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开封犹太人加入以色列国籍
熟悉犹太人的网友都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同化的民族。自从他们被罗马人灭国之后,大多数犹太人去欧洲流浪了2000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并没有被欧洲民族所同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被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视为异教徒,对他们歧视、排挤,甚至屠杀。 在北宋时期,公元998年,一批犹太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中东出发在泉州登陆,沿着大运河而上,最终到达了北宋的首都开封,并定居于此,迄今为止已经长达一千多年。
来到开封后,他们买下了顺城街一带的房产,成立了犹太社区,并建造了一座犹太教会堂。宋人根据他们的自称,称他们为“一赐乐业人”,意思是“以色列人”。 有司衙门将犹太人申请定居开封的文书呈报给宋真宗,宋真宗亲自下诏,让这些犹太人“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 在全世界被排斥被驱赶被屠杀的犹太人,却在中国感受到了平等相待的温暖。
到了元朝时期,因为元朝奉行宗教平等的政策,而犹太人属于“色目人”,所以受到了优待。 一直被全世界同化的犹太人,终于被中国的宽容的政策所感动,开始逐渐读四书五经,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分。
1605年,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遇到了一个叫艾田的人,他来自河南开封,是去往北京赶考的学子。 艾田告诉他,在河南开封有一个叫做“十字教”的派别,里面的教众都信仰“天主教”。 利玛窦赶到开封,惊讶的发现,艾田所说的那些人竟然是“犹太人”。 1642年(崇祯十五年)时,天下大乱,李自成掘开黄河水淹开封,犹太人的犹太会堂被毁。“汴没而寺因以废,寺废而经亦荡于洪波巨流之中。教众获北渡者仅二百余家,流离河朔”。 至十九世纪中期,因为人数稀少,被中国同化严重等,开封犹太人已完全停止宗教活动。 1850年,随着开封犹太社团的最后一个拉比(Rabbi,犹太教神职人员)的去世,教众中不再有人认识希伯来语了。 千余年来,犹太人因为人数过少,所以不得不与汉人或其他少数民族通婚,时至今日他们的面貌、血统甚至文化认同与中国汉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建国后进行民族识别,这些犹太人起初被识别为“犹太人。”
但后来不知为何取消了犹太族,大概是因为以色列是美国扶持起来的,中美关系较差的原因吧。 后来这些中国犹太人在思考之下,选择了回族,因为他们经常带着蓝色的圆帽,还绣着一颗六芒星,所以被称为“蓝帽回回”。 因为他们的生活习俗与回族较为接近,比如不吃猪肉、不吃猪牛羊的脚筋,也不吃禽类的血制品等等。 文革期间,开封犹太人受到了冲击被打成以色列特务,当时曾经挂牌游街。很多犹太传统的书籍也被烧毁。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开封犹太人开始准备返回以色列。 但以色列的犹太法庭大拉比们对他们的审查认证非常严格,开封有几千名犹太人,但只有50人获得犹太人的认可而得以移民以色列,其他人都没有被认为是犹太人。
以色列拒绝开封犹太人归化,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开封犹太人与中国人通婚千年,已完全汉化,这与犹太教“禁止与外邦人通婚”的教义相违背,所以不被以色列犹太教正统派所接受。 第二,犹太教注重母系血统,只有母亲是犹太人,子女才是犹太人。在以色列看来,开封犹太人采用中国父系传承制度,偏离了犹太教母系传承原则,无法认定其犹太血统。 第三,开封犹太人对犹太教文化缺乏基本认知,语言、生活习惯都非常“中国化”, 已完全汉化,在习俗、生活方式上与中国汉族无异,失去了犹太教信仰和文化认同,即使归化到以色列,也难以适应当地生活。 1999年,开封犹太人金广元是第一位通过“回归以色列”组织获得以色列国籍的开封犹太人。临走时,他感谢中国收留犹太人千年。 截止2023年,中国开封犹太人获得以色列国籍的不到50人。 中国开封犹太人获得以色列认可的以女人较多,男人较少。 以下是获得以色列国际的中国开封犹太女人在耶路撒冷哭墙前合影。
走就走吧,正如教员所说:“老天要下雨,婆娘要嫁人,随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