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人群如何选药?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人群如何选药?
随着经济越来越好,人们寿命越来越长。这是一件好事。可是,寿命长并不代表人们就越来越健康。寿命长≠健康。很多之前少见的慢性病正在逐渐成为“时尚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业已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病。而国内三高人群已经以“亿”为单位。还有像乙肝、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疾病,患者也以千万计。这些疾病,本身并不致命,可是,一旦控制不好,引起其他并发症,问题就会比较严重。这也是为什么保险公司都很在意它们的原因。今天就从“三高”开始。本文重点内容:一、高血压的判断标准是什么?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
根据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里对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诊室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而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诊室血压是指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获得的血压值。高血压会引起血管堵塞,是心梗、中风、脑梗塞、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虽然高血压本身并不致命,但由它引起的并发症却足以致命。所以,高血压是比较严重的慢性病。不过人们只要按时服用降压药,一直维持正常血压即可。在三高患者中,尤其以高血压患者居多。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如果不清楚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可以问一下医生。大多数人都是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是由遗传导致的。
除了分类以外,根据血压升高水平,一般将高血压分类三级:
除此以外,还可以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这里正好解答一下一些人的疑问:
有人会问到,如果我只是高压高了一点,或者只是低压高了一些,算高血压吗?很显然:算。
二、高血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人体会通过食物获得大量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等。糖分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之一。通常可以通过谷类、水果、砂糖等各种食物摄入体内,形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或者是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肌肉运动的能量来源。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被称为“血糖”。正常情况下,胰腺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吸收,使其转化为热量消耗掉。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就需要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促进吸收,长期高负荷工作,胰腺过度疲劳会导致功能衰退,逐渐变得无法顺利分泌胰岛素。血液中的糖分因为得不到充分吸收,一直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血糖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一个指标,而是一个动态指标,餐后往往血糖会上升,因为从食物中摄入糖分,血糖高是正常现象。胰腺在这时候会分泌更多胰岛素,促进糖分吸收。判断血糖高低,一般分前餐前和餐后。一般餐后2小时,血糖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目前判断高血糖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测试血液中含糖量指标就可以。
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如果血液的的血糖含量长期较高,会导致红细胞失去柔韧性,变得僵硬,多个红细胞重叠黏在一起,在毛细血管处容易形成阻塞。是血栓的重要诱因。人体血液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全身血管受损,可能引发包括失明、残疾、肾衰竭在内的100多种并发症。高血糖本身的临床表现并不严重,但由高血糖引起的疾病比较难治愈。三、高血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高血脂也叫高脂血症,是脂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或)总胆固醇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大多数高血脂患者并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所以很多人都是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或体检时发现血脂异常的。高血脂通常是由于脂肪摄入过多、脂蛋白合成及代谢过程异常导致。与高血压一样,高血脂也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脂和继发性高血脂。
高血脂的判断标准是,空腹静脉血检查,以下四个指标有一个或多个异常:与高血压、高血糖一样,高血脂本身也不致命,但可引起糖尿病、肝脏、脾脏增大等其他疾病。
高血压病为心血管疾病的第一致死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业已证实炎症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CX3CR1信号异常参与高血压心肌损害发病,与血管紧张素II(Ang II)作用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可催化Ang II转化为Ang-(1-7)。前期研究我们发现ACE2活性异常涉及心血管纤维化及功能紊乱的发生(Circulation 2010; Hypertension 2011),但其机制不明。ACE2作为高血压早期防治新靶点及减少该病心血管事件发生,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