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旧时光》书评——往前看,别回头
首先先叠甲,我是个工科社畜直男,从来就不怎么喜欢言情小说、青春小说,毕竟太过于狗血矫情,自己完全无法代入进去。大一时读了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写的不错,比较真实,挺喜欢的(虽然结局剧情强行狗血)。近期有些想怀念自己的童年青春时光,于是找来这本书拜读。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模糊感,正如小草神所说:“过去不会被撼动,但如果你继续往前走,总有一天过去会变成比例尺上很小的一段。”没想到才工作一年,好像就把曾经的岁月忘得几乎一干二净,那些曾经占据生命所有部分的事物,没想到这么经不起时间的冲刷。

其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第二心理感受是嫉妒。原谅我,虽然此书原名叫做《玛丽苏幻想病例》,余周周女主绝对是玛丽苏,甚至文笔细腻反而有点略微矫情。当于女侠小学时为奥数竞赛和小提琴而烦恼时,主角比我大十三岁,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还在家乡和小伙伴在地里玩泥巴,只在新闻上听说过什么奥数、少年宫、钢琴十级。可能城市家庭的青年对这本书更有共鸣。另外比较奇怪书中的那么多男性好像都是工具人,居然全围着于周周转,男主林杨更是十几年的青梅,专心于一人。可能我一直属于路人NPC,一直觉得,或许有没有一种可能,别人对于自己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自己对于别人也没有那么重要,不过正是因为如此,与人交往的时候倾尽全心、珍惜对待。强行解释的话,也不是不可,毕竟自己在高中和大学也见识过很多优秀到耀眼的人。
在这本书中,反而对辛锐(辛美香)更有共鸣感,我和她一样的敏感内向,偏执,渴望改变自己,在意他人评价,羡慕他人的光芒,但是八月长安女士好像就是故意恶心人一样,命名这个角色完全设定更讨喜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恶毒女二,结局强行陷害他人,推动结尾波折。和《最好的我们》一样,可能作者觉得结局一定要整个大活,八月女士实在没活不如表演咬打火机。
书中的角色也总是心思细腻敏感,被偏见和歧视反噬的周沈然、舔狗蒋川、阳光的温淼、总是事与愿违的沈屾。读完只是觉得,精英主义、现实社会、阶层对人的异化,毕竟在这个想要做个普通人都要付出万般艰辛的社会,也难怪人人都没有安全感,人人都想着往上爬,获得我比你高一个等级的的傲慢。书中的角色一边受精英主义的异化,用行动批判着反对着精英主义,一边又因为精英主义收获名利不断妥协维护着精英主义(其实自己不也一样被时代洪流裹挟)。不过倒没必要美化一条未曾走过的道路。与他人斤斤计较,假设他人过得比自己好,最后都是没有什么意义,还是专心于过好自己。回想起自己的小学初中,不像主角团们,虽然没有学会什么技能、培养什么兴趣、参加什么比赛,自己生活在农村和小镇上,物质与文化资源匮乏,但是那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随便学学,既不需要智商、也不需要努力就能考到班级前几,尤其是初三,反正都能考到重点高中,那还学个屁习,还不放开了玩。

那是我人生中最快活的时光,虽然当自己升入高中、大学后,见识到世面,被各种折磨,才意识到初中只是井底之蛙罢了,但是也还好,我可不想那段美好时光被什么奥数和小提琴污染。
以上书评可能显得有些挑刺,整体上我还是挺喜欢这本书,也比较有共鸣代入感。学生时期,对于成绩的在意,对于分数的斤斤计较,少年时期的懵懂青涩,敏感,都给我一种好像似曾相见的感觉,虽然不是相同的经历,确有类似的感受,好像有又有点想起了学生时代的感受。即使工作一年,也同样面临着和未成年学生一样的成长的困惑和烦恼。那些自己如此渴望回去的旧时光,或许本身就带了一层美颜滤镜吧。就如同最近的热剧《漫长的季节》,角色们被困在漫长的秋季中,书中的角色们仿佛也被困在了漫长的童年和青春期,而且主角们的世界都有一块地方被被余周周占据,像喜马拉雅山的猴子挥之不去。个人认为,虽然现在的自己是由过去的自己塑造的,但是人还是要努力打破过去的束缚,真正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勇敢的往前看,别回头。

对本书最大感受是模糊感,除了时间因素,还有没有可能是从小学到工作,自己身边接触到的同龄女性越来越少,越来越不了解女生的心思呢?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