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里的中国香文化:第二集
一、20分40秒 市舶司

古代市舶司类似于今天的海关,是官方设立在沿海港口管理海外贸易的关口,缘起唐朝“市舶使”,正式成立于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最先设立在广州,后续又增设于杭州,明州(斤浙江宁波)、泉州等地,剧中所指江南市舶司便是杭州市舶司。

香料贸易在市舶司贸易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当时有专门运送香料的船叫“香舶”,成批的香料货物叫“香药纲”,宋太宗赵光义为专营香料贸易设立香料“榷易院”,在此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进口香料被运往京城,为管理这些浩如烟海的香料,国家还专设“香药库”机构,负责香料的日常进出管理。
1974年6月在福建泉州发掘出一艘宋代沉船就是一艘用于香料贸易的“香舶”,船上载有龙涎香、降真香、乳香、沉香、胡椒等香料,与汉代打通陆上丝绸之路一样,宋朝将海上丝绸之路打通后,极大地丰富了进口香料的种类,并推动中国香文化进入了另一鼎盛时期。

二、22分24秒与25分38秒 三足香炉

《梦华录》截图

《梦华录》截图

《梦华录》截图
剧中两处总计出现了4款香炉,其实仔细一看实则为同类香炉,这种香炉叫“三足鼎式炉”,其材为瓷,其色青灰,其型为底部有三足、鼓腹、高束颈、立耳、有盖或无盖。
1、其材
目测剧中是青瓷,青瓷的烧制起源于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除了经典的青瓷、白瓷外,黑釉瓷、彩绘瓷也在宋代开始绽放光彩,并诞生了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2、其色
宋代文人雅士喜爱风雅情趣,又受理学影响较深,在香炉的颜色上偏爱淡雅、端庄、温润之感,因此宋代熏炉用色都较为雅致。



3、其型
宋代香炉大多为仿古炉,剧中三足鼎式炉也不例外,仿型多是模拟鼎、簋(guǐ)、鬲(lì)、奁(lián),为什么宋朝偏爱仿古风呢?这与金石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以大量著作为标志,金石学在北宋时达到第一次顶峰,金石学可以理解为是我国考古学的前身,主要研究对象为传世的或偶然被发现的古物和收藏品,我们熟悉的文学大家欧阳修、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都是金石学大家,加之唐朝雕版印刷术、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金石学著作的传播。

正是由于金石学热潮的出现,其研究者又大多是高级学者和官员,因此作为文人雅客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香炉也就走向了仿古风潮,当然,除了金石学还有诸多其他因素。
除开仿古炉,宋代还出现了几类香炉也十分经典,其中包括高足香炉、香毬(qiú)、拟形炉等,此篇不过多赘述,后面另起一篇再做说明。


部分参考文献:
1、《中国香文化简史》,滕军、李响著;
2、《香典》,陈云轶译注;
3、《香品与香器使用大全》,林跃然著。

更多香薰资讯请关注 然香集 ,分享专业全面的香薰香氛知识……
本文由然香集小编倾情撰写、整理,版权归一支烛所有,侵权必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