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纶映辉】历史悠久的桑文化

2022-03-07 17:27 作者:云南省博物馆  | 我要投稿

桑文化是华夏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它既有原始宗教祭祀桑的图腾,又有古代社会男耕女织桑的物象。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生活中,以桑为载体,与各种文化形态有机融合,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桑文化。



1

扶桑神树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原始图腾崇拜,扶桑树是通天树,是太阳栖息的地方,由两棵相互扶持的桑树组成。《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古代先民借用“桑”表达东方大海里的神木,昭示了对于扶桑神树的崇拜。

三星堆青铜扶桑神树(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藏)


2

千年古桑

野生状态下的乔木桑,粗壮高大,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质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分布地域广,种质资源极为丰富。西藏林芝县尼洋河畔生长着1600多年树龄的古桑树,福建泉州桑莲禅寺内植有距今1000多年的古桑。河南新野县城中心“汉桑城”内植有两棵千年汉桑。

西藏林芝1600年的古桑树


3

 桑林祷雨

古代中国以农桑为本,蚕桑生产的丰欠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权的基础,商代成汤年间遭遇大旱,商王祈祷于桑林,向天祈雨,“桑林之山,能兴云作雨也”。成汤王翦其发磿其手,以身为牺牲,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

商代成汤祷雨

 4

采桑纹壶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采桑纹壶上表现了射礼和侯妃采桑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壶面纹饰刻画技艺精湛,人物形象生动细致,特别是第一层上的采桑组图描绘了2000多年前妇女们采桑劳动的场景,并传达出当时栽植桑树为高干桑的真实信息。

战国青铜壶上的采桑图




5

争桑之战

春秋时期,吴楚两国边境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与钟离(今安徽凤台县东北)相互毗连,遍植桑树,分属吴国与楚国的两女子因采桑纠纷而起争执,事态迅速扩大,吴国与楚国为争蚕桑之利,互相征兵讨伐,继而吴国攻克卑梁、钟离两城,楚国迁都远离吴国,此为历史上著名的争桑之战。

吴楚争桑之战



6

桑之家族

中国桑树资源丰富,古今桑的品种繁多,野生桑分属于15个不同的种类及其变种,栽培之后的桑树品种称为栽培桑种,主要有鲁桑、白桑、荆桑、广东桑等系统,计有上千个不同的品种。近现代桑树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国蚕桑生产区域的优良桑树品种有:江浙地区的湖桑,四川和重庆地区的嘉定桑,广东一带的广东桑,山东的鲁桑,以及山西的格鲁桑,安徽的摘桑,辽宁的辽桑,新疆的白桑等。

桑树




展览时间:3月1日—4月15日

展览地点: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临展厅

主办单位:云南省博物馆  苏州丝绸博物馆

来源:《经纶映辉——苏州丝绸文化技艺展》大纲

编辑:陈金珊  校对:杨雯玥   审核:叶之声

【经纶映辉】历史悠久的桑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