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万人消费、市场规模达10亿、VC也入局谁在为汉服一掷千金?
超200万人消费、市场规模达10亿、VC也入局谁在为汉服一掷千金?
图文来自:东方财富网
特别声明:本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为原作者观点,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李白诗云“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人们对美的追求,跨越千年。正如汉服本身,千年之后,又徐徐回归,款款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
去年以来,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发现,在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中经常出现的,李子柒般的汉服女子,也出现在深圳的地铁站、购物中心里。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与汉服有关的事物,如李子柒的视频,汉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仅引起海外的一片惊呼和叫好,还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浪。记者发现,在抖音、B站上,汉服视频的播放量也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由小众玩家撑起的市场,规模居然高达十亿。阿里、虎牙等互联网企业,以及森马服饰等服装品牌都开始布局汉服市场。

市场规模高达10亿元
记者发现淘宝上一家名为“十三余小豆蔻儿国”的店铺,粉丝居然高达305万,还专设了粉丝群,该粉丝群讨论人数高达5000人。此外,淘宝上销售的汉服,价格最高的要上万元。
从关注度来看,去年3月,“淘宝新势力周”发布《2019中国时尚趋势报告》,报告显示,在时尚搜索关键词趋势TOP10中,汉服位列女装排行榜第三。“汉服”搜索量同比增长翻2倍,连续数月搜索人数超“衬衫”。
从销售量看来,天猫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购买汉服的人数与2017年相比增长92%。2018年,淘宝、天猫两大平台汉服相关总销售额为9.21亿元。仅2019年天猫双十一当天,截至下午2点,汉服成交金额就已达到1.8亿元,其中90后消费者群体消费超9065万元。而据2019年9月央视财经报道,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估算已超过200万,市场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从汉服爱好者的喜好程度来看,据《2019-2021中国汉服产业数据调查、用户画像及前景分析报告》统计显示,2019年,约55.5%的汉服爱好者拥有2到4套的汉服,拥有5套汉服及以上的消费者数量约占15.3%,总体的汉服人均拥有量约为3件。
“我喜欢定制汉服,为了喜欢的汉服,我可以等上大半年,也会省吃俭用来买。”95后汉服爱好者小青表示,自己刚出来工作不久,但是从大学开始就很喜欢汉服,但现在收入不高,所以只能买得起一千元以下的汉服。

社交媒体、影视作品推波助澜
汉服为何在2019年火了?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是重要原因之一。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李对记者感慨,每次看到抖音上那些穿着汉服的长袖翩翩的小姐姐们,都觉得好美,自己也想买一套穿了拍拍照。
记者统计发现,抖音平台上与汉服相关的话题数量有近200个,而排位第一的汉服视频数量就达91万个,累计播放次数256亿次;而在微博上,与汉服相关的话题讨论量达335.6万,阅读量26.4亿。
此外,商家们积极与一些古风文化IP合作,也为汉服造势。比如,汉服品牌“花朝记”和《长安十二时辰》联合推出的大袖儒裙,几个月里销量增涨达12倍。淘宝店铺“流烟昔泠”推出《陈情令》的联名款,连续3个多月霸榜消费者最爱的汉服前五位。《知否知否》播出后,与汉服品牌“汉尚华莲”共推14款联名汉服,上线三周销量也突破了百万。
VC机构也在汉服上有所布局。之前多个VC机构传言要在汉服领域进行投资,如今多个计划已经落地。2018年由著名影视明星徐娇和武汉载艺星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手成立的汉服新品牌“织羽集”,随后该品牌母公司获得K2VC领投、辰海资本、东湖天使基金和AC资本跟投的2000万元天使投资。除此之外,常年专注于古风摄影的著名摄影机构盘子女人坊也在2018年获得由元创资本投资的C轮融资。
大玩家开始进场
随着汉服热度上升,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扩大,越来越多人投入到汉服销售市场。据天眼查统计,当前经营范围内包括汉服的企业有478家,其中有288家是2019年的新增注册企业。从图稿设计、布料运输、打版裁剪、加工制作,到成品运输、宣传与销售,汉服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早在2018年,森马服饰集团就从童装着手开始布局汉服市场。2019年,盘子女人坊从中国古风摄影服务平台分离出专门的汉服品牌“从一服饰”。在惊人的商业爆发力和巨大的流量价值之下,汉服社交APP也应运而生。近日有报道称,阿里和虎牙分别于2019年7月份、12月份上线了古桃App和花夏App,这两款App的目标用户群体均为汉服用户,目的在于给该群体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社区。
以古桃为例,除了“百元白菜汉服”、“同袍的汉服日常”等成为热门话题外,带有地理位置的“我在南国汉服嘉年华”等也是热推重点,让更多汉服爱好者可以发布聚会信息。此外,汉服社交APP还包含一些专业话题,比如汉服科普知识、古风妆容造型、汉服穿搭等。
值得一提的是,汉服产业刺激产生新的消费活力。除了服装消费之外,各类线下体验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化妆加摄影,再摆上几十套汉服,辅以头饰道具,一门生意就此开张。以深圳为例,在客家甘坑小镇,逛逛古风汉服店铺,租几套服装,在古旧的老巷子摆拍若干,已成游玩甘坑的规定动作。与古风文化相关的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亮点。汉服热带动了服饰、鞋帽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兴职业群体,如汉服模特、古风摄影师、化妆师等。
有分析认为,“汉服热”逐渐升温不仅源于汉服本身的古韵之美,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但以汉服热为代表的古风产业,离规模化持续性发展,还有一条长路。
(文章来源:创业资本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