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团同人文】万古长夜,烛耀灯明 | 前传
开新坑啦!有疑问,专栏简介见。
正文
入秋以后的N城,到处都美的像幅画卷。大抵是被深厚的历史浸染的缘故,每一幅画卷上都描摹出了可意会、却难言传的人间故事。
我,一位在当地师范院校兼修新闻与历史的大三学生,趁着难得的解封时光回了趟家,定是舍不得宅在家里浑浑度日的。
我得出门,感受这秋日与人文交融后的风景,用眼睛和相机记录下季节更迭下、风云变幻里,这座百年古城独有的韵味。
“饭刚做好,不吃就出门了?不是天天在学校里念叨着要吃妈妈做的菜吗?”
母亲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我的脚步就已经踏出了院门,心早就随着秋风四处飞走了。趁着太阳还没下班打卡,正是拍摄绝美夕阳的最佳时间,我带着相机跑步出门了,打算感受自然之余,顺带着锻炼一下身体。
看到道路两侧几人合抱粗的百年梧桐我得拍,熹微的阳光透过稀松的梧桐叶洒在人脸上暖暖的;看到古城墙上无所顾忌生长着的爬山虎我得拍,它们在和走过的每一块砖墙互诉着历事与今闻。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跑到了位于市博物馆后门口的大道上,已经快到闭馆的时间,故四周没什么人来往。
墙外,卖活珠子的小推车上冒着腾腾热气,偶有接孩子回家的老人和行色匆匆的下班族走过;墙内,挺拔的松树守卫着历史的秘密,不知今晚又将上演怎样的一场博物馆奇妙夜。
正将我准备拿起相机记录下这烟火气与神秘感交织的景象时,从幽深的小巷里探出一个人。他紧紧护着胸前的背包,左顾右盼,神色鬼祟,很难让人不怀疑他刚刚是否做了什么不轨之事。
我兀自揣度着,这人莫不是个“梁上君子”。况且,这巷子和博物馆只有一墙之隔,很难不让人怀疑。
我正准备掏出手机报警,没成想出门前嫌麻烦就只带了相机。于是情急之下,我按下快门,保留住证据要紧,又独自跟着这个人穿过三街四巷,来到了位于古城区中心的时代公园里。
这人找了张长椅坐了下来,拉开了胸前背包的拉链,两条腿抖得跟漏筛似的, 心里肯定打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算盘。我侧身站在花坛后面,准备拍下这盗贼“越货检查”的全过程,嫌光线太暗,没多想,就开了闪光。
不成想,他抬头刚好朝我所在的位置看过来,见这耀眼的闪光灯,想必是以为来了什么人巡逻,起身拔腿就跑,连这包里的东西都不管了,一溜烟的功夫就消失在这公园里。
我见他像惊弓之鸟般逃窜,包里的东西都四散掉落在地上,好奇心驱使着我,一定要上前打探一番。
从这深灰色的手提包里,一共掉落出七样物品。长的,有乐器,一只泛黄的玉箫,有兵器,一把上锈的剑,还有一根用旧了的笔杆;其余一块瓷器的碎片,一张检过的车票,一块不走字的手表,还有一盒未拆封的剃须刀。
为了保留现场,我不敢动这些物品,只是蹲下身子,借着微弱的夕阳仔细观察着。
这箫和剑究竟是什么来头?我打小就去市博物馆玩,很多物件都混了个眼熟,也从来没见到过与这两样相似的古董。不过这做工和手艺,倒不像寻常人一眼就能识别出的现代做旧工艺品。
光线越来越暗,空气里又多了些许凉意。凭着自然光,瓷片上的花纹和车票上的字已经看不清楚。于是,我决定先拍下现场,再去警局报警,让警察处理这件蹊跷又离奇的事。
正当我准备按下快门的一瞬间,银白的闪光灯照亮了西边天上悬着的落日。
这落日不似平日里一般红,红的像那坠在树梢上的柿子,裹上了一层云做的纱裙,故不是那么刺眼;也不似平日里一般圆,圆的很刻意,像是被人精心雕琢过,没有任何瑕疵。
盯着这落日看久了,怎么就让人这么困乏。困到我一眯眼,好像就睡着了。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一新一旧,唱尽岁月歌;
流水自飘零,万卷又何益?
孤独,一张网,网进幻境人间往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