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大比拼,结局令人意外

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最大的区分点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中式教育最大特点是应试化,就像视频里展现的,老师只会把知识直接告诉你,让你记住,这种教育模式的确不讨喜,但也请大家不要过多嘲讽,有高考这种为了提供贫困家庭孩子一个平等机会的全国性考试在,教育就没法完全不应试,它提供给太多小孩出路了。教育方式本身应该契合社会情况,像中国仍旧很多地区没办法建立视频里西方那么完善体系的学校,一方书桌,三尺讲台依旧是最适合的教育工具,虽然它枯燥,它约束,但是也是适合带给小孩更多知识的学习模式,我明白很多地区由于教育竞争变得极端,孩子们上课也变得麻木,叫苦不迭,但是这真的是学进知识最快的方式了,像现在很多大学教学采用的就是偏西方教育模式,注重引导求证,自己探寻,但是那样的模式下学会知识是需要时间投入的,学习的主动对象也是自己,这很难适用于目前的中学教育阶段,一方面高考的内容多而杂,我们很难说为了一个章节的引子花一天时间去自己探索,另一方面当学习的主体对象变成自己后,知识的普及率就会变低,因为探寻知识一旦成为一个主动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选择了。
其实现在很多地方有在搞素质教育,向西式教育变形,但是结果不尽人意,当别的学校在上晚自习消化一天的学习知识时,它正在组织学生上实验课探索知识内核,当过一阶段后问学生所领会知识,大家的表现差距甚大,且平均水平不高。也许有的孩子家里能够买到昂贵的仪器,父母的文化水平也够高,能够辅助孩子理解,但也有的孩子出身平凡,无法理解还时而犯懒,这样优者更优,大部分弱者逐渐被淘汰。也许大家觉得优胜劣汰是基本竞争规则,但在大部分人都达不到上文那样富裕家庭的情况下,谁又能保证被淘汰的那一部分人没有自己呢?谁又能说西式教育是绝对的赢家呢?
我想说的是,中式教育内核是灌输,老师的严厉与否、互动和课堂趣味程度从来不是区分中西教育的方式,中式教育也会有老师们备案时编排趣味互动,课后关心同学,有些同学认为的课堂呆板严肃、老师不近人情也许只是你们学校的教育特征,它无法代表中式教育,也请大家不要对中式教育过于苛责,它固然有很多弊处,比方说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学会主动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学阶段知识水平强于国外,但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就明显不行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中式教育的这种模式也为教育公平性做出了很多贡献,它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希望的是以后可以慢慢改变,摆脱中式教育里面的应试因素,而不是一味羡慕西式教育,每一种方式都有它存在的社会因素。
我自己也是中式教育出来的人,上中学的时候真的很不理解这样的教学环境,但是上过大学才发现这种模式下对于知识的掌握度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比拟不了的,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但是至少我当时大学四年都可以说是在吃高中的老本,因为高中学的比大学真的扎实很多,尤其是英语,当时的大学引入了课堂反转、情景排演等趣味英语教习任务,但是你真正经历之后会发现这种模式下的趣味性虽然高,但是远不如相同时间跟读短文所带来的提升大,又或者说有些学科、有些人本就不适合这种模式。也许我们都只是世界里的平凡人,没有超强的领悟能力和自学能力,放在西式教育里,也只会度过一个相对有意思的中学阶段,然后早早步入社会,带着我们并没有学会什么的大脑,在牛津街头按着计算器找着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