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雄鹰展翅之追随亚历山大大帝的脚步战役——埃及-叙利亚战役(二):从El Arish到雅法

2021-05-27 08:15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El Arish围城战

                      大致情况

        El Arish是法军在叙利亚地区拿下的第一座城市,在让·巴蒂斯特·克莱贝尔和让·雷尼埃将军两人指挥的部队进行的九天围攻之后,并且在拿破仑率领的主力部队赶到的情况下,这座堡垒最终于1799年2月20日落入法国人手中。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799年2月8日至20日

        爆发地点:奥斯曼帝国,埃及El Arish

        战役结局:法军胜利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奥斯曼帝国

        双方指挥:拿破仑/穆斯塔法帕夏(被俘)

        双方兵力:2460人/15500人

        双方损失:403人死伤/1200人死伤,1000人被俘

                      战役背景

        1799年1月,在成功的弹压了埃及当地的一系列的反法起义之后,拿破仑在苏伊士运河探险的途中得知了奥斯曼帝国将对其采取敌对行动,杰扎尔占领了距叙利亚与埃及边境16公里(10英里)的艾尔阿里什沙漠初的堡垒,而且还由他亲自负责率领部队守卫。拿破仑很是清楚,法国和奥斯曼之间的战争已经是迫在眉睫,而且在敌人的本土上,他是根本无法抵御住规模庞大的奥斯曼军队连续不断的进攻,他认为自己应该采取的最佳防御手段就是主动进攻,如果在叙利亚地区率先赢得胜利的话,那他就能够赢得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对付从罗得岛上而来,不知在何处登陆的的奥斯曼军队。

        为了远征叙利亚,拿破仑准备的大约13,000人包括雷尼埃将军(2160人)、邦将军(2449人),拉纳将军(2938),缪拉的一个骑兵师(900人),贝西埃尔将军的近卫部队(400人),多马尔丁将军的炮兵(1387人),以及卡法雷利的工兵(3404人)。每个步兵和骑兵师都拥有6门大炮。再加上在斯坦德莱特率领的运输舰队上装运的16门攻城大炮,总计拥有着80门火炮。

        在1799年初的时候,雷尼埃将军指挥的2160名士兵就已经兵临El Arish要塞。该要塞共有15500人的驻军部队,由穆斯塔法·帕夏指挥。

        最初爆发的小规模的战斗

        1799年2月8日,雷尼尔的部队抵达马苏迪亚,法军派出了侦察兵部队成功的在那里俘获了一名掉队的马穆鲁克士兵,在经过了一番审问之后,后者告诉他们前方的El Arish要塞已经被奥斯曼帝国派出的部队占领了,在闻知这个消息之后,将军选择立刻派出了一名信使前往了拿破仑处,请求总司令立刻派出增援部队,而他则是率领着自己混淆的部队率先赶往了El Arish,在那里附近的一座沙山上安营扎寨。听说法军部队已经来到了附近,作为回应奥斯曼的驻军有部分人也出城进入了附近的El Arish村,而且他们还带着12门大炮。

        不久之后,土耳其军队的骑兵就和法军爆发了前哨战,经过半小时的炮火对轰后,雷尼埃选择派出部队向着El Arish村发起了进攻。奥斯曼帝国守军被法军的进攻轻轻松松的就击溃了,然后仓皇逃回了他们的要塞中,而和法军率先爆发战斗的骑兵则逃亡了加沙。十二门大炮全都落进了法国人手中。法军仅战死3人,但是土军却是付出了死伤450人,被俘虏900人的代价。

                      战役打响

        1799年2月12日,克莱贝尔将军率领的部队亦是到达了El Arish要塞周围,迅速对要塞展开了围攻,而雷尼埃将军率领的部队则是留守在El Arish村。1799年2月14日,雷尼尔的部队对于一处奥斯曼的外围据点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袭击,法军死伤23人伤亡,土军却是被法军歼灭了1400人,但是他们仍然需要面对着拒绝投降的,奥斯曼帝国指挥官易卜拉欣·尼扎姆和手下的1000名要塞里面的士兵,在处理了俘虏和物资之后,雷尼埃将军立即率领部队建立起了围城阵地,开始和克莱贝尔将军联手围攻要塞。不久之后,拿破仑率领的法军主力部队,就前来和他们汇合了。

        从2月17日,法军工兵在指挥官卡法雷利将军的指挥下开始了土工作业工程,并且开始了猛烈炮击,将军因此建筑了两座炮垒:一座由八门八磅炮和四门榴弹炮组成,这是作进行平射用的;另一座炮垒则是作穿洞用的。他把后一座炮垒配置在离敌炮台十法里处,并利用了建立在那里的石头仓库。这个炮垒装配了四门十二磅炮。

