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的手札01】答案是爱,但爱是什么?
若你在站外某处看到标题相同,内容相近的文章,请不要怀疑,是我本人。


从春节回家以来,我的情绪就一直不是很稳定。
本来是好好的,本科毕业而且离校考研后的社畜准备期,而且已经决定要考计算机二级证,给自己以后入职就业加一个硬性证件指标。但是哪怕是以客观的角度来回顾一些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仍然会觉得不寒而慄,感到匪夷所思。
年前有人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里面讲到的一些阿德勒哲学的理论,真的是给我的思想和意识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以前只听着不同的朋友说,我太在意这个,太在意那个的,甚至在更早之前看到了“讨好型人格”这样的字眼,但始终没能真正明白这样的人格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渊源。但这本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论点就是“没必要谋求他人的认可”。
说实在的,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像我这种做视频发出来的,不说谋求认可,想得到关注和认可的心,是避不开的,而且这是所有内容创作者的一个共同心情。但像我这种,做作品的过程中明明还很享受,心情好好,可一投稿马上开始患得患失,开始每天查看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评论区的现象(这一点在我2020年前的歌曲投稿中尤为明显),看上去就不是很正常了。这样的心情,比起一般内容创作者的“想要被认可”“想要被听到”,更像是对认可、关注,甚至是怜悯的一种悲哀的乞求。而且,可能也是因为自我封闭时间长,因为“我是个二次元,一定不会有正常人看得上”的负面情绪,因此平时与人沟通,尤其是与正常人的沟通相当少,相对来说所感受到的情感也就少一些,所以在人际关系中谋求亲密(或者更准确来说是乞求亲密)的那种情结也就相当强烈。
阿德勒的理论可以说是头一次把我内心里最深处,最不想去承认的弱点给拽出来了。而与此相应,回顾到自己2016年来的创作史的时候,好像也就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创作历程,除了少数的几首之外,基本都是经历了这样一个“向圈子/听众/观众乞求关注和回馈,甚至必须是真实的回馈”的过程。如果说是期望关注和回馈倒也正常,但这个乞求,是其中最大最严重的问题。
然后事情在情人节那天变得更加失去控制。由于自己单身,至今无恋爱史,再加上过去几个月发生了一段“试图去追一个不可能追到,而且自己明确知道不可能追到的女孩”的经历,这让本来已经试图让自己精神起来的自己,变得躁动不安,变得失去理智。
于是到最后,我一怒之下甚至说出来“可能这辈子都不再适合创作了”的片面结论。但好在有群友们,列表旧识阿斐,以及空翊姐的开导,又好好睡了一觉,情绪才算缓和过来。
其实也不是说彻底放弃,彻底崩溃。如果真的就这么彻底放弃的话,那么2018年我第一次因为创作和生活的冲突而大规模崩溃的时候,可能也就会彻底心死,也就不会有2019年为AUZ和姝制重制《次元情书》第二版,以及后面至今的故事了。
只是因为过去几年来所想所思实在是太过简单片面,在看到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之后,猛然多了很多有关于自己的领悟,信息量对于我彼时的空虚内心来说有点太大,于是一时间突然陷入迷茫,需要有人推一把,拉一把。


在情绪稍微缓和之后,我想到一个问题。其实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年初做的这些歌曲中,《答案是爱》其实应该算是里面非常特别的一首。其中最大的原因,大概是创作它的时候,前后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很积极,很明快的,于是制作过程异常的顺畅,作词灵感也是很自然地逐步涌现出来。
这首歌之前的上一个投稿是《枕边的日记》,这是2017年7月我和洛微共同创作,而在2022年11月得到正式重制的歌曲。之前曾经因为自己的言语不当,和洛微陷入了四年多的断交和冷战,而这次投稿则是在我充分思考过他作为朋友和合作伙伴,在彼时存在的真正意义,选择与他重新联系,解除断交和冷战状态之后,经过协商而最后达成的投稿。在当时,我始终认为栗子的鼓励在那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实际上关于洛微的重新思考是一刻没有停止过的,在几年间,逐渐地明白了断交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不成熟,明白了自己内心对于他的感激,明白了他在我最孤独的时候的陪伴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支撑。如果没有外力支持,可能这个过程会稍微晚一些,但一旦内心的正确思考已经形成,行动其实就成了必然,至于行动早晚,完全看主体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力。

