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校合作促教育发展

2023-03-28 11:34 作者:bili_16818725427  | 我要投稿

       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没有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很难建起教育的高楼大厦,没有家庭的后续配合与支持,学校教育也不可能高质量发展。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每一名家长都应该是家校共育的合伙人。

        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各样,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每个孩子因为家庭育人环境不同,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思想和心理也就有区别。所以,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教育场所,影响孩子一生。

        家庭教育如何开展?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拿了多少荣誉,对于孩子学习过程很少操心,甚至从来不过问,这是教育的缺失。今天呼唤教育高质量发展,家长对教育的期望更高。家庭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关注孩子的思想品行教育,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关注考试成绩。

         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学,目标就是考高分、上大学。因此,他评价学校只看学校的升学率,评价孩子只看成绩单。至于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不太关注,或者不懂得关注。

        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会做人比会读书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有些家长,孩子一次考试不好就生气。可是,对于孩子存在严重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问题却无所谓。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突出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一)培养家国情怀;

      (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三)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五)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纳入我们家长的家庭教育范畴,我们的国家以前积贫积弱、备受欺侮,经过无数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现在的新中国,许多新中国的建设者,为了建设新中国,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来得及看一眼电灯、没能看一眼高楼大厦…… 我们今天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国家今天的强大,才有了我们每一个家庭今天的幸福。一个爱国、爱家、爱父母的孩子,一定也会是一个爱学习爱生活的孩子。

         做好家长、会做家长成为今天每个家长的必修课。每个孩子是否健康成长,首先决定于家长和家庭环境。希望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更新理念,改变教育方法,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不要只盯考了多少分,好习惯养成了,好的品行养成了,好的性格形成了,好成绩自然就有了。

        二、理解和配合老师很重要

         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您的孩子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 满怀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顾大家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所以啊,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非议老师,非议学校,不要从心理上抵触学校。即使和老师发生误解,也要合情合理地沟通解决,不要动不动去告状去投诉,甚至威胁漫骂老师。这样做你赢了老师和学校,输掉的是孩子的人生。这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善待老师,就是善待您孩子的成长。尊重您孩子的老师,就是尊重您孩子的未来。所以,家校共育首先要同学校一块儿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

         教育孩子是一项不可能退休的事业。家长朋友,期望孩子成才不是说在嘴上想在心上,更要体现在长期行动上。关注孩子就是投资自己的后半生幸福!从此刻起,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因为孩子的行为更多是被影响和模仿家人而形成的。

        怎么与老师配合呢?一是相信老师都会努力教育你的孩子,都想把所有学生教好。但,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喻课堂上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不专心听讲,扰乱课堂,老师就会批评或者制止,可能引起师生冲突,这是老师负责任的表现。可是,有的同学就不理解,反而对老师有意见,甚至家长听信一面之词,也对老师有意见。有的同学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热衷于疯狂打闹,说话不文明,学习不用心,作业零乱,甚至不交作业,给班主任和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一批评,他也有意见,就认为这个老师不好,在背后谩骂老师,非议老师,回家后隐瞒自己的不足,向家长诉说老师的种种不对,导致家长对老师的负面看法。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家校合作。二是各位家长应该经常主动与班主任和各科老师联系,询问你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问一下某一门课学习情况。三是必须承担家校共育的责任,把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作为你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周末假期时间,要提醒甚至监督孩子学习。四是经常与你的孩子交流看法,询问学习上的问题,体谅孩子学习的辛苦,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双减”之下怎么落实家校共育

         第一、“双减”下的教育模式。大家都知道,国家“双减”政策实行两年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双减”可能大家不一定明白。一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这里边又包括两点:一是减轻学生补习班学业负担。二是减轻家长因孩子参加补习班的经济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要求学生在校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不得把学生的学习任务转嫁给家长。为什么要实行“双减”?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层面的考虑,长期以来,社会培训班多于牛毛,而这些培训班规模之大远超我们普通人想象,他们通过资本运作几乎大有主导教育市场的趋势,而他们的目标是赚钱,所以不会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后是有才无德,可能会危及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所以,国家下决心实行“双减”。那么,“双减”之后怎么办?那就是实行课后服务和五项管理这两项配套政策。

        在“双减”大背景下,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家庭。所以,当今的教育模式就是学校+家庭=教育。这就归结到家校共育上来了。因此,各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最大的事业,你千万不要置身事外,否则你输掉的不仅是孩子本人,也会输掉自己的后半生。

        第二、关于课后服务和五项管理。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的配套政策,学校加强管理,让老师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确实能起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能在校内完成当天作业,提高学习效率。但,家长也不是局外人,也应该成为“双减”的执行人,家长要合理调整周末时间的工作,尽量能陪伴孩子,管理孩子,把每个周末老师安排的实践活动高质量的完成。五项管理中需要各位家长配合的有:一是周末时间在家督促孩子积极阅读课外书,广泛阅读名篇名作和经典名著,中考和高考对课外阅读的考查量逐年增加。二是手机管理。一定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不要长时间玩游戏,最好也不要用手机搜题,得现成答案;周末绝对不能带手机进校园。三是体质管理。学校会在周末布置一些体质锻炼项目,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和体育中考。四是睡眠管理。国家规定中学生晚上要休息不低于9小时,请跑学的家长加强平时晚自习回家后睡眠的监管,所有家长一定要管理好周末时间的睡眠。五是作业管理。

        第三、关于中考。现在,中考在某种意义上比高考还重要。因为,中考后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录取线就意味着孩子与大学无缘。所以,中考将决定孩子的未来。

         第四、关于研学实践。近年来,中省都很重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要求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研学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感恩情怀、爱家爱校爱国爱社会等方面的思想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些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文/易尚平(平利县兴隆镇)


家校合作促教育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