        法军还有几门十二磅炮放在后备辎重队里,它们最早要在20日才能运到。多马尔丹下令加倍备马接运;接着就有两门炮在19日早晨紧急的送到了法军的前线,将军立即用它们去加强炮垒火力。在大约五、六小时内,敌人要塞的城墙上就被轰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贝尔蒂埃将军要敌炮台守军投降。这支守军不受任何权威人士领导,只受四个指挥官的指挥。他们选派两人出来答复,说他们奉命与炮台共存亡,他们坚决服从命令,不愿听从任何建议。最后,他们提出停战两周的最后通谍,说如果他们在两周内得不到援兵,一定交出要塞,这些指挥官都装得很坚决,并表示已准备冒险冲击。法军离炮台极近,以致伊马姆们对士兵的讲演和他们诵读的祈祷文都可以听得见。所有守军全是宗教狂热分子。冲击或许会有成就,但可能使法军损失四、五百人,而我们的处境则不容许作这样的牺牲。同时,时机紧迫,一分钟也不能错过。El Arish水井的储水也将用尽,所以必需结束这场战斗。

        多尔马丹将军把师团的榴弹炮集中在一个地方。2月20日早晨,他指挥着炮兵部队展开了猛轰。

        炮手们非常准确地发射了八、九百发炮弹,炮弹在守军中间散布了惊恐和死亡。每颗炮弹都打死或打伤了敌人,因为它们都在这座小炮台里面爆炸了,而守军则是一个挨着一个挤在这个炮台里的。在这种情况下,守军只好改变腔调,发出投降信号。四位指挥官经过徒劳无益的争论后,签订了由他们提出的投降条件。守军把武器放在炮台前面斜坡上,交出马匹,并立誓越过沙漠退往巴格达,在这个战争期间不再拿起武器反对法兰西;在一年内,既不回埃及也不回叙利亚。法军派护送队把他们护送到去巴格达的头几个路站上(每个路站相隔六法里)。在争夺El Arish的战斗中,当大炮轰击敌炮台时,敌炮台中有七百人阵亡、负伤或被俘。敌军中有三百名马格里布人要求法军录用他们。炮台里还留有二百五十匹马、一百头骆驼和三门大炮。俘虏、军旗和大炮等都送往萨利希亚,交谘议会代表团,再从那里送往开罗。

                      战役后续

        在要塞中展开了巷战中,法军200人阵亡,300人受伤。奥斯曼帝国损失了900名士兵,另还有800人被俘虏。其中约有300人选择了加入了法国军队,其余的俘虏则是陆陆续续的被转移到了法国占领军占领的其他的埃及城市。40名成功逃脱的士兵在同情他们事业的英国海军的帮助下,甚至是一路逃到了英国,并且在那里留居了下来。

                    雅法围城战

                      大致情况


        1799年3月3日,法军兵临雅法城下,并且在经过了4天的围城之后,在3月7日的时候,法军最终顺利的攻占了这座城市……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799年3月3日——7日

        爆发地点:奥斯曼,今以色列雅法市

        战役结局:法军胜利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奥斯曼帝国

        双方指挥:克莱贝尔将军/艾哈迈德·杰扎尔/阿卜杜拉贝伊(被处决)

        双方兵力:10,000人/5000人,其中大多数都是阿尔巴尼亚族

        双方损失:50人阵亡,200人受伤/2000人阵亡,2100到4100名俘虏被处决

                      战役背景

       拿破仑·波拿巴在成功地拿下了奥斯曼帝国土地上的第一处城市,El Arish要塞之后,他选择了继续向前推进,以此来巩固自己在黎凡特地区的立足点。在三月初的时候, 在穿越沙漠行进了100公里后,法军部队抵达了加沙,继而进抵雅法。

                      战役打响

 

        法军在抵达了雅法附近之后,立刻就开始打造起了围城营地。敌卫戍军躲藏在城墙里面并被包围了起来。拉纳部队构成围攻军队的左翼,邦将军的师团则为右翼;克莱贝尔奉命监视纳赫尔河上(在去阿克尔的道路中,离雅法一法里)的敌人。雷尼埃将军所指挥的后卫部队速度稍微慢一点,直到5号的时候他们才抵达腊姆尔。雅法离达米埃塔九十法里,和达米埃塔的贸易额很大。它的海岸街是十分美丽的。它的居民共计有七、八千人,其中还有几百希腊人。城里有几所僧院,其中有一座叫做圣地之父僧院。该城建在丘陵上面。城中有泉水两处,水量丰富而味甜美。该城在大陆方面有城墙掩护,城墙呈半八角形,每个角上都有了望楼。城墙很高,但无壕沟;各了望楼都有大炮。城的南面朝加沙,中面对着耶路撒冷,第三面朝着阿克城。朝海的一面构成八角形的中线,略向内弯曲。