《答案是爱》的制作可以说更多是受到了来自上面这一小段经历的直接启发。刚好那个时候我也在想11月做一首什么样的新歌,然后突然想,如果做一首和以往不同的,充满内心坚定的歌,说不定真的能够充分巩固在此前的行动中所获得的积极心态。于是我把风格锁定到了Pop Rock,而思考主题和歌词的时候,我一方面想到了五月天(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入VOCALOID和日系音乐坑之前,我一度特别喜欢五月天的歌曲风格),而另一方面我想到了一首现代诗,食指的《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虽然《相信未来》是一首极具时代象征意义的现代诗,但它对《答案是爱》的歌词写作带来了不小的启发,无论是歌词全程的押韵(ai),还是歌词中多次出现的“xxx自己,xxx未来”关键字,都与《相信未来》有着不小的关系。而且歌词的主题也刚好是“从过去的痛苦中狂奔到今天,带着坚定的信念走向理想的明天”,虽然很理想主义,但是对那时候的我来说,绝对足够积极,足够成为一针强心剂。
事实上就像五年多以前的《次元情书》一样,这首歌的标题也是创作中途确定的,只不过《次元情书》是直到歌词写完了,和合作者分享过后,才想到正式名字的,而这一次的标题在我歌词大概写到第二段左右的时候就确定出来的。
而定名的依据,大抵也是和之前与洛微的和好有关。虽然受到了各种外界声音的干扰,但是最后仍然坚定地认为,那位旧友存在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陪伴,而是明知网线对面一切未知,却仍然选择坚定相信的决心。面对来自内心和外界的拷问,“用爱去重新相信”,正是我所选择的最终答案。
在《枕边的日记》重制前,我曾经用ACE Studio试作了一些娱乐作品,在过程中感觉到ACE作为一个虚拟歌手引擎实际上大有可为(毕竟ACE Studio这个自行车梗的认知度还是蛮高的),于是我决定把《答案是爱》作为我第一首ACE原创来制作。实际上这首歌我做出了两个版本(男女声差分),而且都各自制作了伴奏(虽然本质是变调,但我觉得直接做两种调的伴奏肯定要比只做一个版本然后在后期时用软件变调要更有诚意)。女声版是我在视频中放出的波音律版,因为在目前的ACE Studio虚拟歌手阵营中,个人感觉波音律在摇滚女声的表现方面似乎是最强的,而且刚好律酱也是我入虚拟歌手坑早期就知道的一个UTAU歌手,使用她来演绎女声版似乎有一种情怀加成;而男声版我使用了个人好感比较高的文栗。因为给朋友听完他们都一致认为女声版作为公开版本似乎更能打动潜在听众,因此文栗版被我作为保留版本放在了自己的红蚊香电台。

在几个月之后重新回顾这首歌诞生的全过程,如今还是要重新思考一下,答案是爱,那么爱是什么?
或许这个爱可以理解成对自己的爱,对音乐的爱,以及对生活的爱吧。
还是上面提过的一句话,如果不是说自己喜欢音乐这样的表达形式,那么只要一次崩溃其实就足以让我死心放弃了。但我并没有。如果不是说自己对自己有这么一份不甘心的劲头,那么后面很多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
把爱这个字狭义地理解为儿女情长,确实很片面。毕竟由一个字,还能衍生出友爱、敬爱、自爱、博爱这样的词组呢。就像歌曲的一句话文案所说,“始终坚信着,爱的美好,是足以穿破黑夜的内心之光。”在学会爱别人的同时,真的需要学会爱自己,也要努力带着坚定的思想面对身边的一切,而不是扭曲的个人思潮。做起来很难,而且一个人很难走出个人思潮带来的困境。但,总不能这样就随便说“这做不到”吧?

虽然今天的心情其实已经平复很多,但手头要处理的现实事务也很多,而且自己有着亟待解决的心结——也就是那种患得患失,过于乞求关注认可的自我中心思潮,所以我仍然决定近期暂时不制作新的歌曲投稿。不过回顾到能让我心里感到安慰的事情,还是觉得,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冷静回顾一下吧。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份——
小黑的手札 V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