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了就忘?结构笔记+说书+体验法,打造超强第二大脑! 汉王N1

你明明读了好几本书
可是仔细一回想哎呀忘光了
有什么办法能让你把读过的书消化
转化成你长七的知识体系
学以致用呢
更重要的是
在你需要做人生决策的时候
怎样让这些知识发挥最大的作用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十多年来
我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
帮你打造深度思考和决策的第二大脑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呢是缺乏输出
如果你仅仅是阅读
但是缺乏输出的环节
比方说书写和口头表达
那你的大脑就没有机会对这些信息
进行加工和巩固
特别容易忘记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呢
当我们说话和书写的时候
你的口部和手部肌肉运动
让大脑受到很大的刺激
从而形成了运动性记忆
这样才不容易忘
你有没有觉得知识的消化过程
和食物消化很像呢
你看啊
你只是吃进去也是不够的
你得拉出来
这样才能完成整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第二个原因亲身体验的缺位
如果读的书和你的亲身体验没有任何关联
那么你肯定很难理解一本书啊
更不要说记住了
比方说我每次去机场的时候都会看到这类书
某某大咖教你如何管理500强真皮哦
我翻两页我就要吐了
你除非给我个巨头管管
不然这个经验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还有一位数哦
大牛教你如何用几个亿做风险投资哦
我看了看我的存款还不如买点好吃的呢
所以呢要么这本书和你现在的生活有关联
要么你就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人生经验
从而与这本书产生关联
你才有可能说深刻理解去记得一本书的内容
针对读书容易忘的问题呢
我总结出了三个有效的方法
结构式笔记是非常好的提高效率
理解力和逻辑的方法
你只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阅读的书籍类型
你读的是非虚构类还是虚构类
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笔记形式也不同
非虚构类的作品呢主要是传授知识信息和观点
做笔记的时候
你要关注书中的观点
论证事实依据等等
注重逻辑性
所以这种笔记呢是帮你更好地理解记忆
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那么虚构类的故事呢就是讲故事的
因此呢在做笔记的时候
重点放在人物啊
情节啊
主题写作风格这些方面
这个笔记的目的是
帮你更好地去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第二步
按章节去记笔记
先说非虚构类
在读一个章节的时候
我一般会划出核心的论点
重要的事实依据
圈出关键词
如果段落太长了
就在树叶上简单的概括一下
这个段落的和新意思
或者在笔记本上简单的记录一下整页书的要点
方便回头检索和整理
我一般读完一章就会整理一下阅读笔记
先写下整个章节的概要
如果有重要的概念呢
先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然后把论点一个一个全部罗列出来
找到每个论点下面的可靠的依据
除了归纳作者的逻辑呢
最好再查一查缺失的信息
因为要知道
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为你呈现全面的视角
首先你是人
你不是老天爷
而且我自己学的是新闻专业
我真的是深有体会啊
不管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记者说自己多么的客观
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
绝对的全面
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
there are no objective to the only perspectives
所以说呢只要是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立场
就会筛选对自己观点有利的事实依据
除非你能攻破相反的观念
不然一般人是很少提及相反的事实或者解读的
但是呢很多时候
同一件事情或者同一个实验
是可以有多种解读的
那么你读的书很可能只是呈现了一部分的视角
一部分的事实依据而已
所以呢要看得更透更全面
就必须自己再花点时间做点功课
补充点资料
说真的这么多年下来
我觉得一个人的信息接收的质量
真的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决策质量
当你看到的东西足够多啊
你接收的信息足够全面的时候
你才能够做出一个有质量的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如果你读完一章很有感触
马上写下你的观点
本章内容有道理吗
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对你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启发呢
然后我们来说一说虚构类书籍
对于小说
戏剧等作品呢
你可以参考这样的笔记形式
先记录一下故事梗概
人物和主题
摘录一些你喜欢的句子
如果你对写作风格和方法感兴趣的话
可以分析一下文学技巧
最后呢写一点你的读后感
有小伙伴问我
你平时是看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呀
其实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墨水屏上看的
自从kindle推出了中国市场
我就用了汉王and 10 mini看书看报
看文献
听报道只有5.6mm的汉王电纸书呢
其实是一座巨新图书馆
有100万册电子书
我感兴趣的中文书和外文书都能找到
还有分屏翻译功能
不懂外文片段的时候直接对照着看
我平时把文献用wifi秒传到电子书中
他支持霹雳epop movie等十几种格式
电子笔支持边读边记
特别像笔在纸面摩擦的感觉
手写笔记还可以准确生成电子文字
不想手写就用语音转写
准确率达到98%
没有蓝光
强光下不会反光
阅读更护眼
爱阅读的你不妨试一试哦
然后就到了第三部写书评
很多人看了一本书啊
就觉得哎得了
看完了就行了呗
但其实呢你已经完成了99%
就差这1%进行提炼升华了
就像我们说的消化过程
你都到小肠里了
再使劲的炸一炸
把里面的营养彻底吸收完对吧
我一般读完整本书之后呢
就会仔细浏览一下前面各个章节的笔记
然后高亮出
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信息
把这些信息归纳找到一个核心的主题
然后把作者最精彩的观点和我的想法结合一下
就写出了一篇书评
我这个习惯呢得益于我的新闻学教授
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家
然后他们经常跟我说啊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懂了
但其实并不懂
只有写下来的时候
你才知道自己的逻辑条理和语言组织
哎呀是不是清晰的呢
写下来你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如果你想再进一步升华一下呢
那就得说书彻底消化一本书
因为你的写作系统和你的口说系统
是完全不一样的
两个系统
我认为口头表达是比书写更加进一步
更重要的提炼
它是删繁就简
由深入浅
那么怎么说书呢
找一个朋友或者找一个镜子
对着你爸妈得瑟得瑟
我看了一本书
哎有一个核心思想是这样的
给我带来这么多启发
我来给你讲一讲
你会发现只有当你的思路非常清晰的时候
你才能够讲得清楚
不打结
然后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常用结构
如果你能把这一套的笔记和说书方法坚持下来
好几年的话
你身边的人肯定要被你的文采和口才给惊艳死
我觉得那读书也要小心读到那种魔怔的状态
因为我自己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
也经常能接触到学者啊
文字工作者
但是我发现啊书读的很多
但是生活经验不足也是会出问题的
就会造成那种视角特别宏观
特别抽象
但是缺乏什么基本的生活能力
也没什么人情味
因为呢梳理构筑的世界和现实世界
有时候是脱节的
如果一个人光读书
但是走过的地方交谈过的人太少
直接的生活体验又不够
那么读书能发挥的作用其实是不大的
我记得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这么一句话
年轻人应该尽量多的亲身体验
而不是只依赖于书本上的知识
我非常赞同啊
所以我也经常用这句话去督促自己
教育自己
哎呀哈冰雹啊
你不能满腹经纶
你得学会生活
尽可能的和各行各业
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的人保持联系
有空呢多出去走一走
多观察
多倾听
多交流
因为真正的智慧啊
来自于对真实世界的直接观察和体验
当你有足够的亲身体验的时候
书里面的知识才会变得有意义生动起来
我觉得呢咱们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
读书得融入每一个有意义的当下
回归生活
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用来给你创造
属于你自己的生活的
不是吗
好了
本期的视频就分享到这里
咱们下期再见
我是夏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