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闻杂录》 清 阮氏(一)
松萝茶 松萝茶,喝过的人都赞美它的味道很好。 嘉庆九年,我在粤东的新安遇到云门万公,万公和我讲了他同乡徐友云先生的事,才知道真的有松萝茶。 徐友云先生讳焕龙,他家是手工艺世家,有回去徽州,途中因为久仰婺源松萝茶,于是改道到一座寺庙询问松萝茶在哪个地方生产? 有一位僧人将他带到一座山的后边,指着一处高大约五、六丈石壁,石壁上有一颗古松蟠屈在上面,但徐友云看不到有茶树。僧人说“你仔细看,茶长在松桠上,以前有只小鸟衔茶子在松桠上,茶子掉在松桠上,之后就长出茶,就如‘桑寄生’一样,所以取名为‘松萝’,是‘女萝施于松上’的意思。” 徐友云听了后,问僧人“那要如何采摘?” 僧人拿杖叩松根石罅叫到“老朋友,在哪里?”随后,有两三只大猿猴跳跃到僧人跟前,僧人给猿猴分果子吃,猿猴吃完果子,次第爬到松树上,将茶叶采摘下来。 徐友云先生向僧人乞求能否品尝此茶,僧人说“等吃完饭吧。”吃饭时,僧人问“您一般吃几碗?”先生说“两碗。”僧人说“等下你必须吃四碗。” 当时徐友云先生已经快七十岁的人了,勉强多吃了一碗饭,对僧人说“再也吃不下了。僧人交代侍者去烹茶。一会儿,侍者送上茶,徐友云先生饮了茶,此茶气味芬芳味道浓烈。不久,先生便感到肚子饥饿,人非常不舒服。 僧人看他坐立不安,问“是不是感到肚子饿?衲已经准备了。”徐友云先生又吃了好几碗,僧人说“这茶的功效就在于消积滞、除胀闷,不能当饮料喝,而且喝之前必须多吃些饭。” 乩语 乩语很少不灵验的,但都在事后应验。康熙年某次科举,宜兴县有读书人去请乩仙,他问“今年本县科举能中几人?”乩仙判说“若问诸人,俱是可人,名为九人,其实三人。”考后,出榜,本县中举的,一位姓储,一位姓何,一位姓仇。所谓的“诸人”,就是“储”字;“可人”,就是“何”字;“九人”,就是“仇”;其实就是这三人中举。 乾隆甲寅科举中,官溪朱公、梅轩王公、竹亭李公三人请乩仙,乩仙到了的时候,朱公刚好有事去办,不在现场。梅轩问乩仙“今次科举能中吗?”乩仙判说“你中了”;竹亭问“那我呢?”乩仙判说“你中了”。乩仙走了之后,朱公才来,他问梅轩“你怎么样?”梅轩说“说你中了。”再问竹亭,竹亭说“也是说你中了。”朱公赶紧向二位拱手祝贺“恭喜两位,同科高中。”考后揭晓,只有朱公一人中举。后来他们才悟到,这乩仙是借王公、李公之口,传话给朱公“你中了”。 我又听说,某次科举,有人去请乩仙,问“这次科举我能中吗?”乩仙判说“中”,此人不放心,又问“真的中了?”乩仙判说“中,要用心。”后来,此人上考场考试,将命题“患”字,少写了个“心”,导致头场贴出。后来他想起乩语,说了二个“中”,再加个“要用心”,明明早对我提醒了,只是当时没悟到。 又听说,有二人一同去请乩仙,他们问乩仙“能中吗?”先问的人判“中”,后问判“此不。”揭榜后,乩仙判“中”的不中。判“此不”的中了。因为这个“不”字要分开看,是“一”字和“个”字,这明明就是说后一人,问的是两个人,乩仙当一句说“中此一个”。 我个人以为这些扶乩事,多在可信不可信之间,我朋友秀亭黄公却深信不疑。在嘉庆五年的春天,粤东省城内有人会扶乩,秀亭邀我一起去。在去之前,秀亭先写了一纸签,并将纸签藏在袖子里,请乩仙时他默默祈祷并把纸签烧了,扶乩的人不知道纸签写了什么。乩仙来后,判说“满径竹阳琴入韵,半帘花影月飞香。”这句是秀亭纸签里面的一联,乩仙一来就把这句说了,算是回答。秀亭用眼睛看着我说“怎么样?”我说“一般乩仙说过的话,往往是等事情发生了,你才能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即便你当时问了,乩仙回答的也是将来会真实发生的事,可是我认为这等于还是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这不代表白问,根本无益于事。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力行持善事就可以了,至于成败何必想预先知道。所以,我还是认为求神问卜是愚痴的行为。”秀亭说“您讲的,也有些道理。” 汤泉 最好的汤泉在临潼,我住的这里也有两处汤泉,其中比较好的汤泉,在我所住的地方的东南方,到那儿要走六十里,当地人称它为“热水坑”。 这处汤泉的温度不输临潼,存在的时间也和临潼差不多。到汤泉的人,几乎都是来沐浴的,身体的油垢,或者是衣服脏了,泡入汤泉里,不需要捣擦,污垢便会浮去。 身上长疮的人泡汤泉最好,即便是破烂了的疮、恶疮、毒疮,泡洗一下便能痊愈。常郡马元戎背上长癣,用了很多药都没效果,他到这儿的汤泉洗了一两次,背上的癣好了。 我查了《博物志》,里面说“凡是含有石硫磺的泉水,水都是热的。” 