        四郊是一个不大的谷地,谷地为果树园及其他园圃所掩蔽。这里的地形是崎岖不平的,因此能够使法军走近要塞到枪射程一半距离之内而不会被发觉。在大炮射程之内有一个小丘,能控制这个地区。这是法军的天然阵地,但因为这小丘完全光秃而无遮蔽,并且离水源甚远,同时还受到灼热的阳光的照射,所以法军宁愿配置在兵营和这个阵地之间的谷地里,利用哨兵去保卫这个阵地。加沙和腊姆耳的各个仓库保证供应,蔬菜可以就地大量找到。法军在橙子树下扎营;橙子不大、色白、已成熟并且滋味很甜;兵士们很喜欢吃。

        杰扎尔把防御任务交给了精锐部队,其中甚至还拥有着1200人的炮兵部队,这座城市是进入叙利亚的要口之一,它的港口也可以在被占领之后为拿破仑自己所用,种种原因意味着拿破仑必须率先占领这座城市,然后才能够继续前进。

        法军的工兵和炮兵部队花费了4号的一整来侦查要塞。3月4日晚上,他们开始挖掘战壕并建立了三个炮垒。修建进攻基地和行军壕都不必要,掘几条交通道就足够了。5日晚上,炮兵在三个炮垒里安装了二十门大炮。预定实行平射的两座炮垒各有四门八磅炮和两门榴弹炮。预定实行穿洞的一座炮垒则由四门十二磅炮和四门榴弹炮构成。

        敌卫戍军在自己炮火的掩护下,展开两次突击,可是只获得暂时的胜利,很快就被坚决地击退了。两次突击都不乏令人感兴趣的景象。参加突击的是十个不同民族的士兵,他们每个民族都照自己的服式穿着衣服。这中间有马格里布人、阿尔巴尼亚人、库尔德人、安纳托利人、卡腊曼尼人、大马士革人等等等等……

        而且法军士兵还在俘虏中里面发现了他们在拿下El Arish要塞之后所放走的三个阿尔巴尼亚人。他们供称:法军在那里所俘虏的战俘全都违反了自己在投降条约中所立下的誓言,然后来到了雅法,再一次的加入了守军部队。

        但是为了避免自己麾下的部队为了遭受不必要的伤亡,拿破仑还是选择了派出了使者,3月6日,每座炮垒都用两门大炮齐射。随后贝尔蒂埃将军打发了军使到雅法的卫戍司令那里去,对他说:“主是宽大和仁慈的。总司令波拿巴委派我来转告您,德热札尔巴夏发动反对埃及的战争,侵占阿耳-阿里什炮台;天主维护正义,把胜利给予法军;因此,他们拿下这个炮台。正是由于这次军事动作,总司令进入了巴勒斯坦,他想把杰扎尔帕夏的军队从那里驱逐出去。后者的军队任何时候也不应再进入那儿。现在要塞已经从四面八方被包围了。我们的平射炮和穿洞炮都已装好了炮弹;它们在两小时内就可以摧毁你们的一切防御工事。法军如果以冲击占领这个要塞,灾难将降临全城。波拿巴总司令很不愿意发生这种事情,所以他建议卫戍军自动退出,以保全城市。因此法军决定把开火时间延到晚上七点钟。”

        两位使者受到了卫戍军的接待。可是过了十五分钟以后,法军惊骇地望见敌人把他们的头颅用长枪挑起陈列在两个最大的了望楼上,而把他们的尸体从城墙上抛到围攻炮垒的脚下。据一些消息人士透露,这名使者被处决之前,他还遭受到了守军士兵的粗暴并且非人的折磨,甚至还包括阉割……

        

        炮兵立即开起火来。强而有力的攻城大炮成功破坏了敌塔楼的一部分,并朝它继续发射;已打开的缺口被认为适合于冲击了。工兵营长洛佐夫斯基随即率领二十五名轻骑兵、十五名工兵和五名炮兵夫役兵挖掘战壕,并扫清缺口前面的地区。第二十二轻步兵团在起伏不平的阵地后面排成纵队,等候信号以便猛扑缺口。总司令站在炮垒的土堤上,用手势向这个即将执行机动任务的团指挥官列仁上校示意。

        结果就在这时候,忽然从要塞方向射过来了,一发子弹打落了拿破仑的帽子,然后紧接着就飞过了他的头顶,继而打死了只比他高出一点的上校。晚上,总司令说:“自打我当兵以来,这已经是第2次我的个子救了我的命了。”

