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战德国坦克的动力结构布局
要说德国坦克的动力结构布局,首先要说它们方方正正的外形,也是老生常谈的所谓浪费吨位。
有一部分人经常觉得,德国的坦克研发人员在战争初期根本不了解倾斜装甲带来的好处,直到在苏联吃了亏后,才洗心革面,进而研发出了豹式和虎王坦克,从时间上来看好像确实是这样,但说德国工程师当时不懂倾斜的等效值未免有些太片面了,等效值这个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有了,是一个很普遍的知识,另外,德国在战前一样研发有倾斜装甲的坦克啊,最主要的是早期坦克虽然看起来有点方,但也不是纯垂直的,一样拥有倾斜角度,只不过有的度数较低而已。
还有重要的一点在这里:下面给大家放两张图


四号坦克和T34解剖图,看出来有什么不同了没?注意看发动机,变速箱与战斗室布局,很明显的,四号与T34的发动机皆为后置,但四号的变速箱在前部,而T34的变速箱却和发动机一样在后部,且可以看到四号的内部空间比T34大多了,T34就显得紧凑。
德国坦克的一个特点就是变速箱前置,t34坦克则是发动机、变速箱后置,因而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德国坦克方方正正一个大原因就是这个,可以说变速箱前置的设计贯穿了整个德国二战坦克的设计历史,据一位坦克世界的玩家说,他入坑坦克世界时就是玩德国坦克,结果别人一打我的首下装甲就瘫痪,把他气的不行。经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原因了。
但这个变速箱前置、战斗室中置、发动机后置的设计从1号坦克一直到后来的末日坦克e系列,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发动机前置的话就要炮塔后置了,例如老鼠,705工程。
然后就是德国坦克高的问题了,前文说到,德国的坦克发动机后置,可却是前驱,就很离谱,这就要说到另一个设计了:传动轴,传动轴的设计就是发动机有一个长轴穿过车底连接了变速箱,看过模型制作的肯定都知道。但这个传动轴的设计导致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增加了300~500mm的车高,你坦克底有一个长杆子你肯定要给它预留空间啊。

这是E75的设计图,上者就是我们常见的E75形象了,红框处为传动轴,下者则为另一个设计,炮塔前置、发动机和变速箱后置,这里不好看,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虽然差不了多少,但下者绝对比上者低矮一些,这个设计可以使坦克在正面暴露面积更小的同时,也会把动力系统和战斗室分开,更便于后勤维修。但这样会有问题啊,还拿E75举例,好处肯定有啊,就如前文所说,可坏处呢?E75实在是太重了!炮塔说不定都快赶上某些轻小型坦克的重量了,假如炮塔前置,最大的问题便是车重失去平衡,过重的炮塔前置便会加重前轮的压力,以至于提前报废,这个层面来说,炮塔前置就已经得不偿失了。
这一段的补充加小知识,由清心也可以提出,坦克世界中的E75用的是128mmKwk44/L55,鼠的主炮,这一点可以说是错误的,国内主流说法为三种:88mm/L100、105mm/L68以及128mmKwk44/L55,我上外网查看后,得出以下结果:
第一种说法,大概率为虚构,“英国情报部门在高度扭曲的状态下接收信息,制造了一个神话,即德国人正在开发新的超长坦克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神话般的7.5厘米KwK L/100。还提到了带有100口径枪管的88毫米炮。”可见只是提了一嘴,也并没有什么记录,也不想想这到底会有多长,不过也有说法为历史上就准备用这款炮。
第二种说法

“带有105毫米KwK L/68炮的虎II草图。为了让它正常工作,必须有两种样式的弹药和第二台装载机。德国人认为这两件事都是不可接受的……炮塔中可以携带20枚炮弹。火力下降急剧下降。然而,这可以通过添加第二个加载程序(装载机)来解决。考虑到这一点,第6部门决定不用材料建造这个坦克。这把前瞻性坦克的前瞻性枪只能在另类历史和电脑游戏中发挥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案可能是最有可能的。
第三种老外连提都没提,不过也是,首先128的炮你的炮塔行不行,有没有足够的空间,再者底盘能不能受得了,所以几乎不可能,现在网上太多都是坦克世界128的数据,只有极个别介绍文章把它排除在外,再次感谢大佬纠正。
回到正题,所以咱们看的德国坦克之所以多采用炮塔中置,很多也是因为战争后期德国坦克节节攀升的车重,中置炮塔和交叠式负重轮便可以更好的分配全车重量,看起也更帅了不是吗(doge)
当然,另外的问题便是:德国的工程师们还是对传统的布局更为熟悉,新的设计方式必须有长期的实践验证,但由于战事紧迫,德国工程师们的设计也只能留下图纸设想,而没有试验;同时贸然采用新的设计便必须重开生产线、采用新的零件、生产方式,势必会对原有的生产线造成巨大冲击,原有的战车零件不通用,新的战车又要耗费更多资源,这在战争后期穷途末路的德国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我们可以观察同时期的苏联坦克:
例如T34、is-2这样的坦克设计,都采用看炮塔前置的设计,其实主要也是看吨位,苏联重型坦克普遍都不会超过50t(别跟我说KV-2有53吨,货的定位比较特殊,车体装甲75mm,去正面掩护步兵?pak40一炮穿,都不用88炮的,可以说就是kv1车体搭配了一个超重的炮塔,这货反而更可以当反面里来说,53吨的重量主要是这个炮塔拉上来的,炮塔实在是太重了!加之炮塔设计较前,给个坡炮塔就转不了了,这辆呢制造其实有些粗糙,加上新型自行火炮、BM13火箭炮出现后,笨重的KV-2就不再生产了,只有数百辆生产出来,对战争进程没起到什么影响,顶多用巨大的车体震慑一下对方)这种还是建立在坦克行走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的。

这是KV-1的解剖图
其实坦克发动机和变速箱后置已经成为了当今主战坦克的设计主流,有的主流主流坦克如99式看起来像中置炮塔,可其实还是炮塔座圈有点靠前。

这是美军M1A2的侧视图,可见发动机变速箱后置
但也会有部分坦克会另辟蹊径,例如赫赫有名的梅卡瓦。

这张图很明显了
1:如果敌方坦克击穿了首上甲,很大可能便会打坏发动机造成车辆瘫痪
2:发动机可以视为驾驶员的第二道屏障,就算正面装甲被击穿,发动机也可抵消打入车体的弹片从而保护车组成员
这篇会是系列文章中的一篇,主要介绍二战德国坦克的设计结构,做个预告,下一期讲悬挂和负重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