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2023-08-29 08:51 作者:虚空济国学  | 我要投稿


 

孔子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感叹“何有于我哉?”我做了什么呢?什么都没做。这不是谦虚,而是事情最本真的样子。所有的事情,实则都是我们该做的,喜欢做的,愿意做的。

太阳普照万物,它不会认为自己有多伟大,只是每天照常东升西落而已;大地承载万物,它也不会认为自己伟大,只是呈现自己本来的样子而已;真正伟大的母亲,不会将子女的成就归功于自己,不会认为自己在付出,而是尽自己身为人母的责任而已。用《道德经》的话讲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最上等的德是不认为自己有德,就像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有多善良,而是认为正常人都这样;真正的义工,是不认为自己有义,不认为自己在奉献,而只是我想做,我喜欢做,我乐在其中;真正的包容,是不认为自己在包容,而是认为对方只是呈现他该呈现的样子,还认为自己在包容,说明还有不满和委屈;真正的忍辱,是不认为自己在忍辱,而是认为一切发生都很正常,我完全接纳,还有忍辱的概念,说明内心还有不如意。所以,任何事情到了最高境界都是无,没有这个概念。

既然如此,为何我们每天还在不停地讲“要懂得付出,要去奉献,要去包容”呢?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还缺少付出的心,缺少奉献的心,还做不到包容,所以需要借这个“名”不停地去提醒自己,让自己变成那个样子。而当我们不停地去付出,去担当,最后形成一种习惯和本能的时候,又何来付出和担当呢? 没有,我只是做自己而已。

读至此处,很多人也许会感叹境界太高,其实不是高,而是本来如此。就像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开始我们会认为是谦虚,而一旦真正明白,就会发现那不是谦虚,而是真理。就像《道德经》讲:“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我们不明白的时候,会认为境界太高,而真正懂的人,知道它只是在讲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只是在讲世界运行的一种的规律而已。

所以,站在道的角度,没有境界的高与低,没有伟大和渺小,只是一种自然规律的呈现,只是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赋予了它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就像我们歌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叹他是智慧的化身,其实是人出于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寄托,从道的角度来讲,诸葛亮只是在做自己,像这天地间的万物一样,在呈现着他该呈现的样子。

同样,义薄云天的关羽,大公无私的包拯,清正廉洁的海瑞,历史上所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伟大人物都一样,从道的角度来讲,都是一种自然呈现,就像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风雨云雾,人间四季,花草树木等,没有伟大与渺小,没有高尚与卑微,他们只是在做自己,只是在呈现着自己本来的样子而已。所有才有,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因为在他们那里,都一样,没有分别。

只是到人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分别,有了对立,因为人有思维,有欲望,有标准,而道没有。就像做饭,做得好是道,做得不好也是道;像夫妻关系,经营得好是道,经营不好也是道;做事业,做成了是道,做不成也是道。道没有好坏,没有属性,没有定义,都是正常现象,正常发生而已,都是一种规律。

但人有情感,有理想,有渴望,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希望事业更成功,希望感情更和顺,希望家庭更幸福,所以,就需要研究让生活、家庭、工作、事业变得更好的道。而这个道就是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人与人之间的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