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拿20k的智能座舱还是长沙武汉拿12k




随着汽车能源与技术的进步,逐步演化成为生活的第三空间。其中智能座舱是各车企的必争之地,也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伴随AR、VR、元宇宙等热潮,2023年会有更多新技术落地智能座舱。
.
在最新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众多车企已将新产品的卖点聚焦于座舱:面部识别解锁场景、手势识别移动中控屏等功能。在这背后是车企对智能座舱人才需求的不断高涨。
.
1.语音交互是核心
智能座舱类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市场趋势的变化。
.
对于消费者来说,当下最为直观的智能座舱科技莫过于语音交互。无论是在试驾场景,还是日常使用场景,语音交互已经可以解决以往大部分使用物理按钮才能实现的场景功能,比如打开空调、除雾、播放音乐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消费者双手。这其中提高语音识别度、增强语义理解、强化机器学习成为现在语音交互的关键。
.
因此互联网公司、语音公司的人才等纷纷转型进入车企。熟悉整车和语音开发流程的融合人才,以及具有语音识别场景策划能力的人才,成为车企青睐的人才。
.
2.多模交互成新热点
语音交互平稳发展的当下,多模交互成为车企接下来的发力点。
.
通过动作、眼神、语言等与车机交互,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人机交互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汽车智能化,解放消费者的枯燥驾驶时间,提高驾驶的愉悦性和便捷性。
各大车企都成立了相关研究部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生物技术等进行研发和应用。比如已经有车企推出生命体征监测,能够提醒驾驶人员后排有儿童遗留车内;能够通过人脸识别,匹配每位主驾人的驾车习惯;VR、AR技术上车,增加驾驶娱乐性
.
3.第三空间缺乏相应
.
智能座舱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交互,而是成为人们的第三生活空间。汽车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成为生活助理和情感伴侣,让所见即所得。未来消费者可以基于车辆位置信息,实现信息、娱乐、订餐、互联等功能的融合,所以智能座舱开发过程中就需要跨行业、跨背景的高级人才,比如互联网行业、通信行业、地图行业等都很适合转到智能座舱赛道。
.
薪资发展水平;在主流招聘软件上,北京上海为代表特大型城市月薪在20-30k上,长沙,武汉新一线城市的12-15k上。
.
车载测试|2023工作选择|上海|长沙|武汉|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