打,不是只要落後就会挨打。2022-12-2 15:19:41
中国的学问急需科学化。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不缺乏科学认识,但是缺乏科学表述。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是:子午流注,五日一候,七十二物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而天历对应的是五季(春夏秋冬寒五时轮)十个月(阴分月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月正)。并非用来算命的

关于钦天监的事务
2022-12-2 15:20:54
调闰是一门精密的科学,而五千年前人们没有精密的仪器,就只能“一阙一盈,以己为万物经”(太一生水论),用自己的精密传感来实现测算,而感知到的属于就被说成是天体了。这或许是各种术语的来源了。
或许古代的所谓修炼就是这么一回事了。并不是所谓的成仙,飞仙。而是掌握其它天体天象星象的规律。但是这么一想,这需要多么通透的认识啊!需要很好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正所谓文治武功。所以需要“修炼”
至于用这些来预测人伦的周期性变化(所谓历史周期律),则更加复杂了。所以推背图不要轻易说之为迷信,更不要迷信推背图躺平中(类似五代十国)。而我先前写的天文学知识,真的在古代的天文成果面前,就是管中窥豹。
但是没有这关键一句话(3200年不闰),大家还会沉浸在迷信当中。一说黄历等大家必然会认为这是迷信,钦天监则是所谓推测国运这种荒诞的事情了。尤其是今天的古装剧,宫斗剧。我可以表示那就是叶公好龙。2022-12-2 15: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