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9 我想穿越到1890年 抱抱梵高 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
这几日,我翻出一张2013年的老照片——我在梵高《星空》仿制画前,做中二状。深入了解梵高后,才理解画里夹杂的忧郁、焦虑等复杂情绪。梵高为什么精神崩溃?和他的家庭教育有莫大关系。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名门,叔伯个个声名远扬,他的弟弟早早就成为艺术圈内小有名气的经纪人,而他的父亲只是一名小镇牧师。
梵高的父母极好面子,追名逐利,严禁孩子犯错,将孩子任何一个小错误,都上升到可怕的高度。
10岁的梵高喜欢偷偷溜出去玩,牧师父亲竟然用“上帝也不会救你”、“你真是愧对家族”、“你知道你给父母丢脸了吗?”这样的话,彻底否定梵高的人生价值。
梵高学画画时,一旦画错,就撕毁重来。他的同学还在画第一幅作品时,梵高已经撕毁了三幅画。他容不得自己犯一点错,这也是导致他精神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梵高的父母无限放大孩子犯错的代价,让梵高的人生如履薄冰。
梵高终身背负着“上帝”、“家族”这样的包袱。他非常恐惧犯错,极易自责。对他来说,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这种内疚情绪贯穿梵高的一生。
梵高缺乏稳定的精神内核,和积极的自我评价,面对重大挫折,他选择自残,甚至自杀。
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家长也有意无意地强化这一观念,全然忘记自己小时候也会犯错,哪怕成年后,也依然犯错。
低龄的孩子,只是克制不住探索、触摸的愿望,需要用双手、嘴巴和世界沟通。作为父母,我们真正的任务是预防、警觉——并快速做出行动反应,而不是横加指责,放大错误。
孩子犯得大多数错误中,家长都难辞其咎。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家长的指责,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或讨好,而不是进步。
今天早上,儿子在洗漱台抽取洗脸巾时,不小心将我的头绳碰到地上。我冷着脸,带着不耐烦的表情和声音说:“捡。”儿子看了我一眼,小心地捡起地上的东西。
那一刻,我仿佛女王一般,高高在上。但在此刻写下“捡”字时,我心生愧疚,甚至在朗读修改文章时,我哽咽哭泣,无法读出“我仿佛……”这句。
为什么我不能处理好孩子犯错的问题?可能因为我犯错时,从来没有被温柔以待吧。
小时候,父母经常用吼打、冷嘲、让我感恩的方式,处理我的错误,导致我多年来习惯报喜不报忧。
我只是个普通的孩子,却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背负着“打脸很多亲戚的命运”。
我坚决维护自己在他们心中的优秀人设,不让他们失望!哪怕是我亲手打碎牙齿,和血吞,也要保全父母的荣光,坚决不给父母增加负担!
这种执念直接导致我在某件人生大事上,狠狠摔了跟头,且无法挽回。而我是一名百分百无辜的受害者。
在2021年之前,我觉得自己让父母非常失望,心生愧疚,一直过度反哺父母,向内找原因。
加之,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优秀的,8岁就在全县比赛中获奖、十几年的学生干部,主动贷款读大学(自己还款)、省级优秀毕业生、211硕士、名企管理层……以“连普通都算不上”的原生家庭为起点,能有这些所谓的高光时刻,我还凑合吧?
这两种对立观念一直在脑海中打架,更令我不能正视自己的人生挫折!愧对父母,愧对自己!虽然我没有任何错!
我曾在数年内,认为生命应该就此结束,我的人生完犊子了!曾经的我,在无数个深夜痛哭,无数次想自残(不会学梵高割耳朵,那样不好看),无数次想一了百了……
但当我在2020年、2021年,两次向父母求助时,得到的是漠视和秒拒。猛然间,我觉醒了!
真好呀!还好我不喜欢报忧,没人喜欢被反复拒绝。
也罢呀!掂出父母爱的微薄分量,我停止了精神内耗。
我没有错,错的是其他人!为什么我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蝴蝶早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扇动起它罪恶的翅膀!
后来发生的这一切,只是连锁事件罢了。
我也能坦然说出:“爸妈,你们有你们的难处,你们的父母可能也是这么对你们的。我过去持续且深度地体谅着你们的难处。但现在,我真的累了!我从18岁,就被迫长大了。我现在完全可以居家兼职、自己带娃、做家务了哦!现在的我,只想远离你们。我真的非常抱歉!可能我真是‘断六亲’的命呀。”
人生好难,永远顺遂更是痴心妄想。
该哭就哭,就算让我的朋友们知晓一点点的隐秘,又能怎样?毕竟亲姐姐都只拿它当谈资。
很多事情,想明白了,才能淡然处之:“就这样吧,算ing了吧!”
2023年以来,我经常鼓励自己,做一个乐观的母亲,做一个向阳的人!一个被吼大的、被漠视大的孩子,育儿能做到我这样,已经很好了吧?
人都不完美,我只和昨天的自己做比较。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孩子。父母理当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孩子的心意。
当我们被上司全盘否定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当孩子听到“你真给我丢脸”、“你真是废物”、“你个怂包”等恶毒之言时,Ta又作何感想?
孩子投胎到我的小家庭,是一种缘分。
有的父母意识不到这点,甚至将自己的错推到孩子身上,作天作地,把孩子越推越远;有的父母意识到孩子就是会犯错的,用爱心包容孩子,用“鼓励”代替“打击”,刻意培养孩子“允许自己失败”的阳光心态。
你倘若可以重新做回孩子,你会选择哪种父母?你的自我意识觉醒后,你又会远离哪种父母?
好好做父母吧!被爱滋养的孩子,会觉得人生如同在旷野中溜达,而不是“拿命耍杂技”。
不被允许犯错的孩子,等Ta的自我意识觉醒后,只想离这个家远远的!正如我一样!
更何况,我并没有犯任何错!(全文2047字,感谢阅读。)
作者简介:憨妈琪琪公号主理人,南师大新闻学硕士,前记者,前名企管理层,阅读百本育儿书籍。现居家兼职,快乐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