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卷王苏秦的一生之敌——张仪

2023-07-06 08:09 作者:暴富研究员  | 我要投稿

苏秦鼓吹的六国合纵获得六国认可,

此时的苏秦腰挂六国相印,六国封君,好不威风!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史记 苏秦列传》

但是,威风之下暗藏的是苏秦的担忧。

秦国军队战斗时十分彪悍,若此时秦国孤注一掷,

趁合纵未成势之前攻打赵国,赵国若战败,

则眼前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如梦幻泡影。

他想起了家人的嘲讽、求职的心酸、他再也不想国以前的苦日子了。

编辑切换为居中

于是,苏秦想起了自己那位聪明绝顶的老同学——张仪。


苏秦离开学堂的时间早于张仪,私下里苏秦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张仪。

此时的张仪刚刚在阎王殿走过一遭。

张仪完成学业后,就去游说诸侯,求个一官半职。

有一次,他陪同楚国的丞相喝酒,

结果,楚国丞相丢了一块玉璧,

门客都怀疑是张仪偷了玉璧,

门客们认为:“张仪贫穷,品行不端,一定是他偷了丞相的玉璧!”

于是大家一起捉住了张仪,打了他几百竹板,

但是,张仪始终没有承认,门客们只好释放了他。

张仪的妻子既悲又恨对他说:“你要是不曾去读书游说,又怎么会遭受这样的屈辱呢?”

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他的妻子笑着回答:“舌头还在。”

张仪说:“足矣。”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史记 张仪列传》


张仪就是靠舌头吃饭的,只要舌头还在,那份追逐功名利禄的热忱就在。

苏秦为了送这位老同学入秦,做出了精妙的安排。

苏秦先派人引导落魄的张仪。

你当初与苏秦的交情很好,现在他已经当权,六国相印系于一身,

你为什么不去投靠他,以实现功成名就的志向呢?”

张仪于是到了赵国,呈上名帖,请求拜见苏秦。

苏秦却早已告诫守门的侍从不替张仪禀报,又设法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开。

不久之后,苏秦接见张仪,把他安排在堂下坐着,赏给他的饭菜也是丫环仆人吃的。

并多次责备张仪说:“像你这样的人,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了这种地步。

难道我没有能力推荐你并使你富贵吗?

只是因为你不值得录用罢了。”

苏秦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这次本是来投奔苏秦的,不料反而被羞辱,

此时张仪不仅气愤甚至有些怨恨,他要报复苏秦!

放眼望去,能威胁赵国的国家,唯独秦国,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苏秦送张仪入秦,实际上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史记 张仪列传》


不久之后,苏秦告诉自己的门客说:

“张仪是胸怀天下大的才,我大概是比不上他的。

现在我侥幸比他先受到重用,但是说到能够掌握秦国大权的人,

我认为只有张仪才有这个本事。

然而他目前很贫穷,没有被重用的机会。

我担心他为了满足眼前小的利益,不思进取,不能成就大的功业,

所以把他召来当面羞辱他,来激发他的斗志。请你替我暗中帮助他吧。”

苏秦将自己的打算奏明赵王以后,派人暗中跟随张仪,

与张仪投宿在同一间客栈,假装是无意发现人才而接近他,

还拿出车马钱财供他使用,做张仪的私人管家。

凡是张仪需要的,都能供给他,却并没有告诉他实情。

张仪终于得以拜见秦惠文王。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客卿,与他商谋破解六国合纵。

苏秦派来的门客在张仪收到秦王重用后向张仪告辞。

张仪说:”仰赖于您的帮助,我才得今天这显赫的地位,

现在我正打算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现在要选择离开我呢?”

这位门客告诉张仪这一切都是苏秦的安排。

张仪说:“这些权谋都是我曾经研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出来,我不如苏秦高明啊!

现在我刚刚被秦王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您替我感谢苏先生,

只要苏秦先生当权,我张仪不敢攻打赵国。”

可张仪作为一个纵横家,

受秦王赏识必然要为秦王分忧,苏秦合纵意在锁秦东出之路,

若张仪是个信守承诺的人,短期内也许张仪不会提议破合纵。

但为秦王效力的张仪,必定要为秦王排忧解难,

而眼下困扰秦国的,就是六国合纵攻秦啊!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张仪为秦王谋划必定要打破六国合纵。

东出不畏合纵,还需横强!


苏秦为的就是秦国不要破除合纵而送张仪入秦,

可张仪在秦国安身立命的根本又在于为秦国破除六国合纵。

苏秦绕一大圈意义何在?张仪短暂的让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打破六国合纵,张仪第一站到达魏国,担任魏国丞相。

张仪明为魏相,暗为秦国。

张仪此行的目的是让魏国尊秦,然后其他五国效仿魏国。

可是任凭张仪如何劝说,魏襄王就是不愿意采纳张仪的意见破坏合纵。

劝说不能奏效,张仪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应对策略,

一边采取利诱的方法劝说,一边让秦国采取军事手段打击魏国。

秦国攻打魏国大胜后不久,魏国和齐国又爆发了战争,齐国获胜。

两次大败,魏国损兵折将,魏襄王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不得以尊秦。

随后,张仪返回秦国继续担任相国。

正如张仪的反复横跳一样,

魏国也在是否合纵的问题上,反复横跳

张仪一走,魏国便合纵;

秦国再次出兵攻打魏国,魏国便跳出合纵尊秦……

这就是张仪破坏合纵的计谋——连横

具体实施起来就是秦国一六国中一国结盟,

其他的五国的联盟就会破坏。

张仪把这套办法在六国身上用了一遍,

六国在张仪威逼利诱下逐步于秦国联合,六国合纵失败。


六国合纵为何会失败?

1.六国利益很难长期保持一致

六国的目标与利益只能短时间内保持一致

面对不断鲸吞蚕食领土的秦国时,六国可以合纵攻秦,这是六国关系中抗秦的一面;

同时,六国之间相互攻伐,彼此之间都有仇怨,这是六国关系错综复杂的一面。

六国的利益无法长期保持一致。

2.六国面对秦国时利害不一


韩、赵、魏三国与秦国接壤,是秦国首要的攻伐对象,在合纵与连横中反复摇摆

被秦国打的受不了时,就与秦国连横;

缓过劲来,就跳出连横,加入合纵。

燕、齐、楚三国由于地缘上距离秦国较远,往往采取的是坐山观虎斗的策略

3.秦国连横的干扰

秦国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想方设法破坏合纵,也是合纵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秦惠文王执政时期,在张仪等人的辅佐下,秦国在崛起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下一位继任秦王的人是谁?他又将代领秦国走向何方?


卷王苏秦的一生之敌——张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