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名中医郑海平世代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
郑海平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就受中医药文化熏陶,熟读《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经典古医藏书和郑氏祖传医书。10岁开始随其父郑万玉学习郑氏中医药理论,1964年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承袭祖训成为郑氏中医的第八代传承人。
郑氏中医发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先祖郑清明因以独特的“热灸敷贴中药法”治愈朝廷官员张廷玉腰疾,此后又受其举荐为康熙皇帝后妃治愈伤痛而闻名京城,于康熙三十六年进入太医院担任大方脉(内科)和正骨之职,成为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宫廷御医。郑氏先祖郑明清自担任御医起就开始编写郑氏医书,最终形成以《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编》等多部郑氏祖传医学古籍为传承的郑氏中医。
郑海平毕业不久后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在此期间他并没有消沉,在下放到内蒙农村期间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中医所学,继续为老百姓开方治病。并结合当地情况不断探索、总结更好地治方,深受一方百姓爱戴。
在从医生涯中,郑海平始终致力于我国中医药治方的研究,他根据《索问·长刺节论》中提到的“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和《灵枢·五邪篇》中提到的“风寒湿为阴邪,邪在肾则为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之表述,从1990年开始钻研强直性脊柱炎领域。 在保留郑氏中医典籍中的治方的同时去其毒性,创新研制出新一代的郑氏骨病治方,并于1997年取得国家级专利,荣获“97首届国际‘达尔文’生物.医学成果博览会国际金奖”。
1998年2月,郑海平教授获得以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晁恩祥教授、孙树椿教授等为代表的中医界专家高度认可。
2004年4月,经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将郑海平教授研制的骨病治方从原北京市丰台区袁晓园中医医院转入北京市同仁堂崇文区中医医院。此外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6篇获得省部级论文奖,3篇荣获国际论文奖。
郑海平教授从医几十载,在创研治方医病救人的同时也将毕生所学中医知识及郑氏中医精髓传授给后辈,如今桃李满天下的他,旨在将中医药文化世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