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疯
我想象不到,一个在早晨七点钟起来进行文字创作的人,他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每个黎明都如同日暮。日暮却比黎明温暖,叫人安心。能在清晨起来工作的人,大概是最能心安的人,有岁月伦常给他托底。夜晚属于魑魅魍魉,属于自己以及自己的病。那些没有咖啡续命的清晨,我在想我为什么还没疯。想不到答案就不想。就像对面人家晾在外面的几捆大葱,委身天地风露,该枯萎便枯萎,该长新叶便长新叶。
那家的女主人再也不歇斯底里了,大概是天冷了,精神头被浇灭了。她再也不爆粗口,跟网购客服骂骂咧咧了,那种架势实在爽利。好久没见她伏在窗沿上老气横秋地抽烟了,那种潦草的自毁。爱谁谁。
昨日去小街边的超市买东西,人似乎比往常多了许多,人群乌泱泱的,骚动不安地排队结账。问卖菜的女孩什么情况,她说,封了。
嗯? 疯了。我愣了一下。
未及反应的瞬间,女孩又补了一句:马路对面都封了。
我以为只有“疯了”有时才不需要主语。她忙碌着,热烈且带着无尽的生趣,一边走一边说:今晚估计还有一波。
在超市逛了一圈,思索要不要囤点东西,像松鼠那样囤食过冬。不过现在不是过冬,是未知,是焦虑,是风声鹤唳,是捕风捉影……真糟糕呀,终于免不了要被这个时代愚弄。或许时代从未要开谁玩笑,一切都是人类自身行为的反作用。这个环实在精妙,圈住了一切。有人说:“不要疯,不要颓,不要失志,不要绝望……”,试着给自己提一口气,这口气不要那么快消散才好。
在不要的句式里,自己已经四占其三,最后一项不过是镜花水月,系风迩梦。海市蜃楼不知在哪一瞬间,就会被蝴蝶扑闪翅膀掉落的粉末毁掉。一如冬日午后的鸡鸣叫人无法忍受,那种玉老田荒的败兴,足以让人彻底死一次。 那些被浪费掉的时间,过后便换来一种自省:很多消遣终归是他人生活的映射,转瞬便觉无聊。
希望可以极力保持理性,保持行动力,以及悲观。悲观带来的平静有时胜过乐观带来的寂灭。就像粉饰太平的浮言,不如清醒有效的实言。
看一部剧的时候,被 “我理解……” 句式隐含的傲慢和自以为是气到了。去做核酸的路上,看见街边梧桐比前几日又老了许多。路上落满了叶子,踩上去,枯萎的气味被惊动,越发浓烈了。一枚略带青色的叶片大过手掌,心里恍惚目测着。外面没有阳光,有雾。 突然想到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回来的路上买了汤圆,柿子和香蕉。回家便把柿子和香蕉放到一个袋子里,这样柿子熟得快点。还是爱吃软柿子。暖气管儿咕咚咕咚的,手摸上去温热的。等到天儿再冷些,暖气热了,可以在暖气片上放些橘子皮,香香暖暖的。橙子皮的气味更清冽一些,柚子皮则偏清苦。洗完澡便开始擦地,煮汤圆,不知不觉外面便黑透了。
想到自己喜欢描述和呈现,多过评价与表达。于我,前者大概如蜻蜓点水泛泛且自在,有时难免言之无物;后者则精而深,有时却免不了居高临下,喋喋不休,所以怕碰也不喜。但愿可以慢慢克服。