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6读书笔记|《世界哲学史》做不幸的苏格拉底,也不做幸福的猪

感悟:
虽然这部书所讲述的每一位哲学家的思想和所涉及的不同领域讲述得不是很细致,毕竟这是集大成者。而书中也有在重点讲述哲学家们的重点思想。也算是一种对所有思想的宽泛了解了一下,人类哲学史的进程,开拓了眼界,甚至增加了思考的深度。
而这部书就像是一本地图册,作者从东方开始说起,讲到了古代印度哲学、古代中国哲学、古希腊哲学;到各位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再到中世纪哲学、教父哲学、经院哲学;再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哲学;再到十九世纪哲学、浪漫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实证主义、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新康德主义;到最后的二十世纪哲学思想的主流。总得来说东方、西方、古代、中世纪、近代等等都笼统的介绍了一遍。
可谓是涵盖面甚广,其中也了解到了不少的哲学思想。而作者在末尾主张科学与哲学应该相互结合,才能给未来的人类创造更加有价值的世界也算是一种呼吁性的书籍了。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我宁愿做一个不幸的苏格拉底,也不愿做一头幸福的猪。”










文章摘抄:
>>印度人关注永恒的东西更甚于关注尘世的和暂时的东西及其秩序,他们鄙薄那种过分严肃地看待时间流逝的过程并紧紧抓住它不放的做法。
>>他们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存在物,灵魂和肉体是统一的,脱离肉体的灵魂是不存在的。
>>人生的一切皆为苦;所有苦的根源就在于欲望;断绝欲望就能够消除痛苦,就能从生死轮回的锁链中解脱出来。
>>佛教徒所讲的轮回转世的意思并不是说,新诞生的生命与前世有因缘关系的那个生命是同一个——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存在一个连续性的我;但是,这两个生命也不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根据因果规律一切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根源。
>>人生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一个逃避尘世的禁欲主义圣者,而是成为一个能够认识世界和人生并且能够保持中庸和思想明达的智者。
>>智者的人生信条是通过无为和深刻地领悟道的要义而有所作为,这一信条也同样适用于统治者。
>>“没有什么是可以无端发生的,万物都是有理由的,而且都是必然的。”这或许是关于因果律的第一个明确的表述。
>>人的灵魂。人的肉体和灵魂也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灵魂也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虽然它非常细小。人死后,灵魂原子就消散了。
>>伦理学。人所能达到的幸福完全在于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希腊语ataraxia)。获得幸福的途径就是节制和轻视感官享受,并注重精神财富的培养。
>>心灵是无限的,独立自主的,它不与任何事物相混杂,是万物中最稀薄、最精纯的。心灵具有支配一切的力量,它促使宇宙从原始混沌演变为一个美丽的井然有序的整体。
>>只有那些具备哲学思考的原动力的人才能够获得对理念的认识,柏拉图称这种原动力为“厄洛斯”(爱欲)。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可划分为思想、意志(情感)和欲望三部分。思想存于人的头部,情感存于人的胸部,欲望存于人的下身。
>>家庭是历史之根源,是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基础,倘若它遭到破坏,那么将必然导致社会的衰败。
>>国家采用何种体制,必须根据相关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的具体需要而定。
>>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和变异,时间就不会存在,而在永恒中则不存在变化。显而易见,若没有生成和造物,那么时间根本就不会存在…… 毫无疑问,世界不是在时间之内被创造的,而是与时间一起被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