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泡沫冬景》——浪漫的距离

2020-03-22 07:57 作者:八云-镜花水月  | 我要投稿

《泡沫冬景》作为一部中日合作的视觉小说,有首着独特的浪漫主义气息,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男女主之间的奇妙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泪痕。它实在是太有距离了,好像新海诚一样,不仅是社会与人也是人与社会,或许我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泡沫冬景》的剧情定位是现实主义,然而我不这么认为,个人觉得这个更偏向于浪漫主义和魔幻主义,虽然背景采用了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的泡沫经济的日本,但是从整个故事的体验、述事、人物情感描写来看,就更偏向于一种浪漫,一种富有距离感于真实感的浪漫。

《冬》所讲述的大概是在泡沫经济下的日本,日本女孩樱井栞奈与从中国到日本东京来的景萧然之间的甜青春故事。其中也插入了包括樱井绘美、佐仓诗织、江小墨等人物。一场浪漫主义诗篇就要开始了。

在游玩《冬》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美丽,接着又是距离感。为何存在距离感?不是玩家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而是人物与人物之间,这种距离感描写的非常深意而又有诗意,这一种距离的突现就在于男主与女主,不管是语言之间,交流之间,认知之间都存在距离,如果把语言之间的距离当做质,而存在于彼此认知之间的距离则为意。

质:一切事物的基本,产生的本质。男主与女主分别是是在两个国家,两种成长环境之下,他们所受的教育,所有的社会性,所对于其他人的认知均有所差别。这种差别造就了游戏中的戏剧性,当男主与女主初次见面之时,也只都是在自说自话,语言这种天生用来交流的工具变得十分低效,距离感也由此而生。

从双方所在的社会来看,男主所在的是生产社会。即“生产决定地位”,把女主锁在这是消费社会,即“消费决定地位”。生产社会和消费社会是一个过渡过程,当然客观而言两种社会都存在弊端,生产社会决定了男主以自己所生产的为中心,自己所想要的就是自己的普世价值,把男主放到整个社会来看,男主不会因为社会对其有多少看法而改变其行为,而是以自我的生产为中心,自己所劳则为自己所得。

而女主所在的日本,特别是泡沫经济的日本,是一个极度偏向于消费主义的社会,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生产了多少而去重视你,而是社会所认同的是你消费了多少。在消费主义社会不是以你职业去看待你,而是看你消费了多少。在消费主义社会中,假如我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是我凭借着优良的信贷,每月都可以获得许多金钱,而这些金钱所交换出来的商品就是我的普世价值。在这个社会中,不是因为你是某个企业的高管而看得起你,而是你消费了很多名贵的商品从而才能重视你,这就是消费社会。

整个日本都是消费社会,女主角从乡下一个比较低发展程度的消费社会到了东京,必然东京是一个高度的消费社会,女主去到东京的时候穿的是运动服,在游戏中也有很多出体现,很多人嘲笑女主的穿着,这是一个典型的消费社会特征。因为女主所穿的衣服就是她的消费,消费就是社会的普世价值,显然女主的运动服不具有太高的消费价值,自然也被身处于社会中的社会人所摒弃。

来到男主这边,8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生产社会,虽然已经经历了大下岗,但是生产社会的 基石还是没有太大动摇,男主所接受的教育,所有的社会认知也是生产社会所有的,在中国不会因为你消费了多少而看得起你,别人只会认为你有了物质而已,这种物质取得是否是为了满足自己,还是值得拥有,别人不会再多做考虑。而在80年代的中国,如果你说自己是一名国企员工,自然而然的生产社会就会以你的生产价值去评价你,很显然国企员工对比于社会上的大多数在社会中有更高的生产价值,这个社会就会认可这一生产价值,就会认可国企员工。

当男主代表的生产社会来到消费社会的时候,就会产生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是社会与社会之间,人物与社会之间,更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距离。男主对女主的开始的刻板认知也就源于这一种距离,反之也一样。

距离之感也不仅在于语言之间了,没事上升到了社会的层面,再加上泡沫经济的日本,就更是难以触及的距离。

泡沫经济的日本究竟有多少的距离?你或许能在村上春树的书中找到,村上春树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都是源于这一距离感之上的,它是泡沫经济的社会距离,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人类社会的距离。或许这是社会对于社会中所有的人开的一个玩笑,从《挪威的森林》中你可以明确感受到这一点,在《挪》中,你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完事从距离变成了隔阂与信任,只要你注意,就会发现《挪》中存在“扯慌症”与“社会性自我保护”,是那个春色诱惑的师生百合恋,是那个无法抗拒社会重压的直子,就一切都存在隔阂,距离、空虚、信任危机乃至社会危机。

《冬》是一部观感极好的视觉小说,其“质”,“意”都十分优秀,乃至于你游玩下来会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其“意”即认知,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是人与社会之间的认知,是社会对于人的认知。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姑且存在距离,对于存在于这个社会上的人之认知是片面的,是刻板的,对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也都是刻板印象。这一刻板印象也造就了这种难以言说的距离感,而处于两种社会之中的人,一旦跨过一个社会道路,另一个社会,社会对于这个人的认知也会发生改变,或许会认可,或许会摒弃,但是一定存在隔阂。认知决定行为,行为是人或社会认知的外部特征,整个日本社会所表现出来的隔阂感,也就是这种认知的外部表现。

樱井绘美在故事中与男主角交流并没有多少隔阂,因为樱井绘美有他独有的儿时的天真,这种天真不是无知,而是高尚。如同天气之子一般,天气之子所说的也是一个天真的少年少女故事,天真浪漫之人并无给社会做牺牲的伟大觉悟,这是属于年轻人所独有的,在这迷惘和孤独的社会之中,天真不能是一个处事之道吗?

现代文明的现代人经历的是从一个从人到社会人的进化过程,而这一过程称之为社会化。很显然,无论是樱井绘美还是天气之子的男女主角,都没有完全地经历这一种社会化过程,他们的天真得意保留,在面对一个迷惘和孤独的社会的时候,他们就会有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或许一些成年人并不能理解天气,支持男女主所做的事情,也仅认为他们是自私。

然而,这却是天真啊。或许《冬》的魔幻在于栞奈与景,而浪漫就在于天真吧。

《泡沫冬景》——浪漫的距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