        负责接替这个团的指挥的是拉纳,该师其他各团就跟随在该团之后。他钻进缺口,走过塔楼,随即指挥自己的部队沿着围墙分别向左右前进,占领了整个塔楼。他很快就到达城堡,并占领了它。邦师团的任务是在右翼进行佯攻。但当被围者刚一发生骚动,他们就用楼梯爬上围墙。士兵们狂怒到了极点,再加上总司令的下令,他们杀死了所有的人,把全城洗劫一空。

        守军的指挥官阿卜杜拉贝伊也直接被砍了头。除此之外大概还有2100人的战俘(有的消息来源说有4100人)在雅法的港口遭到法军用枪杀或用刺刀进行的处决。

        除了处决使者使得拿破仑恼火不已之外,后来的历史学家还研究出了更多的其为什么要屠杀战俘的理由——

        要想管理这么多战俘,拿破仑就必须要为其调遣大批的警卫部队,可是对于人力资源本来就极度缺乏的法军而言这无疑是会极大的削弱其力量的危险选项,可如果要想把他们给放走的话,那他们绝对会跑回去增强对手的实力。

                     战役后续

        战斗结束之后,拿破仑还允许数百名当地的市民离开了这座城市,希望他们向周遭散播的关于“雅法屠城”的消息能够恐吓叙利亚其他城市的守军,然后进一步的打压这些人的士气。可是让拿破仑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所谓的效仿亚历山大大帝的行为引来的效果却是适得其反,反而让这些捍卫者在战斗中更加的下定了要和法军战斗到底的决心。

泰尔围城战,发生在前332年。泰尔是东地中海沿岸一座重要都市,当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与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作战时,因泰尔市民不愿意让亚历山大入城,让亚历山大相当恼火,于是率领马其顿军队围攻泰尔。但因泰尔新城坐落于小岛上,城墙紧邻海边的关系,马其顿军无法以正规方法攻下这座城市,让这场围城战历经七个月。 亚历山大命令他的工程师们运用附近废弃旧城的废石,建造一座长堤,连接岸边与泰尔城所在的小岛。之后运用长堤上和战船上的攻城器具,把城墙捣毁出缺口,攻破这座城市。亚历山大对于围攻泰尔花费时间太久,加上受了不少损失,在愤怒下夷平半座城市。根据阿利安记载,包含战死和被屠杀的泰尔人共有8,000名,而马其顿损失400名将士。亚历山大赦免泰尔的国王阿则米卡斯和其他贵族,但把30,000名泰尔市民被贬为奴隶。

        与此同时,在雅法附近的拉姆拉的法军司令部,由于城市的卫生条件,进一步导致了鼠疫开始流行起来,当地居民和法国军队都惨遭灭顶之灾。

        在离开雅法之前,波拿巴在卡梅尔山上的卡梅利特修道院遗址上为该市设立了一家大型医院,以治疗那些感染了瘟疫的士兵,自从围攻开始,这些人的症状就从部队中冒了出来。博恩将军和兰彭将军关于瘟疫蔓延的报告使得拿破仑忧心忡忡,据说他为了安抚自己手下的士兵们直接亲自走进了病人的房间以安慰病人,而且还抚摸他们,对周围的人说“看,没什么”,而且在离开医院之后,拿破仑告诉那些认为他的行为不明智的人“这是我的职责,我是总司令”。后来,某些人认为这个消息是拿破仑为了宣传自己的伟大形象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因为《拿破仑视察雅法医院里的病人》这一幅世界名画就是在战争结束之后,著名的画家格罗在接受了某人的委托之后所画的,画中拿破仑抚摸着一个病人的身体,模仿一个古人的形象——在加冕仪式上,国王会抚摸一个“国王的罪恶”的受难者——这并不是空口无凭,因为这幅画创作完成的1804年是拿破仑·波拿巴为自己加冕为皇帝的一年。

        在阿克围城战失利,从叙利亚撤回埃及的前夕,拿破仑下达了一个十分拥有争议的命令,那就是对于那些患有瘟疫的人((15至50人不实施安乐死,为每个人提供过量的鸦片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同时也可以防止疾病的传播,以及预防这些被留下来的士兵,在被敌人俘虏之后可能遭受的酷刑和处决,但是拿破仑手下的的医生拒绝执行这样的命令,但也有第一手证词的证据,声称大规模安乐死确实发生了,直到现在,这个事情还是存在着大量的争论……

雄鹰展翅之追随亚历山大大帝的脚步战役——埃及-叙利亚战役(二):从El Arish到雅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