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篡改的传统审美,从《重逢牡丹亭》戏曲服装设计谈起 - 补充(1)

2022-08-29 21:24 作者:络缘  | 我要投稿

之前几篇的目光都聚焦在旦角的身上,介于关于《重逢牡丹亭》戏曲服装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在生旦的服装上相差无几,就不一一细讲了。我们大体过一遍,之后再看看生旦之间的搭配。

由于这一版的《牡丹亭》中生旦戏份并重,因此,柳梦梅和杜丽娘一样是有五套戏服,另外还有一件同款做窗帘布都嫌丑的斗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没有了美人滤镜的服装表现。

第一套:

以抢眼为主题的布局,弱化领缘。衣身上梅花毫无形态,张牙舞爪。

第二套:

抢眼的的主题不变。弱化领缘,肩部的大鸟充分强调观众注意力。

菖蒲硕大而笨重,与前文旦角的服装做对比可知,同样是菖蒲主题,小生衣服上的菖蒲要整体大上50%左右。

可能是因为下摆太宽大,为了省略设计,直接把样稿放大,以占据足够的面积。以及帽子上的不对称纹饰也是无法理解。

第三套:

这件没有多说的必要了。

第四套:

这件也没有多说的必要。

第五套:

本来这件也没有什么多说的必要的,但是这件衣服的前后纹样居然一模一样。虽然传统小生的褶子前后也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少有如此“复杂”的设计,一般是占据衣摆一角,因此很少会产生这种前后仿佛拓印一样的效果。尤其是这两条鱼也一模一样,有种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的喜感。大概是一种你以为别人是在做仿照日式的满铺式设计,结果人家居然还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偷懒了。

之前说的都是针对单件戏服的,接下来我们把这几件戏服作为整体放在一起看一下。

由上图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五套衣服不成体系,二是黑色的小生巾配起来比彩色的更显文气。不过小生巾颜色纹样本来就可以跟着花褶子一起,也不必强求。

不过五套衣服配五顶小生巾的问题也是新编戏的常见现象。在传统衣箱之中,一般有一顶黑色的美观雅致的小生巾就足以适配绝大多数场合了,根本不需如此糜费。况且这些衣服在用过这一次之后,也不知道要锁在箱子里多久才能再重见天日。虽然我个人觉得着实也没有重见天日的必要,但人力物力的浪费是难免的了。不过这都是题外话,我们还是回到服装本身。

这里主要讲五套衣服不成体系的问题。

除却最后一套白色不算之外,中间三套处于同一个明度阶层。而第一套无论是从明度,还是从色彩都很难融入到后四套的体系之中。

从明度上看,它比后四套浅一些,从色彩上看它和第二套又相差不远。这让它在舞台上所处的位置很尴尬。

纯粹从观众感官的角度来讲,从一到二并没有带来很明显的新鲜感。从服装表达角色状态来讲的话,我没办法感受到设计师的表达意图。

总之,这五套服装放在一起,无法很好地构成一套自洽的体系,看起来更像是随心所欲。即使是时装设计师,每一季都会有主题,围绕主题做出种种设计。

但是,打着传统旗号的设计师却既不符合传统审美,也不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还有一帮粉丝摇旗呐喊,高喊抱残守缺不过等死。只希望传统艺术的工作者们能够清醒一些,能够意识到粉圈带来的盲目追捧并不能真正让市场活起来,只会劣币驱逐良币,让那些真正喜爱这些艺术的人远走。

被篡改的传统审美,从《重逢牡丹亭》戏曲服装设计谈起 - 补充(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