有人说“汤泉之所以热,是因为神仙弄热的,目的是医疗人身上的疾病。” 唐子西说“贵州的地性酷烈,所以山中多出汤泉。临潼的地理位置在正西,而且贵州其余地方的水也不热,所以地性酷烈的说法已经很少人说了。而且,我们把硫磺放入水中,水也不会热起来,那么说水含有石硫磺就会热的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我个人以为,汤泉既然存在于天地间,那么它属于是本性就是热的,不必等人们加热后才会热。” 我按照唐子西的说法,认为地里面有纯阳之气,这些纯阳之气结合在一起成为火成为风;四川就有火井可以煎盐,看来我住的地方也是生火之地。 我曾经见到他人迁葬,发现原本正面放置的棺木不但倒置了,还离原本下葬的地方几步远;或者有些打开棺木,见死人的骨节会攒聚到一处,这就也说明我住的地方生风。而且,所谓的砒石、硫磺,本性为纯阳之气,都是极热的东西,它们所生的水在地下和纯阳之气相遇,自然便会变热,与一般的水不同。 海参 最好的海参是黑色的,因为它能补肾。 补药的称呼一般都会加“参”,比如人参、沙参、丹参、元参之类的。海参也有参名,所以的确能补身子。 人的身体肾为海,海参生长在海中,海水是咸的,人的肾也主咸;海参的颜色是黑色的,人的肾色也主黑,而且肾的形状很像男阳,所以海参的本质温润,补肾的作用就不要再怀疑了,怕的就是不懂得怎么吃。 现在人吃海参,是先用水把海参煮胀,然后剖开,取出沙子,再用水煮。这样子,海参的精液都被去除掉了,留下来的只是渣滓,怎么可能对人体有益呢? 我先用铜刀生剖海参,再用铜刀挑去海参里面的污垢,接着用冷水洗干净,放入瓦锅内煮到极烂,放少许的盐,或者加些红椒也可以,空腹连汤带肉吃下;绝对不可以用铁制品,因为补肾的药忌铁。这样子,海参的药性得以保存下来,才有功效。 童子某 有位十四岁的童子,他替人放牛,他见到一树杪上结了一小球,于是每天拿石卵飞击小球玩。 童子每次飞击小球时,心中总是想击中小球,他凝精定神,就如射箭的人那样想击中箭靶子。刚开始有击中小球也有没击中,随着练习时间久了,便每击必中,童子继续练习,到最后能用石卵随手击毙飞行中的乌鸦和跑动的兔子,后来竟练成百发百中。 有位招募护标的人,见到童子丢石卵技能,非常惊讶,于是向人打听童子的姓名和地址,招募护标的人来到童子家,向童子父母建议让童子跟他走。因为家中贫困,父母不愿意,招募护标的人给了童子父母很多钱,才同意童子跟他走。 招募护标的人试着让童子丢铁丸,但都丢不中,大失所望。因为童子之前丢的是石卵,石卵轻铁丸重,忽然让童子丢铁丸,所以不中。于是招募护标的人竖了一长竿,并在长竿上系着一个小球,夜里点灯,命童子日夜练习飞击。不到半个月,童子的技能恢复如前,招募护标的人带着童子出海。 一天,他们在海上遇到海盗,童子发出一铁丸,打死一名海盗。海盗大怒,齐奋登船,扑向童子,童子神色从容,丸无虚发,海盗极为恐惧而逃。从此海盗群中流传,要提防童子,最好是避开他。商人知道这件事后,纷纷高价聘请童子护航,童子家也因此渐渐富裕。 有山居者 有户人家居住在山边,一天,母亲带着七八岁的儿子入山采薪。 她们来到深山里,母亲忙着弯腰俯身拾薪,忽然冲出一只老虎,将母亲衔去。 七八岁的孩子不知道老虎,于是急忙折树枝挡住老虎的去路,上前用树枝乱打。树枝戳中老虎的眼睛,老虎大惊,松开口丢下母亲,跑开。 母亲虽然受了伤,但未见大创,她赶紧拉着儿子踉跄跑回家,她告诉孩子的父亲说“刚才儿子拿树枝击打老虎时,我被老虎咬住,不能动弹,一方面心里想这回死定了,一方面又怕老虎咬到儿子,没想到老虎竟然放了我,自己离开。”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认为这女人命中注定不该绝,所以脱了虎口。 竹米 我见过书中记载竹米,但从未见过竹米。 乾隆五十八年,我居住的这里出现竹米,才得以亲眼见到。竹米比麦子、稻米稍长,色泽青,米的外层有数重薄衣,就像麦子那样。 竹米结在竹枝的末梢,稠聚密攒,累累相属,乡人采竹米,是连竹枝割取,就如刈禾。人们将竹子拿回家,用木条敲打竹子,竹米就会脱落,接着舂揄簸蹂,便灿若所吃的米。用竹米煮饭,有一股清香之气,吃起来的味道也像米。 产竹米的那个地方在我所居住的南方三十里处,名为三都,有一座面积四五里的大山,山上长有很多小竹子,每年小竹子都会结竹米。在山边居住的人,一年可得竹米十石、十余石不等,合计不下千余石。 嘉庆七年,广东听说也产竹米,产米的竹子当年便会枯死,我想应该是元气泄尽了。有人说竹子结米,主年有饥馑,但是没见灵验过。我感觉应该是国家升平,世运隆昌,所以草木也来献瑞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