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后”到“00后”,成为“全职儿女”的背后
全职儿女”成为互联网新词。“全职儿女”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处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考公、考研上岸。”在豆瓣上,“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小组已经汇聚了4160名“打工人”。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90后、00后年轻人在边做“全职儿女”边找工作,也有70后、80后因为父母患病或对于人生的新思考选择脱产回家陪护照顾,更有年轻人在“全职儿女”期间找到了有趣的兼职副业,月入过万。在采访中,我们既感受到了孩子对父母的关爱和孝顺,也看到了新一代父母对孩子的包容和理解。在中国家庭支撑下的“全职儿女”,不怕按下“暂停”键。
80后:重新思考人生意义
对于不少70后、80后来说,成为“全职儿女”渐渐成了孩子们为父母养老的实际性选择。做家务、陪聊天、跑腿取快递、随时协助他们解决使用电子设备的问题……以“陪伴父母”为业,成了他们新的生活方式。陈林是70后,由于爸爸去年因脑梗偏瘫,陈林辞去了工作,以居家兼职的方式照顾父亲。“如果是全职工作的话,其实还是有上下班时间,但是对待父母,没有具体的上下班时间。他们睡觉了,我的‘工作’才算结束了。妈妈的腰不太舒服,家里的一些重体力家务活肯定是我干;爸爸每日的翻身、喂饭、守护就医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90后:“全职儿女”不是躺平
一边陪伴父母一边找工作
对于不少处在待业状态的90后来说,家庭当“经济压力”并不大,“全职儿女”期间,父母家人给的“工资”少则一两千,多的达到8000块。欣欣日常则是用妈妈的信用卡消费,爸爸每个月也会把工资分给欣欣3000块。“平时就是爸妈去上班,我一个人在家,看一看找工作的事儿,或者看看小说、电视。晚上我会把饭提前做好,等他们回来吃。”欣欣说。
00后:在家的港湾“充电”
对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00后职场新人来说,“上班”的信仰也正在消解。或许90后容易担心“停下就会被甩出赛道”,00后则是中国第一波踏上就业减速带的年轻人,面对不确定性,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为生活按下“暂停”键。
23岁的莹莹去年毕业,在佛山从事一段时间的媒体工作后,又去了一家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然而常常加班的生活让她觉得喘不过气。“每次在我频频受挫、状态极度不好的时候,爸妈成了我最后的港湾。他们提出让我回家,每个月给我钱。我全职女儿的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
在照顾家人日常的同时,莹莹也在积极准备考公务员,还报了个咖啡师培训班。“我认为,全职儿女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会有越来越多想要停下来好好思考未来的年轻人,选择这种暂停的方式。当然,暂停是为了更好的处罚,我也会努力。毕竟我才23岁,我还想思考自己想做什么,从而让自己攒够勇气去做。我也有信心自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莹莹说。
给自己创造一个缓冲空间
2021年,小熊从一所211大学的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当时想跨专业考金融的研究生结果落榜了,冷门专业又遇上市场寒冬,找工作屡屡碰壁。”最终,为了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小熊在父母的支持下待业在家备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成为一名“全职儿女”。
今年,小熊25岁了。两年来没有上岸的挫败感加上应届生身份即将到期的焦虑,让她逐渐陷入自我怀疑。为了摆脱内耗,她开始在学习之余做副业,在一个兼职类的APP上她发现了各种类型的灵活工作,“有兼职模特、游戏陪玩、学习vlog博主、上门喂猫等,最近,我还尝试接单做直播,已经收获了5万多的粉丝呢!”现在小熊每月副业的收入大概3000元-5000元,多的时候能有1万元,保证了自己的基础生活,也攒下了小金库,还带爸妈去新疆旅游了一趟。
“以兴趣爱好作为副业,丰富且愉悦生活,还创造了一个容纳焦虑和紧张的缓冲空间。”小熊觉得,现在重新找到了节奏,既能专注于备考又能经济独立,做“全职儿女”的不安和迷茫都被副业治愈了。
“在年轻人的成长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家庭能成为他们暂时停留的一个港湾,在他们遇到困境的时候提供支持,其实对于年轻人的身心都是很好的事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港湾,需要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好,而且对年轻人支持和包容,允许他们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中国的家庭关系更具支撑性的表现。很多年轻人可能还无法获得这样的家庭支持,遇到困难必须硬扛。”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全职儿女”现象背后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第一,老龄化社会下老年的照护。“对于70、80后‘上有四老’的独生子女来说,对老人的照护究竟是让壮年子女回归家庭,还是交给专业的机构?这可能是我们社会在未来几十年都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希望有更健全的社区照护,才能解放青壮年,让他们去实现职业梦想。”
第二,对于90后、00后更为年轻的一代来说,他们面临的更多的困境是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那种把自己身心都搭进去的职业。因此要创造更加开放、多元的工作机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在社会上发挥他们的价值。”她认为,在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劳动力短缺”也是我们即将面对的问题,如果很多人都退出工作场域回归家庭,对整个社会的运行来说究竟是好是坏,也值得商榷。“希望更多适龄的年轻人可以投入到职场中发挥个人价值,也为社会更好地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