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唐楷会死板?《多宝塔碑》不背这个锅!

汉字正体有篆、隶、楷三种,楷书是汉字正体演变的终点。唐代是楷书完全成熟的时期,唐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清末,时局动荡,书学衰微,一些有识之士结合政治革新的时代呼声,同时提出书法革新的主张,大力提倡魏碑体。这一潮流为书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有些主张则失于偏激,比如贬低唐楷。

唐楷如唐诗,是有唐一代文化艺术的精粹,也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不朽瑰宝,其价值当然不容抹煞。后世学习唐楷的人由于学法不当,或学力不足,未能学得其精华,不能因此迁怒于唐楷。
以《多宝塔碑》为例,学此碑的人很多,写得呆板的人也不少,但因此说《多宝塔碑》呆板、僵化,颜真卿可不答应!下结论前先问问自己,学习得够全面吗?来看看《多宝塔碑》中有哪些让字活起来的秘笈。

牵线映带
启功先生在《论书札记》中说过:
“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
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楷书怎样当作行书写呢?


其含义是要注意笔画间的承接关系,不要把每个笔画孤立起来写。牵丝在行书中常能见到,其实在楷书中也偶尔有所体现,尤其在《多宝塔碑》中,不少牵丝清晰可见。透过牵丝的痕迹,我们要理解其本质是笔画间的呼应、承接,这一运笔过程落在纸上即为牵丝,如果在空中完成则纸上无痕,区别仅仅在此。

同字异写
汉字演变过程中,
一个字往往会有不同的写法。
在规范简化字中,
一个字只有一个固定的规范写法,
其他写法作为繁体或异体,
只有在特定场合才能使用。
但在书法作品中,不仅可以使用一个字的繁体和异体,还可以运用多种变化,使同一个字在不同位置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楷书龙字有两种常见写法,不同之处在右上角。《多宝塔碑》中的龙字就有这两种写法。


能字也有两种写法,第二种与简化字的写法相同,因为简化字的字形参考了古代楷书的写法。


德字“心”上少写一横,可不是颜真卿写错了,这是古代德字常见的写法。在书法作品中可以省略掉这一横,但在写作业、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这样写哦,打分老师是不会给颜真卿面子的~


为字的两种写法也较为常见,在书法作品中可以穿插运用。

结构变形
有时同一个字不仅局部不同,而且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左右结构变上下结构,上下结构变半包围结构等。


圣字上下结构,繁体字形上部又分左右两部分,一种常见变形是把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


群、峰两字也常常部件移位,由左右结构变为上下结构。
这些不同的写法,大多都在文字演变过程中出现过。在古人看来,有出处就是有依据,就不算错字。今天我们在书法作品中可以使用这些写法,要注意的是,一要有出处,古人写过的,才可以借用。二是可以向前借鉴,但不能逆向倒推。



比如,德字不加横,是隶书的通行写法,所以作为晚辈的楷书就可以借鉴。反过来,楷书“散”字右部是反文旁,但不能由此倒推篆书、隶书的“散”字,右边也是反文旁。因为“散”字右边原本是“攴”,在由隶书到楷书的演变中,被反文旁替代了。按照向前借鉴的原则,楷书“散”的右部不写反文旁而写作“攴”,则是完全可以的。
汉字经过演变,现代规范简化字与繁体字差异不少。我们在书法作品中一般使用繁体字,那么在讲究变化的同时,如何正确用字就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比如云字,在繁体字中,“雲”表示自然气象中的云,“云”则表示说话、引文。在简化字中,这两个含义仍然存在,但字形却只有一个“云”。在书法作品用字中,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


同样,舍字也是如此。在繁体字中,“捨”表示舍弃,“舍”则表示房屋、住宿等与之相关的含义。翻译自梵语的“舍利”,就不能用“捨”字。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