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对万历的影射
作者 随风飞舞潇洒人生
万历小时候被严厉管教的情形,大家有没感觉到好像似曾相识?没错了,这正是影射到了宝玉的老爹贾政的身上。宝玉看到贾政就像老鼠见了猫,贾政对宝玉的语气也从来都是厉声喝斥,不假辞色。
因此在这个阶段,贾政就是影射张居正。
万历也有那么点艺术家的特质。史载,慈圣皇太后与太监冯保都喜欢书法。所以,朱翊钧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
有一次年轻的万历有点得意地写了几个大字让张居正看,满想着会得到表扬。没想到张居正却觉得万历不应该沉迷于此道,从此后就取消了万历的书法课。弄得万历同志很是失落。
书中第八回,就有描写宝玉书法写得好的情节。
万历从年轻起就喜欢醺酒,常常和身边的太监喝得大醉,然后酒品还不好,喝醉了喜欢撒酒疯。史书中专门记载了一件万历发酒疯的事件。
再来看书中第8回的描写:
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便上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喝一钟。”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薛姨妈笑道:“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
......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隄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
这个地方,李嬷嬷实际上就是李太后和太监冯保两个人的化身。大家留意中间有一句话:
“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
这个恐怕就是指上面所说的万历发酒疯的事件了。这个事件其实并不是只有这里有暗示,在前面第五回梦游太虚幻境那段有专门来写的,等候后面说到秦可卿的时候再来详细说。
我们再看后面宝玉喝完酒后,先是骂丫头不会戴帽子,后又借着李嬷嬷吃了他留给晴雯的包子,以及喝了他的枫露茶,就摔杯子,闹着要赶李嬷嬷走,这些都是发酒疯的表现。
后来丫头茜雪就不见了,应该是给赶走了,代李嬷嬷背了黑锅。这个我认为就是影射冯保给万历赶走了。因为第8回时,已经是万历大婚之后的事情,张居正已死,而冯保在张居正死后很快就被赶走了。
那么李嬷嬷吃了他留给晴雯的包子,以及喝了他的枫露茶,又是对应什么事件呢?原来冯保还在时,有一次,张居正向小皇帝进献白莲和双白燕,被冯保以“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啓玩好”为由拒絶。
冯保这个人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也是贪财好货,史载张居正先后送给冯保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 万两、银二十万两。冯保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了生圹(墓地),张居正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他歌颂不已。
再来看看万历早期的大太监冯宝。前面已经分析过,他和万历的老妈李太后揉合了一下,变成了李嬷嬷,管束着宝玉喝酒。那么太监头子王熙凤在这段时期是否也会和冯宝的什么事件有交集呢?这还真的有。
这就是有名的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事件。在这个事件中,凤姐收了三千两银子,间接害死了金哥和张公子这一对苦命鸳鸯。而史载中,冯保也有一次因收受贿赂,间接害死一对夫妻的事件,这对夫妻还是皇亲国戚来的。
其实第五回的描写,完全不是在暗示秦可卿淫荡。而居然是在影射历史事件的。然后通过影射这个历史事件,来表达出作者很深刻的观点。
我前面已经分析过,这时候的宝玉,是影射年轻时期的万历皇帝。万历年轻时发时了什么类似的事件呢?其实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我这里直接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描写这段历史事件的原文粘过来。(略)
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情节和这段史实的对应关系:
