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节”?其实是佛欢喜的“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民间说这一天是“鬼节”
晚上鬼门大开,必须早早归家
但同时,当晚又有放河灯的习俗
既带去对逝者的思念
也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为什么,两种说法会有矛盾?
其实,在佛教中
七月是个欢喜吉祥的月份
七月十五更是佛欢喜日、盂兰盆节
非但没有必要害怕
更是孝亲报恩、祭祖的好日子
1
佛欢喜日

佛陀住世时,夏日雨季草木茂盛、虫蚁繁多,恐外出时误踏,伤害生灵,因而佛陀规定此期间禁止比丘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在汉传佛教中,农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期间,僧众不得外出行化,必须聚集一处,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专心修道,名为“结夏安居”。
结夏的最后一天,就是农历七月十五,称为“僧自恣(zì)日”。也就是僧众通过结夏安居期间的精进修行,在大众中自我反省及接受僧众的监督,以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回复清净,名僧自恣法。
出家人结夏安居圆满,诸佛菩萨见到他们精进修行、反省检讨、发露忏悔、转迷成悟,从而心生欢喜。所以这一天既名“僧自恣日”,也称“佛欢喜日”。
2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同时又是盂兰盆节,这源自《佛说盂兰盆经》,与目犍连尊者救母有关。
目犍连尊者在修行有成后,发现母亲因过去造作的恶业,已堕入饿鬼道受苦,缺少饮食,瘦得皮骨相连。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目犍连以神通来到母亲面前,并取来一钵饭递给母亲,但在饿鬼道中,饭还没等入口就成了火炭。
目犍连见此,悲哀涕泣,求助于佛陀。佛陀让目犍连在七月十五结夏安居圆满这一天,以百味饮食安于盂兰盆中,诚心供养十方僧众。以此功德,可令现世父母福乐百年,过去七世父母脱离三恶道苦患,生于人天之中,享受福乐。
3
供佛斋僧

在南北朝时期,汉传佛教寺院就已经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办“盂兰盆节”。
正如佛陀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目犍连尊者、地藏菩萨入恶道救母,父母是我们首先要饶益回报的众生,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诵《佛说盂兰盆经》,并且虔诚发心设斋供僧,不只是为在世父母祈福,为过去世父母超度,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和子孙积累福德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