首先,宝玉来到书房,一看到《燃藜图》以及那幅劝人经世治用的对联,就“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这一段正好对应万历腻烦了皇宫的富丽堂皇和千篇一律,每天读书的枯燥和烦闷。作者专门写出来是《燃藜图》,当然是还有更深的含义的。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所载: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自云太一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刘向所受《洪范五行》之文,原意写黄河泛滥,治水与治政的关系。引申为天人感应。灾异跟君主失势、国家败亡之间的关系。核心是讲述朝代兴替、改朝换代过程中,五行相克、福祸相依的避趋之道。这里可以看出来,后面作者借张友士之口分析了一大段木旺克土之类的话,是跟这里一脉相承的。
接着,宝玉逃离了书房,来到香艳的秦可卿卧室,就对应着万历逃离皇宫,在太监孙海的引导下,来到“西内”花园风花雪月。
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内容是杨贵妃喝醉酒的香艳画面,影射万历沉醉于西内的美女和酒香。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象征微寒的春天里万历在宫中睡不着觉,被酒香吸引来到了西内花园。秦太虚,字少游,称淮海居士。暗示万历被孙海引导下,少年人出来游玩。
然后,太监和宫女的打闹,就是书中的“猫儿狗儿打架”。事件过后,张居正每天派遣四名翰林陪万历,就是对应着书中的留下四个丫头看着宝玉。
而在事件中关键的一个地方:“太后以异常的悲痛责备自己没有尽到对皇帝的督导教育,她脱去管环,准备祭告祖庙,废掉这个失德之君而代之以皇弟潞王。年轻的皇帝跪下恳请母后开恩。直至他跪了很久以后,太后才答应给他以自新的机会,并且吩咐他和张先生商量,订出切实的改过方案。”
这一段处罚和警示万历的过程,被作者替换成另一种警示的方式,并且大大加以扩展,写成了一整回的太虚幻境的梦境。这段梦境的情节中,先是宁荣二公托警幻仙姑告诫宝玉要留心于政事和治国之道,然后演绎红楼梦仙曲,唱尽人世间悲欢离合,希望宝玉看透繁华之后的悲凉,又让其妹可卿以仙姿绝色“色谏”宝玉,这些全都处处紧扣着警示宝玉不要堕落于淫欲,而要奋发有为这个主题。
第五回中故意把寿阳公主写成寿昌公主,留下线索引起读者注意。原来历史上的寿阳公主不止一个的,在史书还能留下那么一笔的寿阳公主,另外还有两个。其中一个正是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女,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同母妹妹朱尧娥。
这个寿阳公主朱尧娥,跟上面说到的同昌公主,两人的故事居然还颇有点异曲同工。她是万历皇帝的同母妹妹,万历对她很是宠爱。而她也是年纪轻轻26岁就死了,万历闻听到她的死讯时,非常悲痛,正在进行的朝议也停了。下令抚恤加倍,隆重下葬。
这个寿阳公主本身没啥问题,问题还是出在她的驸马侯拱辰身上。原来这个人是国本之争中的挑头分子,当时大家上疏都不敢第一个署名,他是第一个愿意署名的,是个喜欢来事,无所顾忌的人。
另外,这个寿阳公主死的也真是时候,居然恰好就死在万历十八年九月。万历十八年发生了什么事件?就是群臣集体上书要求册立太子,国本之争矛盾全面爆发的一年。
所以,作者在这里所写的寿昌公主,不是写错了,也不是抄书的人抄错,而是为了隐晦地影射这个万历的妹妹寿阳公主。
还有一点,不只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寿阳公主死在九月份,是跟书中秦可卿的死期是在同一个月。而且,书中秦可卿出殡后并不是马上下葬的,而是停灵在铁槛寺。至于什么时候下葬,书中就没说了。
而这个寿阳公主呢,史载是这样的:“仍命所司卜得吉兆,以次年闰三月初八日葬于翠微山之原。”
也就是说,她虽然九月就死了,但是要等到明年的三月初八日才是吉日,才能下葬。那么书中的秦可卿可能也是这样,要等吉日下葬。这样看来,秦可卿居然还同时影射了这个寿阳公主。
所以书中贾珍为什么对秦可卿的死这么伤心,说要尽其所有来为秦可卿办后事,从这里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原来这是在影射万历和寿阳公主的关系,当然也是在影射唐懿宗与同昌公主之间的关系。后面这一个皇帝可就真的是尽他的所有来安葬同昌公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